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4.
按照目前的规范标准进行公路设计时,一般路段与完全超高路段的合成坡度都能保证满足要求,而超高渐变段的合成坡度却往往被忽略,导致现有公路的积水路段多在弯道处,影响行车安全。为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合成坡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合成坡度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超高渐变率的大小直接影响行车的爬坡性能,也影响路容美观和行车舒适以及路面排水条件。为满足上述要求,很多国家都规定了适合本国的超高渐变方式,除简介了美、德、日等国的超高渐变设计外,着重介绍了广深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由香港方面推荐采用的三次抛物线形式的超高渐变方式。最后对此法举例详细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超高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及公式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良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4):56-58
提出了超高渐变率过小时超高过渡段的确定方法,推导了S型曲线的超高过渡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8.
为满足规范要求合成坡不宜小于0.5%的规定,以沿路线长度方向L为横坐标,距超高旋转轴距离B为纵坐标,i_h=0的断面为原点,建立十字坐标系,用圆面积S的大小来表示合成坡小于0.5%的范围,结合不同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的组合形式,把公路路面排水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超高渐变率的取值各不同。结果表明:在有利条件下,0≤∣i∣0.5%时,增大超高渐变率,能减小合成坡小于0.5%的范围,∣i∣≥0.5%时,S=0,为了能使雨水尽快排出路面范围,建议增大超高渐变率;在不利条件下,0≤∣i∣≤0.5%,增大超高渐变率,能减小合成坡小于0.5%的范围,0.5%∣i∣0.8%时,在超高渐变率P1/330范围内存在P,使得S=0,0.8%≤∣i∣≤0.5%+P_(max)时,在超高渐变率1/330≤P≤P_(max)范围内存在P,使得S=0,∣i∣0.5%+P_(max)时,S=0,为了能使雨水尽快排出路面范围,建议增大超高渐变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车行道旋转角速度,行车速度,超高渐变率,路面宽,路面排水等几何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直线缓和段和超高缓和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等级公路对超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和路面边缘超高顶坡曲线的合理模型、最小合成坡度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使车辆在弯道上行驶能满足安全舒适、线型美观、排水良好的要求。文中还附着计算示例,可供设计、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数都是在缓和曲线全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一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加利于行车安全。讨论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平曲线的超高过渡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公路设计中平曲线超高过渡计算时遇到的具体情况,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推导出超高缓和段内超高过渡工的通用算法,并提出了对“C型曲线”在两回旋线衔接接处进行超高,加宽过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是在缓和曲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1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文中还分析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人沈阳公路国际标段路面施工中感觉个别曲线超高不够的现象开始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在公路曲线上正确设置超高,改善汽车在弯道上高速行驶的安全条件与舒适条件的具体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行公路路线设计中提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其次,对现行<<公路路线设计手册>>超高计算表中的一些公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其中一部分公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推导了正确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19.
超高缓和段桥梁设计中的横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桥梁设计中对超高缓和段横坡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不同的适用条件及设计方法的选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超高渐变段路面径流特征研究有助于从几何设计上改善路面排水。对采用线性过渡的超高渐变段,通过零纵坡轴的确定,推导路面等高线可用反比例函数xy=k表示,经Mathematica软件建模印证,路面径流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具有以下特征,径流运行坡度持续变化,从高向低运动经历陡-缓-陡过程,与零坡轴相交处为最小坡度;超高渐变段路面径流必然出现折返现象,折返区域径流行程翻倍。路面径流与几何设计高度关联,路面宽度对径流折返面积的影响比纵坡、超高渐变率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