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投影图像分布特征的车牌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汽车牌照的自动定位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车牌识别(LPR)系统的关键一步.针对不同背景和光照条件下的车辆图像,提出了一种先利用扫描行跳变点数据得到图像的水平投影图,再通过突出图像列的边缘特征得到垂直投影图从而提取出车牌的方法.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准确率高、鲁棒性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常的复合视频监视器分辨率较低,在车牌图像较小时不易辨认,为此设计了基于高分辨显示终端的车牌照摄像机。  相似文献   

3.
车牌定位是汽车牌照识别系统的重要环节,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车牌识别的准确率.文章研究了利用图像边缘及数学形态学的快速汽车车牌定位方法,首先将彩色图像灰度化,并利用Sobel算子进行图像边缘提取,然后运用数学形态学算法对二值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几个车牌候选区域,最后利用连通区域的长宽比,面积比及车牌字符水平分布特征等来准确定位车牌.实验表明,这一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车牌定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背景提取多个车牌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多车牌定位方法。根据小波多尺度分解的特性,对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获得一系列小波低频信息图,与原图像做线性差值,获得车牌字符的细节特征;然后根据二值化图像中车牌字符与背景的差异产生灰度跳变,粗定位车牌在图像中的行位置,缩小车牌定位的查找范围;最后,在粗定位的小范围图像中,利用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精确定位所有车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图像相比传统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图像,灰度均值、标准差和平均梯度提高近一倍,有效获取原图像的边缘信息缩小多车牌位置;多车牌定位方法可以达到98.96%的准确定位率,平均用时328 ms,能够准确、快速定位多车牌。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形态学的车牌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车牌定位的各种技术及图像预处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和验证用灰色形态学与颜色掩膜相结合的方法对车牌图像进行快速定位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车牌自动定位切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牌自动定位切分技术是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的环节之一,根据车牌在目标图像中的成像特点使用车牌自动定位、切分的方法,并对倾斜车牌进行矫正,从背景中检测车牌的精确位置和进行字符切分。  相似文献   

7.
人工选取少量的车牌区域和非车牌区域,采用积分图法快速提取Haar-like扩展特征,构成初始训练样本.使用AdaBoost算法训练样本产生一个初始分类器,经过主动学习过程,产生一个用于车牌检测的强分类器.利用Cascade结构检测法进行车牌的粗定位,通过提取边缘颜色对,对候选区域进行验证,实现车牌区域的精确定位.对不同光照条件及车牌污损等复杂情况下的车牌图像进行了定位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车牌的粗定位率和精确定位率分别为98.3%、97.1%,平均定位时间小于0.1s,因此,该方法有较好的车牌定位效果和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因为车牌定位和字符分割一般都是基于车牌区域的二值化结果进行的,因此对图像的二值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二值化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车牌定位以及字符分割。二值化最主要的是阈值的确定,文章对比了几种常规的车牌图像全局阈值二值化处理算法,并重点分析了最大类间方差法和KSW 最大熵法的基本原理和微机仿真结果,发现用于车辆图片是这些方法不够理想,然后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图像直方图波形分析的车牌图像二值化处理算法,经过大量试验证明该算法在进行车牌图像二值化处理时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9.
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简称LPR)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受到国内外科研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相似字符的识别是车牌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提高车牌识别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牌自动识别分为图像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四步。利用形态学变换对图像进行滤波聚类,HOUGH变换对车牌图像进行水平校正,BP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字符识别,最后基于DELPHI7.0环境下设计开发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牌号码是车辆的唯一“身份”,是区别机动车辆的一项重要信息。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了汽车车牌号码和颜色的自动登录,可在车辆管理系统中完成自动比对、登记验证、自动放行、监控报警等诸多功能。随着社会对交通管理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2.
岳长洪 《北方交通》2008,(6):187-189
阐述了车牌识别系统应该具备的基本特性和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JPEG2000在车牌识别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分析信控延误与饱和流量的常用观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控交叉口评价指标、设计参数综合观测、统计、分析的新方法。新方法采用摄(录)像或人工现场观测与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不仅能获得信控延误、停车次数、停车率、停车平均延误等与延误相关的信控交叉口评价指标的实测数据,还能获得车头时距、饱和流量、起动损失时间、交通量等信控交叉口设计与配时所需的交通参数,故简称为“综合”法。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分析信控延误与饱和流量的常用观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控交叉口评价指标、设计参数综合观测、统计、分析的新方法。新方法采用摄(录)像或人工现场观测与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的方法,不仅能获得信控延误、停车次数、停车率、停车平均延误等与延误相关的信控交叉口评价指标的实测数据,还能获得车头时距、饱和流量、起动损失时间、交通量等信控交叉口设计与配时所需的交通参数,故简称为“综合”法。  相似文献   

16.
行程时间可靠性可以直观反映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为管理者和出行者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车牌识别系统数据为行程时间数据来源,每10 min作为一个出发时段,研究行程时间可靠性在全天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从运行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两个层面定义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内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将现有常用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标分成了两类。提出了基于行程时间的交通拥挤判别方法,依照拥挤情况对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行程时间可靠性随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从效率层面讲,行程时间可靠性与交通拥挤情况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从稳定性层面讲,稳定交通拥挤时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较高,而交通流转变时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张大海 《ITS通讯》2006,8(1):40-42
本文针对由于目前城市对外地车进城收费的收费站布局不太合理,不能起到全面收费的作用,从而对主要道路交通顺畅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将电子警察这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高技术手段,与外地车进入城市的缴费系统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在城市外地车收费方面采用基于电子警察技术的城市外地车联网收费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其中保障该系统正常、高效工作的联网收费、车牌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把电子警察技术的应用拓展到城市交通收费领域。  相似文献   

18.
单板受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预制板梁桥形成单板受力的原因,提出了增强桥面铺装混凝土厚度、加强铺装层内横向钢筋、加强梁板铰缝处凿毛、提高铰缝混凝土施工质量、增加铰缝钢筋等预防单板受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贺治增 《交通标准化》2014,(11):125-127
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平板载荷试验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通过该试验对唐津高速公路施工中经过处理的软土地基的强度进行了检测,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易用性,可在类似工程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从几个不同方面综述了船体外板板缝排列应遵循的原则,给出了排列板缝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对排列板缝过程中常见的几个相关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