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含沥青稳定基层结构的全厚式沥青路面温度特性基础上,得出沥青基层混合料性能试验的合理温度,结合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级配对沥青基层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级配比连续级配抗永久变形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李怀月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5):40-42,51
在分析含沥青稳定基层结构的全厚式沥青路面温度特性基础上,得出沥青基层混合料性能试验的合理温度,结合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级配对沥青基层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级配比连续级配抗永久变形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张泉  陆阳  张华 《公路工程》2009,34(2):6-9,108
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是路面结构层在荷载作用下塑性变形的积累.采用旋转压实仪GC减小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过程中的变异性,在此基础上以MTS810型液压伺服务系统分五级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变形特性.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内在机理,探讨了受压状态下耗散能与混合料不可恢复变形间的联系,分析了室温下荷载作用时间对沥青混合料应力与应变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系统地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强度特性、抗永久变形能力及疲劳特性等路用性能,重点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防止反射裂缝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级配碎石基层等多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1/4圆柱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提出在接地压力、荷载作用半径以及不同温度(即5℃、20℃、30℃时)路面面层弹性模量变化的条件下,计算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竖向永久变形.研究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对路面永久变形的影响,力求更加准确地模拟在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研究和永久病害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30、40、50℃下利用CRT-NU14气动伺服沥青材料试验机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0.4、0.7、1.0MPa 3种应力不同施加顺序组合下的三轴重复荷载试验,并对最大永久变形量对应的应力施加顺序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研究应力施加顺序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13沥青混合料在0.4 MPa→0.7 MPa→1.0 MPa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量最大;试验温度下,AC-13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降低;荷载一定时,试验温度区间内AC-13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性能,本研究设置了普通沥青混合料对照组(CG)、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E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EVA改性沥青混合料。先通过目前国内常用的室内车辙试验对比了上述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再利用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对上述沥青混合料在5℃、25℃和40℃下的抗永久变形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高温车辙试验与25℃下的重复加载蠕变试验结果均表明,添加聚合物改性剂后,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性能均有较大提高;而5℃与40℃下的重复加载蠕变试验结果与车辙试验结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抗永久变形的性能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SEBS相较于其他聚合物改性剂能更好地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粘弹性理论推导了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永久变形的预估模型,根据重复荷载永久变形试验拟合得出其参数,并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变化规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有着更好的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动稳定度(DS),易产生动稳定度值较大,而实际辙槽深度也较大的矛盾,提出了高温稳定指数(HTSI)指标,综合考虑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压实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等不同密度试验方法实测结果差别较大,提出综合考虑空隙率、吸水率与密度相关系数的适宜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高温稳定指数考虑全过程的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提高了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以空隙率确定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为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伟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6):17-19,29
国内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过于单一,有必要探讨新型基层结构型式。本文介绍乳化沥青稳定基层的概念及其强度形成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乳化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变形特性及对路面永久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的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计算出不同季节时不同深度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和动模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路面总永久变形,计算出平均塑性应变点的深度和弹性应变,并在路面总永久变形和季节平均气温、面层厚度、平均塑性应变点的弹性应变以及标准轴载累积作用次数间建立了回归公式,相关系数(R2)均在0.93以上,最后建立了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方法。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本文的方法来代替分层总和法预估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但前者更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基于此,对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热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沥青碎石柔性基层研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作为高等级公路的应力消减层和排水层,综述了沥青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与抗永久变形能力、抗疲劳性能、空隙率与排水性能及水稳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沥青碎石混合料永久变形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述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强度主要来源于内摩阻力的嵌挤骨架类沥青碎石混合料,本文采用具有侧限、能反映材料3向受力状态的动载压入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可直接测出不同荷载下的永久变形,反映出不同压实工艺、级配对材料永久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灵敏性和有效性,但受力图式受刚性侧限的限制,宜通过数据处理和选用或改善侧限方法改进之。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代替石灰石矿粉作填料拌制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大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室内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代替石灰石矿粉作填料的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规范要求。因此,从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角度出发,将粉煤灰作填料应用到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沥青稳定碎石易离析、难压实的问题,从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厚度的选取入手,探讨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过程控制。实践表明,如果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很好地防止沥青混合料的离析。  相似文献   

17.
胶粉改性沥青(CRMA)是将一定比例的废旧橡胶轮胎粉末加入基质沥青中而制成的一种高性能改性沥青。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比观察了CRMA和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外观形貌,发现橡胶粉及SBS改性剂都与沥青融合性良好,混合料中石料与CRMA沥青界面粘结性更好;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得到温度和荷载作用频率对两种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证明CRMA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低温变形能力和抗高温性能;通过小梁弯曲蠕变试验,研究了配合比相同的两种沥青混合料在-15、0、15、30和45℃5种温度下的流变特性,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弯曲蠕变速率对比曲线,发现CRMA混合料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性能;通过对45℃下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证明CRMA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高温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8.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冯新军  郝培文 《公路》2007,(6):162-166
对目前国内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如大马歇尔法、Superpave法、体积法、贝雷法、力学指标法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要求和功能要求,提出了最优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评价指标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通过比较分析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各种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指出目前用动稳定度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基于压实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全新的评价指标———综合稳定指数,利用现有的车辙试验设备,给出了综合稳定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该指标综合考虑了压实过渡期和压实稳定期的变形,能更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通过分析综合稳定指数与力学指标劲度模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了综合稳定指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路面基层竖向受压、层底受拉的特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考虑矿料的骨架作用、沥青用量、矿粉用量,以抗压强度(20℃)、劈裂强度(0℃)、劈裂模量(0℃)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内部组、细集料的比例,采用合适的矿粉用量,选取适当的粉胶比等措施,可以使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