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商用车市场。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尤其是卡车市场,外资企业一直"垂涎欲滴"。2018年4月17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专家预测,这将对中国商用车市场格局和世界商用车企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自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后,股比放开成了汽车业的热点话题。按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2020年取消商用车,2022年取消乘用车。五年以后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将完全打开"闸门",如何用好这五年过渡期,既是中国车企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既是压力更是机遇展望五年之后的汽车行业,外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长驱直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来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要不要放开汽车外资股权比限制,作为汽车行业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终于尘埃落定。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要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7天之后,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迅速发布消息:分阶段逐步取消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至2022年全面取消。"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今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的政策,标志着在"十九大"之后,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标志着行业内持久讨论且悬而未决的合资车企股比开放问题有了最终定论,中国汽车产业将由此迈入后合资时代。从时间表次序来看,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首个放开的领域。股比开放后对专用汽车行业有何影响?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2022年,一场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从未经历过的严峻考验,正步步逼近。继新能源及商用车股比放开后,今年将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不超过2家的限制。至此,中国汽车业对外投资将全面开放,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放开”大势所趋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合资股比限制”始终是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汽车业资金、技术、经验、人才都十分匮乏,很多关键领域都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6.
信息专递     
正宏观国内发改委: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18年4月17日,发改委网站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对于各界都很关注的汽车等制造业开放问题给出回复:目前  相似文献   

7.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1,(48):56-57
为了引导汽配流通领域讲诚信、扬名优、树品牌,推动汽配流通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国商用车配件名优品牌推广委员会、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前不久发起并组织了"201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2011年1 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评选活动"隆重举行,对"201 0~2011年度中国商用车配件优秀经销商"进行了表彰,并首次推出中国商用车配件"十大流通品牌"。  相似文献   

8.
纪鹏飞 《专用汽车》2012,(12):52-53
<正>过去的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飞跃式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竞争舞台。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和不断被激发的市场需求,中国商用车领域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快车道,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商用车公司竞相逐鹿的最后一块蓝海。尽管目前经济的低迷持续影响着商用车行业,但中国商用车界的精英已意识到商用车行业无论是产品、技术、服务,还是市场、营销甚至是文化,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且在不久的将来,市场需求的潜力将会不断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9.
2008年,受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影响,我国商用车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而对企业2008年产销情况、经营情况,2009年战略规划进行完整总结的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自然备受关注。本文以十家商用车车企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为着眼点,与读者共同回顾2008年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一同展望2009年商用车市场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0.
庄文静 《时代汽车》2012,(10):72-73
沃尔沃商用车作为外资企业,要想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掘金,必须寻一段当地姻缘才能落地生根。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大规模普及和由此所带来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商用车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商用车市场过去五年问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占据全球商用车市场40%的产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同时发达国家商用车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跨国商用车公司越来越看重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杨亮 《运输车辆》2012,(9):23-23
2012年4月26-27日,第5届中国商用车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继续围绕“探索中国特色商用车产业发展之路”进行探讨,并以年度主题“理性发展中的结构调整”展开论述。来自工信部、商务部、国家信息中心、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等政府和行业机构的专家,以及东风商用车、陕汽、安徽华菱、包头北奔、纳威司达等多家国内外商用车企业领导应邀参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用车出口效益明显提升2007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月份商用车市场销量累计1289185辆,同比增长25.89%。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13.
绚丽多彩的2007年刚刚宣告结束,如梭的时光就将我们带到了充满动感的2008年。刚刚过去的2007年,对于中国的商用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珍藏的特殊记忆。从年初到年末,商用车领域风云变幻、高潮迭起。各类积极事件为中国商用车领域的发展献上了一份份厚礼;为中国商用车领域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辉煌过后,须千百倍的沉潜:成功在前,须加以全力的拚搏;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疫情之后的2020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机遇"云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做了题为《从近年商用车产销数据分析疫情过后商用车宏观环境与市场走势》的嘉宾演讲。陈士华从近10年商用车市场变化情况、疫情期间情况、客观环境影响分析等3个方面,对近期和2020年商用车市场走势进行了概述和研判。他认为,短期来看,疫情的发展可能对商用车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商用车产业或将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企稳回升,商用车销量经过4年下滑后触底反弹,商用车后市场也停止下滑,但发展走势仍然迷茫。随着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转型的不断深化,新服务、新业态不断融入传统商业模式,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商用车后市场,转型期的商用车后市场在商用车配件流通与服务出现了融合趋势,技术升级与环保升级带来了需求变化,车辆关联正在改变用户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6月23~2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承办的2011中国商用车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1年,在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形势下商用车如何发展?多位与会的演讲嘉宾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月18日,曼恩商用车中国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曼恩商用车中国总裁哈特(Mr.Thilo Halter)分享了2018年的业绩表现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满足客户需求,销量稳步提升2018年,曼恩商用车中国的整体销量稳步提升,牵引车销量同比增长26%,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增幅达67%。在消防救援、油气开采、物流运输、工程建设等多个细分市场均能看到曼恩商用车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商用车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通过市场竞争、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我国商用车企业逐渐做大、做强,不仅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而且还迈开脚步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风采。近日,"《中国商用车悬架产业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发布会暨2019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其中2020年中国将放开商用车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对此,国外商用车制造商是如何看待的呢?近日,在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商用汽车》杂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科锐铭(Ralf Kraemer)。科锐铭表示,对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政策戴姆勒卡车非常欢迎,同时也乐于与中国合作伙伴一道对中国卡车市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1月在湖北武汉举行了中国国际商用车展(CCVS),主办方最近公布了官方统计数据。根据主办方之一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表示,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是中国唯一一个只专注于卡车和专用车领域的“国字号”商用车展,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正在努力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商用车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