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联锁系统应用软件是独立于系统安全平台进行站场联锁逻辑运算的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通用软件.主要介绍了联锁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生命周期,并在对比EN50128:2011和EN50128:2001的基础上明确了联锁系统应用软件验证工作的一般要求,详细阐述了依据EN50128:2011标准对联锁系统应用软件及其开发进行SIL4等级安全认证过程中的各项验证活动.总结出一套适合铁路信号安全相关软件的通用开发验证模式,为以后其他安全相关软件的验证活动提供宝贵的技术积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铁路运输安全研究的框架体系,将研究体系分为铁路运输事故预防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三部分,各体系按照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层、技术层及管理层。从时空角度确立了运输安全研究的轴向结构与多维结构。该体系可为我国铁路运输安全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远程办公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呈现防护场景复杂、防护主体多样的特点。在攻击手段不断更迭,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针对未来远程办公模式常态化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基于远程办公信息安全基础框架和安全动态防御模型,提出融合动态防御的企业远程办公信息安全防护框架。通过引用新技术,构建动态风险监测、风险识别和风险响应机制,提供主动防御及协同防御能力。该框架可以在铁路企业远程办公终端设备安全、边界接入安全、网络传输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开展应用,支撑铁路企业远程办公模式下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设备数量的增加和布局的不断完善,为满足铁路货运工作对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管理要求,在分析既有货运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运用铁路货运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系统,根据系统开发目标,进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确定铁路局、直属站段和车站3级管理权限,实现相应的模块功能,并在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7·23"动车追尾等一系列严重事故,反映出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介绍了欧洲轨道交通系统开发和安全评价的标准及相关安全认证体系,结合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情况和我国的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提出适合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郜春海  唐涛  燕飞 《铁道学报》2006,28(1):99-107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车载设备是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安全设备,必须按照相应的安全设计和评估标准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欧洲已经制定了适用于铁路领域的安全系统设计和评估标准,简称为CENELEC系列标准。文章通过国内现有信号系统的研发过程和CENELEC标准规定的研发过程的比较和分析,以列车自动防护(ATP)车载设备的安全设计为例说明我国建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设计和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了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得基本功能,阐述了SNMP的整体框架,研究提出了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VC++6.0设计开发SNMP管理站应用软件的实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内部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企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保障体系,作为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设计、开发、维护及测试的依据。通过研究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测试技术,以获悉企业移动应用易暴露的漏洞。同时参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大纲内容,规划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保障体系,从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完善体系内容。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保障体系满足内容全面性与平台普适性需求,为形成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防护技术要求、检测判断准则打下基础。论文最后针对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化发展及其所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完善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机车车辆结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系统安全可靠性出发,运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针对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运用和维修、报废四个阶段,提出建立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结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主要内容及其体系框架。思路是:始终以可靠性为中心,在各个生命阶段实行全面安全可靠性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全息数字模型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和故障分析,提高设计、制造、运用和维护的可靠性水平,从而加强机车车辆产品运用中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开发周期。主要内容有:结构可靠性设计、制造质量可靠性控制与分析、运用和维修的可靠性管理、报废管理的可靠性寿命评价。根据其主要内容给出体系框架。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安全管理的机车车辆数字模型,统一完整的可靠性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车辆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IEC60870-5-104规约标准的制定,为便于该规约在实际中的应用,编写较好的应用软件,引入有限状态机(FSM)进行设计.并且基于面向对象技术提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有限状态机的实现框架.该框架的引入,实现灵活的复用机制,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为此类通信软件的开发,提供便捷通用的开发模式.且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框架是软件系统的可重用设计,是实现大柱度软件复用的有效途径.结合项目应用,设计并实现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旨在对B/S结构、J2EE规范的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有效支持,并致力于提高代码复用度,支持快速开发,改善系统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铁路信息系统通常采用由国外软件公司开发的商业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服务器软件等),源代码不开放,且存在安全漏洞和后门,给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开放源码软件价格低廉甚至免费,源代码向公众开放,易于发现漏洞和安全隐患并能及时得到更正.  相似文献   

13.
和谐号动车组均采用微机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由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响应列车控制指令,实现网络通讯、空电复合制动控制、防滑控制、故障诊断和信息存储等所有控制功能。电子制动控制单元由3大技术平台组成:①应用软件平台,基于故障导向安全控制原则设计,实现了制动系统的所有控制策略和逻辑,并具备良好的故障诊断能力,便于进行系统故障定位、维修;②硬件平台,采用基于分布式网络和微机控制的标准化、模块化的智能模块组合而成;③软件开发平台,采用基于V模型的开发流程,实现了从需求定义到最终产品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种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管理系统,通过分析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信息管理需求,提出履历系统的体系架构,即履历初始化、动态履历收集、履历异常处理和履历应用,描述了通过面向动车组结构的序列号管理,自动集成和动态记录动车组从设计使用到报废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整车与零部件状态数据,支撑序列号跟踪、运用信息管理、履历构型变更和版本管理以及履历查询活动。高速动车组全生命周期履历管理系统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神朔铁路施工管理一体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神朔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全过程一体化框架,采用Oracle RAC数据库系统,配置Weblogic应用服务器,以Java为软件开发运行平台,构建神朔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系统。介绍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功能设计。该系统已在神朔铁路分公司推广实施,满足施工管理要求,减轻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将光纤技术和电子化技术应用于铁路站间联系系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光纤通信的电子化联系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了系统的特点与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的应用方案与结构设计。然后,对硬件和软件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并就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软件开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安全性系统安全性、完整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SCADE的安全软件开发方法,分析SCADE开发的原理、流程及应用方式,并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区域控制器ZC为例,基于SCADE对ZC列车管理功能进行建模和验证。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基于SCADE的软件开发方法,可以有效保障高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速铁路列控系统接口需求,计算机联锁系统接入信号安全数据网[1]的同时,应用软件需要新增进路模块来实现接口的应用信息交互。进路模块利用原有联锁软件网络化结构的选路原理,实现了进路信息存储;利用进路中道岔的大号码特征,实现符合黄闪黄条件信号显示自动计算。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同时,对软件需求、设计、结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联锁子系统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持续开发性。基于升级的计算机联锁软件不仅满足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需求,也提高了原有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许多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不能抵御日趋严重的网络攻击威胁问题,分析了中小型企业常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设计了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的总体设计原则与架构,围绕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云平台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网络安全建设的技术方案。所提方案能够使企业改造后的网络安全等级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