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在一定的荷载下的断裂和裂缝发展,采用ABAQUS的扩展有限元法(XFEM)对加铺的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相同情况下的裂缝扩展室内试验。结果表明XFEM的数值模拟分析所得数据与室内的试验所得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后对实际路面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为研究沥青混凝土材料加铺的裂缝发展与荷载作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疲劳累积损伤定律在沥青类材料中的应用,针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条件,采用Lemaitre疲劳累积损伤模型作为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模型,通过进行疲劳损伤实验设计,获得沥青类材料疲劳损伤特性参数,为计算材料疲劳损伤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环氧沥青具有与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不同的粘弹特性。通过-15、0、10、20、30、40℃下的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环氧沥青不同温度下的蠕变特征。根据蠕变力学模型,利用Origin6.0的Non-linear Curve Fit功能,分别对Kelvin模型、3单元模型、2阶广义Kelvin模型、3阶广义Kelvin模型以及修正的2阶广义Kelvin模型不同温度的蠕变行为进行解析。并通过不同温度的粘弹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弹性模量及松弛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2阶广义Kelvin模型可以较为精确表述材料不同温度的蠕变行为;环氧沥青中沥青以颗粒状、片状等微观形式存在于固化的环氧树脂网络,其粘滞特性被环氧树脂弹性网络所掩盖。  相似文献   

4.
超常温下沥青材料的动力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超常温下沥青材料的常见流变模式及动力粘度测试原理,然后通过对沥青材料进行同轴旋转剪切流变实验,测试了沥青材料的动力粘度,建立了沥青材料在超常温下的流变模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三维离散元模型对沥青砂单轴压缩试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沥青砂是由近似大小的圆细砂颗粒和沥青混合而成,是一种理想化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在三维离散元模型中对沥青砂的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了数字重构,然后引入Burger's模型模拟沥青的黏弹性质,同时建立以时间和温度为函数的黏结破坏模型模拟沥青砂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尤其是在应变软化阶段的力学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离散元模型对沥青砂在单轴压缩试验中各阶段的应力与应变特性都能进行较好地数值模拟,在细观层面上为进一步分析和预测沥青材料开裂破坏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
游双杰  黄超 《公路》2011,(4):152-155
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材料的推广,需要适宜的技术经济评价工具.结合改性沥青费用有效性分析的实例,简要介绍了利用修正后的美国力学经验设计指南损伤模型进行新材料路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为评估某改性沥青的路用价值,结合当地材料的物理和环境参数,对通用损伤模型进行标定,并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传统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7.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该文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水损坏的微观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量化分析在水-荷载的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过程。同时,考虑到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含水量的函数,利用内聚力模型对集料-沥青结合料间界面的粘结破坏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研究了集料-沥青界面间裂缝发生的位置、时间和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证明:微观力学模型可以用来揭示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机理,并对连续损伤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青  李晓民 《公路》2020,(3):269-274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道路石油沥青中铜、锰、锌、镍、铁、钙共6种元素进行测定,确定了一套快速而又准确的试验方法,同时利用该方法研究老化沥青胶结料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为后期追踪沥青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品牌沥青相比,克炼沥青的钙元素和锰元素含量明显较高,且在原样、模拟老化、回收3种状态下基本保持不变,数据测试结果较为稳定,可作为特征元素进行追溯沥青;与其他3种品牌沥青相比,滨州中海油沥青的镍元素含量明显较高,且在模拟老化、回收状态时,数据无明显变化,可作为特征元素进行追溯沥青。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合适的材料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型网格按不同密度进行划分,对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进行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对劈裂试验中沥青混合料试件内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形特性和变化规律有了深入的认识,并据此得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参数。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中,网格划分密度、划分形式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其劈裂试验模拟应以相应材料的单轴抗压试验结果为材料特性进行定义;经三维模拟及理论对比验证,简化二维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是一种形象直观、快速高效的研究手段,对沥青混合料研究水平的提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主要是对试验数据图进行分析,结合本构模型公式得到材料参数。这种方法主观性强,精度差。文章以Burgers模型为例,通过引入了基于不等距节点的二次B样条对试验数据序列进行筛选,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L-M方法对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了精度较高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1.
制造工业中,供应链上典型的工艺过程是用物料清单提取信息并进行跟踪,没有建立一种系统的方法去获得完全追溯范围.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动态跟踪任务模型来提高单个经销渠道之外的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利用RFID技术,构建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模型,以支持动态跟踪工作,为建立系统追溯提供了强大的解决方案,可实现端到端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标识和可追溯性在装配生产线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及标识和可追溯性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原理,举例论述了标识和可追溯系统在汽车零部件装配生产线的具体应用。包括相关标准、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操作流程。分析说明了标识和可追溯性在当今汽车生产行业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为开发系统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批次性质量追溯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明海  赵敏 《汽车工程》2006,28(6):595-597,601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实施对汽车生产厂商的召回可追溯性提出了要求。文中定义了可追溯性的特点、范围、功能,提出建立以批次管理为核心的质量追溯方法,实现贯穿召回前及召回中的全过程追溯管理,为汽车厂商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缺少激光断面仪的计量检定方法,且传统比对试验方法可靠性低的情况,基于激光断面仪的工作原理,分解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过程,在数据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在同一试验平台道路条件下,应用模块化高程变换技术,通过不同位置点高程的有序变化实现了检定激光断面仪动态特性所需要的不同路面平整度试验条件,消除了道路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借助高精度水准仪和激光测距仪的溯源途径解决了国际平整度指数溯源的要求。所建计量标准试验道路提供的检验量值重复性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过半年时间的稳定性考核,量值稳定可靠,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证明整套检定装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辅助机床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方案进行介绍。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作了阐述。应用不同的网络协议,通过工控机可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并将生产过程中工件的加工数据进行标识存储,实现可追溯化。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全液压转向结构与转向偏差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以实现车辆转向同步,消除转向偏差;针对现有方法确定的期望转向曲线可跟踪性差而无法实现转向同步,提出一种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及其可行域确定方法,以最大、最小转向效率对应转向曲线为期望转向曲线可行域的上、下边界,确保期望转向曲线的可跟踪性;针对系统扰动不确定性及油液泄漏非线性,基于组合趋近律滑模控制,并引入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控制系统的抖振;由于组合趋近律增益自适应性不足,导致车轮转角及角速度发生变化时,存在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轮转角、角速度与趋近律增益的关系,制定了基于车轮转角及角速度的模糊规则表以自适应调整趋近律增益,实现增益模糊滑模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液补偿自适应能力和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转向效率的期望转向曲线均具有良好的可跟踪性能;增益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及控制精度,可有效地消除转向偏差,实现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同步转向。  相似文献   

17.
以两轮驱动轿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及轮速信息的参考车速估计方法。以Kalman滤波为基本算法,结合试验分析,通过估计系统噪声特征和修正量测方程,改进了算法对加速度量测信号静态偏差变化的跟踪能力,提高了参考车速的估计精度。利用该方法估计参考车速具有不依赖大量试验、计算量小的特点,适于实车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广东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溯源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建立计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研究分析如何建立广东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系,为保证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对提高广东公路工程建设和后期养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连云港市大浦污水处理厂为例,提出现状梳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基于“源-网-厂-河”系统思维,由河道-污水处理厂-泵站-管网-排水户逐级溯源,对各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分析,重点探究低效能片区形成的原因,精准施策,达到区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明显提高,且污染物削减率大幅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面向陕重汽的现实生产过程,提出适合于该企业现实情况的制造执行系统建设方案,方案中详细描述了重卡行业多级作业计划的编制流程及相应的调整反馈机制,描述了车身制造、车架制造、总装、调试等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方式和管理机制,并初步探讨了整车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质量追溯和物流配送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