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铁路工程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堆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以抗滑桩截面尺寸为变量,研究了多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发现了三排抗滑桩的弯矩分配规律和滑坡推力分配比值,并对抗滑桩顶水平位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岩坡,其桩截面尺寸1.50 m×2.50 m与2.00 m×2.75 m为最优;在优化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第二排抗滑桩的锚固长度。  相似文献   

2.
李永奎  李瑞 《路基工程》2020,(1):136-140
以某铁路实际工程利用三排抗滑桩处理大型岩堆为例,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等比例实体模型,在初始应力和开挖条件下,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多排抗滑桩在岩堆界面的受力特性,发现了三排抗滑桩在初始应力下的弯矩分配规律,定性分析了开挖阶段三排抗滑桩弯矩分配情况,并对最大水平位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关键问题.基于对滑坡工程中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力学模型的分析,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利用桩间土体在极限状态下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得到桩间距的计算公式.运用该公式对一抗滑桩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优化,结果表明,该桩间距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
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平面应变数值模型,对桩间土拱效应与桩间净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土拱效应时抗滑桩间距的合理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珲春客运专线典型膨胀土边坡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ABAQUS线弹塑性模型,对不同桩间距抗滑桩加固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桩间距的增大,膨胀土边坡安全系数逐步降低,且降低速率先平缓后加快;计算出最合理的抗滑桩间距为5.25 m,验证了抗滑桩施工间距布置的合理性;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六沾铁路丁家村巨型滑坡,1997年已进行过整治,基本稳定。由于修建地方公路时,形成临空面而又未防护,一到雨季边坡溜坍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通过六沾铁路丁家村巨型滑坡的整治设计,介绍巨型滑坡的分析、检算方法以及多排抗滑桩在巨型滑坡再次整治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实践,有效地阻止了滑坡位移,效果良好,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埋式双排抗滑桩的受力分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前,双排桩在滑坡治理当中已有采用,但对于滑坡推力在不同桩排如何分配、不同桩排的抗滑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没有较系统的相关研究,在设计计算中,一般采取一些缺乏试验验证的假定(如假定前排桩承担的滑坡推力与它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相当),而且对桩排间的相互影响很少予以考虑。本文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全埋式双排桩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正对形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时,滑坡推力在多排桩(两排及其以上抗滑桩)不同桩排的分配、桩身受力分布形式及桩排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欢  吴维义 《路基工程》2016,(6):148-151
目前抗滑桩已广泛应用于滑坡灾害治理工程中,其中埋入式抗滑桩具有节省圬工,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势。针对贵州某堆积体滑坡治理工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FLAC3D软件为平台,采用虚拟模型,分析同种工况下FLAC3D与常规理论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差异,并在合理的滑坡位置布设埋入式抗滑桩,分别采用solid单元与pile单元模拟不同桩间距条件下抗滑桩的抗滑效果。经分析,桩间距为2.5~3.5倍桩宽时抗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土拱效应原理,根据方形桩间的静力平衡、桩侧处的极限平衡状态,推导出抗滑桩的桩间距公式。公式表明:抗滑桩的合理桩间距与桩后土体粘聚力成正比,随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桩后坡体推力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直线型滑坡在滑面位置已知而桩排数目及桩排间距不同情况下,各排抗滑桩的推力分配规律,总结出直线型滑面滑坡多排抗滑桩优化设计原则:当各排桩承担滑坡推力较小时,可适当减少抗滑桩桩排数目,充分利用各排桩的抗滑能力;当某排桩承担推力过大时,应考虑调整桩排间距,以使各排桩受力趋于合理。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抗滑桩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桩间摩擦拱效应,考虑坡面倾角对抗滑桩桩间距的影响,并以此建立计算模型,分别得到了相应的桩间距计算方法。通过考虑摩擦拱顶部和拱脚处土体强度,得到了相应的计算桩间距公式,并在一定条件下以此为临界点来最终确定桩间距的计算结果。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考虑斜坡倾角情况下抗滑桩桩间距的计算模型比较合理,并分析了桩间距与土体内摩擦角以及桩间距与斜坡倾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下桩间土体拱效应的产生机理,直观有效地反应了桩间距优化后的加固效果,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当桩间距为2.0~3.5倍桩宽时,桩间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  相似文献   

13.
张健  胡会星  孙晓  郭在旭 《路基工程》2020,(6):157-161+189
基于太沙基松弛土压力理论,建立地震作用下桩间土拱效应受力分析模型,推导了考虑地震作用的抗滑桩间距计算公式。探讨了土拱有效影响范围和桩间土荷载分担比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土拱影响范围应为2. 5倍的桩间净距,桩间土荷载分担比一般小于0. 20。结合算例,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桩间净距较不考虑地震时减小了8. 1%~51. 4%。敏感性分析显示,桩宽度、推力荷载大小和土性参数均会直接影响桩间净距计算值的大小,并且各变量对其影响程度在低烈度地震条件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的工程设计计算中尚未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在分析了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拱轴线成抛物线的假定,依据抗滑桩被动受力的特点,假设拱轴线起点切线的倾角β=π/4+φ/2,综合考虑土拱静力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建立出合理的桩间距计算方法,得出了一个符合工程实际的半经验公式,使设计计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桩间距是抗滑桩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的工程设计计算中尚未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在分析了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引入了拱轴线成抛物线的假定,依据抗滑桩被动受力的特点,假设拱轴线起点切线的倾角β=π/4+φ/2,综合考虑土拱静力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建立出合理的桩间距计算方法,得出了一个符合工程实际的半经验公式,使设计计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邬龙刚  曹旭华  赵明华 《公路工程》2009,34(2):16-21,117
承重阻滑桩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层作用,其受力性状远比抗滑桩和平地上受荷桩复杂.基于p-y曲线法的有限差分解,对影响承重阻滑桩内力与位移的桩顶竖向荷载、桩自由长度、桩径(刚度)、滑坡推力大小、滑坡推力分布形式5个因素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到一系列的结论对承重阻滑桩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滑坡体强度参数变化对双排抗滑桩位移、内力分布以及前后排桩承担滑坡推力比例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滑坡体强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改变滑坡体c,φ值对双排抗滑桩桩身弯矩和剪力最大值有影响,而对弯矩和剪力分布影响较小;对桩位移、内力以及前后排桩承担滑坡推力比例,c,φ值较小时,影响越明显,并随着c...  相似文献   

18.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对抗滑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靠性分析是抗滑桩设计的发展方向。基于“土拱效应”建立了抗滑桩桩间土体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Rosenblueth法进行可靠度计算,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可靠性分析,并讨论了岩土抗剪强度变化、设桩间距对桩问土体稳定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抛物线性的土拱建立桩间土体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更符合实际,桩间土体的稳定性随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设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存在一个合理的设桩间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直径钢管排桩作为抗滑支挡结构的系统研究,提出其抗滑机理主要表现为桩土复合结构“类抗滑桩”作用,破坏模式为受拉构件锚固段拔出、受压构件桩体弯剪破坏和压杆失稳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此类支挡结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钢管桩排数确定、桩间距和排间距选择、锚固深度计算、连系梁设计等。小直径钢管排桩在广巴高速公路K78+230~+400段路堤滑坡得到成功应用,确保了高速公路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