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某型铁路捣固车的捣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夹持油缸异响的问题,基于捣固装置结构和液压系统建立模型,分析激振力对夹持液压系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在夹持油缸回油路设置单向阻尼孔,达到稳定液压系统压力的目的。通过AMESIM对系统进行仿真,证实了激振力对夹持油缸压力的影响以及阻尼孔在稳定压力时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回油路设置合适的单向阻尼孔可以有效稳定夹持液压系统压力,从而可提高捣固装置的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2.
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简称双护盾TBM)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地层,并高度集成机、电、液、光、控制以及材料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高端隧道施工装备。推进支撑系统作为双护盾TBM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通过电液控制技术来实现的。本文设计了一套双护盾TBM推进支撑液压系统,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该推进支撑液压系统的双护盾TBM在国内某引水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双护盾TBM的推进支撑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较高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调车推进防冒进系统为实现调车推进防冒进目标而设计,系统在传统数字平调设备基础上,采用RFID技术和平调设备的450 MHz无线传输技术,通过增加一台列首装置,以及埋设在股道上的RFID标签实现在列车推进过程中,当前方信号机为禁止越过时,系统自动产生报警信号或直接放风停车,达到调车推进防冒进功能。该系统已在神朔铁路黄羊城站试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TBM掘进机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广,在钻爆法与TBM掘进法施工相结合的情况下,TBM步进距离较长,步进的速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在该工程步进的技术准备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对TBM步进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对比,提出了油缸推进、弧形滑道步进和电机驱动、整体托架步进两种方法,并对西秦岭隧道采用的步进方法的技术特点,控制重点和详细的施工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锦屏二级电站1号引水隧洞采用TBM施工,配置有PPS激光导向系统,可实时监测TBM确切位置和掘进方向,为操作手提供TBM掘进方向与隧洞设计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PPS系统的定位原理,掌握PPs在TBM在掘进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纠偏,可保证TBM掘进后隧洞实际轴线在设计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实现精确贯通。  相似文献   

6.
TBM由PLC系统集中控制,对液压系统的温度、液位、压力、转速及机械机构的动作进行检测,使之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从而完成各种工作状态。对PLC控制系统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抗干扰设计中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微型隧道管片力学性能试验需要,设计制造了集载荷施加与数据采集功能于一体的微型隧道管片力学性能试验台。根据管片实际埋深及自身重力影响,可选择卧式或立式试验,兼容不同尺寸管片。设计了载荷模拟方案,利用环箍加载油缸实现水压模拟,利用水平及垂直加载油缸实现土压和地层抗力模拟。分析了试验台液压系统功能要求与工作原理,并进行详细计算与元件选型。设计了试验台数据采集系统,可采集应变、位移、环箍力、集中力等数据。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铁路特长隧道TBM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直径TBM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情况,根据我国客运专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特点,针对向(塘)莆(田)线高盖山特长隧道的初步设计,提出该隧道采用TBM施工时的初设优化方案建议,研究与TBM施工相适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总结几点结论性意见供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增加,轨道交通承载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如今迅猛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可为解决轨道交通出行提供新思路,现提出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智能轨道交通票务系统设计研究。本系统主要由嵌有RFID标签的交通卡、进站系统、里程记录系统和出站系统构成,与数据库大数据完美结合可以为乘客乘车提供便利,同时完善轨道交通收费的合理性。为了提高RFID阅读器识别标签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帧时隙的防碰撞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帧长达到标签被快速识别的效果,来提高整个城轨交通系统的效率,缓解人们的出行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容量红外式IC卡与LKJ-93A型监控装置的配套使用方法及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同时介绍了红外式IC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运用表明,红外式IC卡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从而完善了LKJ-93A型监控装置的监控功能和实时数据转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起重机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集装箱起重机采用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衰减集装箱的摇摆,将集装箱准确快速地码放。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由减摇卷筒、减摇钢丝绳、液压油缸、液压泵站和滑轮组等组成,通过2个不同压力的液压回路进行控制,从而吸收吊重摆动的能量。对液压油缸式减摇系统在工程实用范围内进行简化,选取小车的水平位移和集装箱在竖直平面内的摆角为广义坐标,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减摇系统动力学方程。在集装箱吊重摆角较小时对该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在起重机小车制动时得出吊重的摆角方程,分析吊重的减摇效果。研究表明:影响吊重减摇效果的因素有减摇绳的斜拉角度大小、起升绳的有效长度、吊重的有效质量和液压减摇系统结构参数等。仿真结果表明:液压减摇系统结构参数对摆幅衰减所需的时间影响较大,是影响减摇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秦铁路75 kg/m钢轨12号道岔外锁闭装置的应用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探讨外锁闭装置的设计改进和技术实施,并对安装装置中相关的表示杆连接结构和转辙机锁闭杆、表示杆进行配套改进,经过试验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辙叉闪光接触焊机是在焊接基地焊接辙叉部件的专用设备。该焊机能按照程序控制自动完成焊接,简化了辙叉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其液压系统提供工作机构全部动力。本文通过对液压系统原理和对液压系统的工作特性要求进行分析,认为系统压力、液压油泵排量、驱动电极功率和油缸直径等是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系统压力、液压油泵排量、驱动电极功率和油缸直径的合理匹配以及主阀的选型等是满足液压系统工作要求的关键。针对这个关键,经过大量调研和计算,提出本文,请专家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某TBM在大埋深、高地应力地层掘进时出现的主驱动密封多次失效的设备故障问题,首先分析大埋深、高地应力对TBM主驱动的不利影响,以及主驱动密封失效原因,提出主驱动密封系统结构优化方案;针对TBM大埋深掘进难题,采取增加主驱动防尘挡板和增加皮带溜渣板等设备优化措施。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大埋深TBM掘进工况下的主驱动防积渣工艺措施以及主驱动密封结构改造方案,顺利解决了现场主驱动密封失效问题,保障了设备的高效运行,可为后续类似TBM故障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冯勃  刘永  于跃 《铁道技术监督》2022,(8):42-45+50
为确保展腿油缸在大吨位铁路救援起重机吊载重物回转启动和制动时的稳定性,需对展腿油缸进行设计校核。根据展腿油缸的结构特点,分析展腿油缸受力,计算展腿油缸回转阻力矩和轴向力。根据铁路救援起重机工作的典型工况,确定展腿油缸的工作状态,分析各种工况下展腿油缸承受的载荷,确定油缸内径、活塞杆直径、缸筒壁厚,并对展腿油缸许用行程、缸筒壁厚、活塞杆屈曲稳定性进行校核。校核结果表明,展腿油缸的许用行程、缸筒壁厚和活塞杆弯曲稳定性满足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TBM设备状况、维修人员构成和维修技术水平的现状,设计了状态修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维修模式,适合TBM工程实际,规范了TBM维修保养运作。  相似文献   

17.
敞开式TBM厚板焊接采用传统焊接方法,填充金属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控制。为适应掘进机快速发展对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对厚板窄间隙MAG焊工艺进行研究,并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从而为窄间隙MAG焊在掘进机上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进一步推进掘进机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研制生产的交直型电力机车校正型防空转防蠕滑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设计了针对我国电力机车特点的粘着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9.
13号上作用式车钩防跳锁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3号上作用式车钩防跳机理的分析,得出其失效的原因;根据三杆机构直立不稳定原理,对车钩防跳锁组件进行了结构改造,设计出三连件防跳装置。  相似文献   

20.
黄春霞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222-224,231
针对斜井TBM上转运吊机工作空间狭小、负载重、有向下10%斜坡等特点,出于对减小转运吊机系统体积、吊机启停平稳和运行安全等考虑,对转运吊机行走系统进行了多电机同步设计。设计中,选用了AB公司的高性能PowerFlex750系列变频器,通过使用变频器内部的SV矢量控制、动态制动、Droop和TroqProve等功能,实现了转运吊机多电机同步驱动系统起停平稳,运行安全,操作简单的控制要求,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