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际,在小导管难以成孔的砾岩层中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进行施工。锚杆打设机具根据工程经验选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确定锚杆的最佳管径、壁厚及打设长度;注浆浆液选用水泥水玻璃。根据最终效果比对及沉降量分析验证了各项试验参数的合理性,为同类施工项目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保高速公路四角田隧道膨胀岩的作用机理,介绍了膨胀岩隧道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施工管理,施工中利用新奥法原理,采用自进式中空锚杆、中深孔注浆锚杆等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支护,总结了应对膨胀岩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全风化花岗岩钻杆水平后退式注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由于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易遇水软化、崩解、甚至流淌,造成钻孔塌孔、成孔困难,导致采用常规的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孔底注浆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现场试验了钻杆水平后退式注浆技术.研究结论:采用钻杆水平后退式注浆可获得较好的注浆效果,但在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艺和技术参数,为获得更理想止水的效果,建议采用部分超细水泥或溶液型浆液.  相似文献   

4.
新新屋场隧道施工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株六复线湘黔铁路新新屋场隧道施工中出现的较大坍塌事故的整治处理,采取的措施包括洞口明洞及地表预注浆、洞内超前短管棚预注浆、自进式注浆锚杆等洞内外辅助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田村站工程建设实践,对车站深孔注浆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深孔注浆加固土体的效果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针对于田村站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采用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土体加固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后退式深孔注浆施工工艺配合4分管注浆工艺的注浆效果基本可以满足类似砂卵石、粉细砂无水地层现场土方开挖的要求。同时在注浆机械选型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机械灵活且钻孔角度、高度调整幅度大的智能化注浆设备,且注浆浆液宜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与化学浆的混合液,并根据注浆效果,结合现场地层条件的变化,提出灵活调整孔位和注浆方法,及时地进行补注浆的建议措施,从而为今后在类似地层进行深孔注浆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盾构隧道典型4孔同步注浆的特点,建立盾构-浆液-土体相似系统和模型试验平台,开展不同注浆方式下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盾尾空隙内浆液压力的分布规律及消散过程、浆液的流动路径及扩散方式。结果表明:注浆方式对浆液压力的有效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盾尾后方2倍隧道直径范围内;利用上部注浆孔或下部注浆孔单独注浆都是不科学的;上部或下部浆液流量大于等于60%时,其流量变化对浆液压力初值的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上部浆液流量在60%~80%之间才能确保浆液压力初值较好地适应地层应力;盾尾空隙最佳充填模式为,单孔注浆时应采用上部注浆孔,双孔同步注浆时应采用上下双孔注浆且上部浆液流量约占总流量的80%,4孔同步注浆时上部浆液流量应占总流量的60%~80%;刚注入的浆液主要分布在注浆孔附近区域,单位时间内新形成的盾尾空隙主要由原来盾尾处呈流塑状的浆液进行充填;建议在拱顶附近预留专用注浆孔进行二次补注浆。  相似文献   

7.
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为工程依托,基于对岩石可钻性与钻机性能间关系的分析,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锚杆施工机具,进行现场钻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炭质板岩挤压型大变形隧道,旋转式钻机应优选额定钻速较高的液压型钻机,冲击-旋转式钻机应优选冲击频率f较高的钻机;钻孔深度以5m左右为界,超过此深度,钻孔易出现塌孔、卡钻及钻机钻进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5m以上长锚杆采用自进式;对于5m内短锚杆的施工,MYT-125/330液压锚杆钻机施工拱顶部位锚杆的有效钻速(除去钻杆加长耗时)约0.8 m/min,YT28钻机施工边墙部位锚杆的有效钻速(除去钻杆加长耗时)约0.4 m/min,施工效果均较为理想;对于10 m长锚杆,采用"大功率台车式钻机+自进式锚杆",施工功效可达10 m/30 min。  相似文献   

8.
杨燕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12):34-37,52
通过对锚杆试验模型进行应力波检测,结合希尔伯特时频分析方法,建立锚杆长度和注浆饱满度评判方法,为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锚杆质量提供依据,对锚杆质量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软弱超浅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综合施工技术,重点论述了洞口段地表加固,超前管棚及顺层软岩中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措施及洞口超浅埋段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裂隙突水灾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注浆是解决裂隙突水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广义宾汉流体的水泥基浆液流型,建立平板单一裂隙动水条件下注浆扩散模型,构建应力只和变形速率有关、与时间无关的纯粘性流体本构方程;基于注浆扩散模型得出水泥基浆液断面的平均流速;由注浆孔边界和扩散边界条件,结合注浆孔压力和静水压力,推导出在逆水条件和顺水条件下浆液的扩散距离公式。根据依托工程实际制定裂隙注浆控制方案,并结合隧道检测手段对注浆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软弱围岩超浅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综合施工技术 ,重点论述洞口段地表加固 ,超前管棚及顺层软岩中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措施及洞口超浅埋段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化学注浆检测方面的三种方法:注浆孔内电阻率方法、电阻率层析法和地温法。三种方法可以圈定浆液的分布范围和充填程度,是目前评价注浆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吉沟煤矿巷道出现二次涌水淹井事故,采用二维地震勘探和瞬变电磁勘探方法找到断层分布和突水点,分析突水原因,选择采用地面成孔注浆的堵水方案,文章介绍地面注浆成孔工艺,浆液材料制备、配合比和注浆施工工艺,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堆积体围岩中隧道洞口段修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丹 (东 )本 (溪 )高速公路的张家隧道右线洞口段通过弃渣堆积体围岩的施工技术。施工中采用自钻式锚杆和注浆工艺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盾构壁后注浆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建设中,但是其注浆压力分布理论研究尚不能满足工程需要。为明确注浆填充压力大小及分布,基于流体力学、弹性理论相关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盾构壁后压密注浆机理,建立了考虑浆液时空效应的幂律型流体压密注浆模型,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并得到以下结论:(1)浆液质点压力主要与初始注浆压力、管片半径、粘度增长时间、角增量、流变指数、盾尾间隙、粘性时变系数等参数有关;(2)通过分析计算考虑时空效应的幂律型流体压密注浆模型,得到浆液质点向上扩散时,浆液压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浆液质点向下扩散时,浆液压力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通过进一步分析浆液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得到各注浆孔之间的最优夹角及浆液的最优扩散时间,同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可知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进式锚杆超前短管棚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大河湾隧道自进式锚杆超前短管棚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通过和长大管棚的对比,阐述了在块(碎)石、砾石土层中施工时,自进式锚杆作为超前支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大保高速公路四角田隧道衬砌变形及底鼓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在围岩岩体完整性极差 ,强风化 ,地应力极大 ,具有可塑性和膨胀性 ,偏压等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中 ,应用奥地利迈式钻进注浆锚杆、M40 0型迈式泵和导轨式钻机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围岩和初期支护 ,有效防治二衬变形和仰拱底鼓。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管棚在软弱围岩段施工时易塌孔、送管困难等难题,以郑万铁路高家坪越岭隧道为工程实例,建立简支梁模型,对R51×10自钻式锚杆作管棚替代Φ76×6钢花管管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进式管棚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36.41,118.2 MPa,满足支护设计要求。采用自进式管棚对不同隧道Ⅴ类围岩段施工跟进2 043 m,施工效率达1.42 m/min,整体效益较钢花管管棚支护提高22%。以直径减少33%的自进式管棚替代钢花管管棚,在保证围岩支护安全的同时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解决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新建南苑变电站一玉泉营变电站电力隧道工程,在石榴庄路至玉泉营变电站区间隧道向下穿越当地居民的老旧民房.为达到隧道穿越施工不拆迁居民房屋的要求,采用了TGRM前进式深孔注浆工艺和袖阀管注浆工艺组合施工技术,在隧道内进行超前水平注浆加固的方案.该组合注浆技术实现了隧道开挖施工穿越地表房屋"零沉降"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大量工程拆迁费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岩溶路基注浆施工缺乏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中普遍存在现场污染严重、材料损耗无法准确计量、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本文以宁安铁路岩溶路基工程为背景,试验研究了采用工厂标准化的浆液拌制及注浆工艺,由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车运输至现场注浆池,采用与浆液相匹配的计量注浆泵进行压力注浆.通过配备标准电子计量设备,准确控制浆液配合比,确保浆液质量,现场通过电子计量准确记录注浆工程数量.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能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路基岩溶注浆工厂化、标准化模式和控制技术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