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建设中,通过新建通道实现了综合体与2号线光谷广场站付费区换乘连通;通过改建通道实现了综合体西端与既有鲁巷广场购物中心、光谷国际广场地下一层连通;通过预留接口实现了珞雄路站与世界城地下一层连通;通过近接开孔实现了综合体与2号线光谷广场站非付费区连通及行车区间连通。4种方式9处连通接驳,整体实现了新建地下大空间与周边既有地下空间的连通接驳,形成了光谷超级地下城,大幅提升了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今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光谷广场综合体为超大型复杂地下综合体,包含3条地铁线的车站和区间、2条市政隧道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研究了超大型复杂地下综合体工程的结构设计。介绍了光谷广场综合体的总体设计方案、基坑工程实施方案和主体工程结构布置。通过主体结构荷载模拟计算,验证了光谷广场综合体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孙浩林 《铁道建筑技术》2020,(3):109-111,141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时期,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大型综合深基坑支护稳定、地表建筑物结构安全、既有枢纽交通不中断、复杂地下管线迁改、市区施工环保达标等问题,提出并应用了基坑开挖可视化交底、围护桩干法灌注、多层深基坑不平衡支护、围护结构爆破拆除等多项关键技术,显著减少了大型基坑工程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不中断交通),实现了各类管线的顺利迁改,为以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城市地下立体多元化交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轨道交通光谷广场综合体为例,从地面场平处理、出入口与周边地块结合处理、地面景观处理三个方面切入,分析阐述了光谷综合体的地面总图设计。希望通过对光谷综合体的方案分析,对其他复杂环境下的地铁枢纽站的总图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地铁及公交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光谷火车站东广场,从项目概况、人流组织、商业开发等问题着手分析,给出了设计方案,解决了新型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功能需求问题,可对旅客、车辆集散功能为主,兼具景观环境、地下综合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交通枢纽站前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铁站、机场航站楼等大型交通枢纽使用人员多、单层面积大、疏散距离长,在消防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客观难点。以性能化设计思想为核心、BIM技术为平台,建立BIM大型交通枢纽工程消防管理信息系统。从BIM建模、消防应急预案及实施救援到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究BIM技术在类似建筑的消防全寿命周期中的具体运用,为BIM技术在大型交通枢纽工程消防管理信息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无锡火车站交通枢纽为例,对交通综合体中地铁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功能布局、空间组织、交通流线组织、防灾组织等进行研究,为城市快速交通枢纽综合体中的地铁设计提供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已成趋势,综合性交通枢纽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交通枢纽建筑具有功能多样、专业繁多、接口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其不同空间效果和功能使用要求,综合管线设计越来越重要。从综合管线设计原则出发,结合京张高铁清河站管线综合设计实例,阐述综合管线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和重难点。并以BIM技术在碰撞检查、验证复杂空间、解决净高、优化设计、三维交底5个方面的优势,分析BIM辅助设计的必要性。最终说明综合管线排布可以保证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从工序上指导施工:通过BIM技术深化设计,对提高设计准确性,提升管线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线综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襄阳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对BIM技术应用的探索,达到精确设计与方案优化、提高协同设计质量与效率、交付与展示多样化、辅助施工减少误差、建立BIM模型标准规范的目的,在模型空间精确定位、方案细化与比选、搭建整体模型等方面进行实践,为同类项目提供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直观展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简称:城轨枢纽)规划和设计成果,促进相关方对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达成一致理解,确保城轨枢纽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开源的虚幻引擎(UE,Unreal Engine)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开发了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简称:三维展示系统)。该系统利用城轨枢纽项目既有的BIM数据和3D GIS数据,基于UE运行环境,完成空间数据预处理与融合、典型场景渲染处理以及环境要素添加,构建效果逼真的城轨枢纽三维实景仿真模型;提供自然采光模拟和监控视频模拟功能,满足车站地下结构引入自然采光的效果分析与评估、视频监控点辅助设计等专项设计要求。三维展示系统提供便捷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将枢纽规划和设计成果定制和输出为视频、高清效果图和规划影像图,满足现场模拟、设计验证、成果汇报、设计沟通、工程管理等多种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梁水斌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36-139,165
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位于既有光谷广场中心区域下方,为直径220 m的环形地下空间,内有3条地铁及3条市政道路相交。针对该工程基坑混凝土支撑梁布局形式复杂、拆除方量大、安全要求高等特点,通过爆破参数设计、起爆网络选择、爆破安全校核及防护,在城市中心区域基坑中首次采用微差延期起爆技术,解决了人工拆除和机械拆除施工周期长、噪声持续时间久等问题,提升了拆除工效并降低了对周边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可优化性等特点,可有效消除建设项目的信息孤岛,满足铁路建设管理在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方面的管理需求。张呼铁路在乌兰察布站及卓资东站站房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BIM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深入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对BIM技术建立铁路站房建设构件族库,创建站房建筑模型、机电模型、钢筋模型,碰撞检测及孔洞预留、查找设计文件差漏、仿真模拟及漫游等功能进行了应用与研究。研究创建并检验了一套具有站房设计特色的BIM技术工作流程及方案,以及基于BIM技术软件的模型分析方法,为今后BIM技术在高铁站房建设的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BIM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三维模型设计是实现BIM应用的第一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具有模型截面形式各异、装配式与连续结构并存、沿空间曲线分布、细部构造多且分散等特征,导致BIM模型设计面临诸多困难。结合当前轨道交通地下区间BIM设计的现状与需求,从建模软件选择、建模标准、构件库搭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BIM设计各阶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当前阶段较为可行的解决思路,促进BIM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出利用BIM机电技术进行全线、全生命周期机电设计。以Revit软件平台为核心,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全方面进行标准化BIM机电设计、采用4D施工模拟、应用智慧施工管理平台、接入BIM运维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BIM机电技术应用模式。凭借BIM的可视、模拟、协调、优化等性能,同时利用施工管理和设备运营管理平台,为杭州—海宁城际铁路工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设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不断发展,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现有软件已经无法满足铁路路基BIM技术设计需求。为满足铁路BIM联盟颁布的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相关标准,基于欧特克平台,针对铁路路基BIM技术正向设计需要,进行了多项二次开发。研发系统以数据为核心,结合快速建模、模型出图、数量计算等功能,探索铁路路基BIM正向设计技术。充分利用欧特克平台BIM设计软件的优势,结合既有CAD设计软件,在西韩城际铁路建设项目进行了技术验证。结果表明,研发系统的铁路路基BIM技术设计路线可行,设计深度基本满足正向设计要求,不断地进行深化研究,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深圳市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室内空间艺术一体化设计进行研究,从建筑、装修、灯光等角度进行多维度分析,总结室内空间艺术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经验,为此类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铁路BIM联盟推动下,铁路行业BIM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受铁路行业自身特点的影响,铁路工程BIM技术应用尚未完全成熟。为促进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推广及应用,以陕西3条城际铁路BIM技术应用为案例,对铁路行业BIM技术应用面临的三维信息模型的高效构建、铁路BIM标准的应用、信息的交付与传递等难题进行研究。从铁路行业专业BIM软件的研发、铁路项目BIM标准的建立和完善、BIM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等方面对铁路工程BIM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提出解决对策。研发适用于铁路各专业的辅助设计软件。编制城际铁路BIM设计应用指南和设计成果交付标准,利用LID编码构建铁路辅助设计各专业结构树,并对铁路联盟IFD标准进行扩展和完善。研发BIM建造管理平台,为设计成果交付和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在行业中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很多施工企业都开始引入BIM技术来优化自身管理。从施工方的角度,以遵义高铁新城项目为对象,研究建筑信息模型在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阶段的应用。首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重难点进行梳理归纳,然后结合BIM技术的特性设立BIM应用目标及方案,通过BIM技术,分析项目驻地情况并规划驻地布局确定各设施的摆放位置、辅助工地监控系统的布局、辅助分析异形钢构、支撑机电管线综合优化、模拟幕墙预拼装、利用BIM5D管理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维码可视化技术交底提高交底效率,通过多个场景的BIM应用实践,分析总结BIM技术的运用效果,提供实践经验成果案例,从而使企业更合理应用BIM技术提升企业整体创效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综合管廊二维设计过程中,常因管廊内管线复杂、多层交叉而出现设计困难,加之综合管廊设计立体性突出、附属设施复杂、地下交叉繁多等特点,使得传统二维设计难以应对各种挑战。基于BIM的三维设计不仅流程高效,而且设计准确,能够迅速提高设计质量。本文以某高铁新区某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为例,利用基于BIM的鸿业综合管廊设计软件(Revit)进行优化设计,重点探讨了管廊交叉井室等节点的三维设计,以期为其他管廊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铁路测绘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地表模型,通过各专业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影像数据,经过空三加密、点云滤波等处理,得到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采用CATIA软件进行地形曲面创建、地表材质铺贴以及地形裁切,为后序设计专业进行铁路BIM模型设计提供三维地形环境;将该技术应用于BIM铁路项目,模拟项目工点区域的真实三维环境,为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的二维设计提供直观可靠的设计依据;将BIM技术应用于地表模型创建,辅助后序各专业开展设计,通过协同设计实时对设计变更区域进行合理的地形裁切。还可展示土地的使用情况,帮助管理者制定征地拆改方案,进行安全监管,从而提高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