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采用试验研究为主导,结合相应的理论分析,采取分段控制的模型对旋转压实仪的压实力进行试验仿真研究;利用模糊PID控制的方法对压实力进行控制,解决了常规PID控制方法用于非线性、时变特性的被控对象难于实现实时控制的问题。最后,采用80C196单片机,应用模糊自整定数字控制的方法,设计了旋转压实仪控制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旋转压实仪的动态响应速度,其压实力的控制精度可以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压实力的控制精度会决定沥青混合料性能测量的准确性,进而会影响沥青混合料设计性能。因此,压实仪压实力的精确控制非常必要。标定系统作为旋转压实仪精度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试验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以自行研制旋转压实仪的过程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其标定系统误差的来源,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新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4):47-49,57
准确的试验数据是路面质量控制的基础,比对试验是保证不同试验数据之间比较的重要途径。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E691,采用实验室间合作研究来确定试验精密度的方法,对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采用100次旋转压实度比对试验结果,对比对试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稳健统计法比ASTM E691法有更高的灵敏性,更能明确地分析各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2004 Superpave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贾渝 《公路》2005,(9):166-170
叙述了基于ASTME691标准方法,2004年进行的我国第一次superpave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的方法与结果,并与美国AMRL旋转压实仪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SuperPave旋转压实仪试验水平与国外相当。  相似文献   

5.
张伟  史爱芬 《公路》2012,(7):265-269
从旋转压实仪的内部角标定出发,介绍了目前旋转压实仪内部角标定采用的测试方法。并结合江海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全线旋转压实仪采用DAVII+HMS法的内部角标定以及比对试验,采用100次旋转压实度比对试验结果,使用ASTM E691法进行分析比较,对使用DAVII+HMS法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从比对试验分析结果看,使用DAVII+HMS法对各参建单位旋转压实仪标定后,各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从旋转压实仪的内部角标定出发,介绍了目前旋转压实仪内部角标定采用测试方法。并结合江海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全线旋转压实仪采用DAⅦ+HMS法的内部角标定以及比对试验,采用100次旋转压实度比对试验结果,使用ASTM E691法进行分析比较,对使用DAⅦ+HMS法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从比对试验分析结果看,使用DAⅦ+HMS法对各参建单位旋转压实仪标定后,各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下面层采用superpve型沥青混合料,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以进行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对旋转压实仪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辉  关长禄  陈波  郭宏斌 《公路》2003,(10):95-99
运用美国Superpave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念,采用旋转压实仪(SGC)方法,通过对改性沥青结合料、SMA-16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及各项指标分析,综合评定长余高速公路SMA-16结构改性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指导路面施工。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Superpave旋转压实成形机和马歇尔自动击实仪对具有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成形,通过对比两种试件的体积特性来初步分析两种成形方法的差异。研究发现,125次旋转压实成形的试件与75次马歇尔击实成形试件的体积特性差异受细料品质影响很大,研究认为,马歇尔击实和旋转压实成形有着本质的区别,针对马歇尔击实次数建立等效的旋转压实次数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相同级配组成、不同材料类型以及相同材料类型、不同级配组成等4种沥青混合料,分别使用马歇尔击实成型和Superpave旋转压实成型制备混合料,测试混合料的各项体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成型方式得到的混合料,在相同的油石比条件下,矿料间隙率之间、空隙率之间以及其他体积参数之间,不具备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缺陷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传海 《公路》2007,(5):193-199
以广东省多条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况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合理评价指标,即路面车辙代表深度、路面裂缝率以及路面修补率。此外,应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损状况进行了综合评定,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评定及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成型方法制成的试件均匀性不同,会影响到试验结果,因此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试件做连续切割.获取多幅图像;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同一级配在不同成型方法时的均匀性。结果表明,4种成型方法均匀性的好坏依次为:旋转压实、轮碾成型、马歇尔击实、振动成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与日俱增的道路建设,分析了道路照明特别是道路照明产生的眩光对行车安全产生的影响以及道路照明眩光限制及眩光评价对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道路照明眩光的产生过程和产生因素;讨论了英国的眩光指数法、美国的视觉舒适几率法、亮度限制曲线法、改进的英国眩光指数法、统一眩光值法、眩光指数法、眩光控制等级法及域值增量法等8种眩光评价原理;最后研究了针对普通道路(包括大桥)照明、隧道照明以及高速公路收费收费广场照明的眩光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的照明安装条件分别提出了各自适用的具体评价原理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SBS改性沥青质量检测及路用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SBS改性沥青的性能特点及与非改性沥青性能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以路用性能为基础的Superpave结合料规范的优点与不足,讨论了欧洲沥青技术标准最新草案的组成与特点,建议在目前情况下对SBS改性沥青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以及路用性能评价分别采用的2套指标与方法,并强调通过沥青混合料试验来评价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检测试验,分析了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形成特点,指出了影响其强度形成的内外在因素。针对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特点,参考有关规范标准拟定了粘附性、初始和成型强度试验、高温稳定性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方法,并进行了相关验证试验,其中高温稳定性试验温度采用路面温度场计算分析确定。提出了寒区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为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选择和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螺旋布料器里形成离析的运动规律,依据现场摊铺离析现象,将摊铺离析划分为横向离析、竖向离析、纵向带状离析和窝状离析类型,提出摊铺机构造设计的改进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摊铺机进行有效的改进,可明显地减小混合料的摊铺离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道路全寿命周期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建设单位综合管理水平,但目前暂没有一套成熟的市政道路工程的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大数据技术,以其他相关领域工程绩效评价体系为参考,对现有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对建立一个客观、准确、适用性广、可操作性强的市政道路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并就确保体系有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分析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问题.基于道路条件筛选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构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建立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云南某1级公路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物元模型可较好地给出交通安全等级评定结果,且能够较完整地反映公路交通安全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设计与裂缝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并探讨道路早期行为与路用性能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基于有限元的早期行为预测及评价路面路用性能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混凝土材料性质的时间效应、蠕变特性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效应等,重点分析了混凝土骨料、抗拉强度变异系数、纵向配筋率、钢筋层位置、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以及基层类型等对裂缝宽度、裂缝间距与冲断破坏行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低膨胀率、低干缩、低弹性模量的混凝土材料,保证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均匀,采用摩阻系数低的基层材料等都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路用性能;利用非线性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模型或考虑极限滑移关系,预测发生冲断破坏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