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长江下游苏通公路大桥地基土工程特性,基于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水下地基粘性土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特性。发现粘性土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的变异系数比物理参数的变异系数大;压缩模量与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干密度等物理参数成指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7;压缩系数与3个物理参数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超过0.91;粘聚力与3个物理参数成较好的指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4,而内摩擦角与物理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差,线性相关系数小于0.41。  相似文献   

2.
河南南邓高速公路No.3合同段位于南阳市境内,全线总长7.3km,其中路基长约3.5km.穿越农田.路堤填料均需要从农田内取土.经调查.沿线土质均为粘性土.由于本地区年降雨量达703.6~1173.4mm.雨量充沛.当地沟壑纵横、地下水位极高.多数地段下挖1m就出水.土体天然含水量高达32%~38%.远远超过标准击实试验最佳含水量(14%~16%),属于过湿土的范围,其塑性指数在26~30之间。按规范要求.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吉舒高速公路项目路段中过湿粘性土含水率较大、在填筑路基时难以满足压实要求的问题,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该路段两种经过生石灰处置的过湿粘性土的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塑性指数大的粘性土经过生石灰处置后物理性质变化明显,处置后土体的塑性指数与黏粒含量显著下降,施工时允许的含水率上限变高,压实性能改善明显,可以当作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4.
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土方路基施工的一项关键指标.通过对自由排水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使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的干土法难以得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而湿土法不仅能得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还能得出土的最佳含水量的观点,可为试验人员合理选择试验方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电渗法处治过湿土路基填料是一项土工新技术。通过河北省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电渗法处治过湿土现场模型试验,揭示过湿土现场含水量、电流密度和温度随电渗法处治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得出施工可行性结论,可为电渗技术在路基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从90年代开始至今有30年的历史,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已经吸取的大量的管理经验,但是不可回避的应该看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固然关系到技术、质量与经济问题。 工程设计水平技术深度欠缺通过工程实践分析,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存在诸多质量通病,当然有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于设计方面的以下问题:路基土的回弹模量的计算问题:因为对土质的物理指标(含水量、密度、干密度、饱和度、饱和密度、空隙比、孔隙率)等缺乏实地勘测试验,多以经验加估算设计,极易产生沿线路基的非均匀性沉降及其整体的CBR值准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计算不符合行车轴载的实际情况。所以路基的弯沉值计算应该根据路基的干湿类型或80cm深度相对含水量确定路基的回弹模量,再以汽车荷载(附加应力)、路面结构层的恒载(自重应力)计算容许弯沉值是比较合理的,即路基允许弯沉值Lr=k9038E-0.038。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使用弱膨胀土进行路基填筑时,要对膨胀土进行改性处理。石灰作为一种有效外掺剂,可使膨胀性降低、强度显著提高。含水量和CBR强度作为衡量路基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路基土的CBR强度与含水量和膨胀土之间的关系,可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进行路基膨胀土施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公路路基大多数是饱和粘性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强度低等特点,若作为高速公路地基需要处理,否则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排水固结法和挤密砂桩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随着高速公路汽车数量的增多,对路基的变形要求也严格,相应对路基变形要求随之提高。为此,简要分析了西南多雨地区的地质特点,并对如何提高高速公路路基方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淮江高速公路江都段工程地质条件,阐述了沿线不同地质分区中的土的工程地持特性,并针对不同不良地持现象,提出路基设计和加固处理方案的建设,同时对线路料场土的性质和作为路基填料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作为路基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方案,开展了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的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室内基本土工试验,确定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石灰最佳掺量。然后采用湿法重型击实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击实特性,并确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后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最佳含水量,并与击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率比击实试验大3%左右。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路基施工参数,为益娄高速公路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地基中常见软土.一般是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这种土质如在施工中出现在地基填土中.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极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满足不了相应的密实度要求,在通车后,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  相似文献   

13.
(1)试验材料为建设残土;选择塑性指数比较高的粘质土,土粒的密度为2.650g/cm^3,自然含水量为30%,塑性指数为26%,标准击实试验后的最大干密度为1.814g/cm^3,最佳含水量为15.9%。我们用石灰做为改良材料,进行了处理试验,含水量为自然含水量(使用生石灰),最佳含水量(使用消石灰),调整含水量(最佳含水量 5%的含水量,使用消石灰)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多种路基土质。各种地基中,不少为软弱地基和不良土。其中这类土总的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小、地基承载力低、地基沉降变形大、不均匀沉降也大,而  相似文献   

15.
以S230资阳区杨林坳至桃江高桥公路改建工程为列,对路基填筑材料高液性土(金沙土)进行了土工试验研究,路基土的承载比(CBR值)与含水率作为衡量路基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公路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研究路基土的承载比(CBR值)与含水量和金沙土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进行金沙土施工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土包砂路基是指路基的中部用砂填筑,两侧用具有一定宽度和顶面一定厚度的定塑性指数的土包围填筑而成型的路基。河北省高速公路京石改扩建段第十九合同段,紧邻滹沱河北岸,近距离内全部为良田,填料土资源匮乏,给路基填筑造成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7.
以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为工程背景,开展了路基膨胀土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基本物性试验,对土样的基本物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土样的膨胀潜势进行了判别。采用室内基本力学试验,对判别为膨胀土土样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测定。针对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设计方案,提出了掺石灰的最佳掺灰比。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高速公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为膨胀土路基处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低液限粉质土压实机理的研究,结合保定某高速公路一标段试验路段的施工,分析了低液限粉土路基施工工艺及压实控制指标。通过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用空隙率控制路基压实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适应工地土类多变,含水量各异等自然情况,路基具有较强的水稳性,因而更为符合实际,技术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襄樊至老河口段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试验,对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物理性质、胀缩性、强度特性、水稳定性和干湿循环下其强度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的塑性指数降低,胀缩性减弱;石灰改良土的抗剪强度与掺合比、养护龄期和压实系数均呈正相关性,石灰改良土最佳掺合比为5%~7%,60d龄期之后石灰改良土的抗剪强度基本趋于稳定;石灰改良土水稳定指标在0.70以上,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石灰改良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衰减趋势,但当干湿循环次数较大时,石灰改良土的粘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场压实质量检测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土路基质量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家喜 《广西交通科技》2000,25(12):72-75,91
介绍宾阳至南宁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填料的评判方法,结合施工实践,选用CBR,膨胀量,液限,塑性指数等参数进行多因子模糊综合评判膨胀土等级,对宾南路全线土质做了准确的评判,提高了对膨胀土路基填料的正判率,避免了把膨胀土当好土使用而造成的质量隐患,为宾南路施工过程中土质调配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