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苑郁林 《公路》2001,(12):69-71
长大公路隧道为运营通风设有专门的通风辅助坑道,设计中大多数是依据允许最大风速来确定其断面,但却忽略了运营时风机的耗电费用影响,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因通风电费与通风道断面积的2.5次方成反比,因而有必要将运营期间通风电费作为设计通风道断面的依据之一。为达到一段时期内的最佳经济效益,介绍了一种考虑运营费用的方法来确定公路隧道通风道的断面面积。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在施工阶段一般利用斜井作为辅助通道增加施工工作面,运营阶段继续采用此斜井作为运营通风通道,这种通风系统能耗巨大,年运营维护费逾越百万元。竖井送排式通风系统相对斜井通风系统沿程损失更小,通风效率更高。因此提出新建竖井作为运营通风道,原施工斜井作为逃生救援通道的新型通风节能优化方案。本文基于山西云山隧道实际工程,分别计算斜井与竖井的土建造价及能耗,利用FLUENT软件对斜井与竖井通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两者土建费用、运营能耗以及通风效率,对此优化通风系统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9,(8)
文中指出当前公路特长隧道存在分段通风方案制约主体工程进度的问题,通过分析分段通风方案与主体工程之间的关联要素,提出一体化设计理念作为解决方案,并制定一体化设计流程"六步法"和关键原则。同时针对分段计算、通风井断面、设计风压、排风口面积等重要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运营需求给出通风区段划分计算方法,弥补了通风设计细则中关于隧道通风分段个数规定的不足,从而加快了通风井长度、通风井断面等关键因素的确定速度,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两河特长公路隧道左右线通风负荷差异较大的情况,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设计理论及方法,对两河隧道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横向通风道使上下行隧道形成整体通风网络,以下坡隧道内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空气去稀释上坡隧道中污染严重的空气,使2条隧道内的通风均满足娩范要求。互补式通风方式充分利用隧道内部空间与下坡隧道的富裕通风能力,取消通风竖井,使通风系统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七道梁隧道通风系统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Design。对高海拔区新七道梁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进行局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根据隧道近远期交通量不同,采用在风道内平行布置两台轴流风机向隧道送风的方案,确定在近期,单台轴流风机提供的风量可满足近期交通量对隧道需风量要求,并确定单台轴流风机与通风道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交通活塞风以便降低隧道通风系统的能耗,需要计算推导活塞风量,并对影响活塞风量大小的参数及规律开展研究。在隧道行车道空间断面积、汽车等效阻抗面积、入口损失系数、断面当量直径等参数恒定的情况下,分析了车流量、隧道长度、工况车速3个因素对交通活塞风量大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敏感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车速、车流量和与隧道长度,尤其是隧道长度对交通活塞风量的大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双洞互补式通风在大别山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别山特长公路隧道左右线通风负荷不均衡的情况,提出双洞互补式通风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即在左右隧道之间增设横向通风道,将两条隧道联系起来,用空气质量较好的隧道内新鲜空气去稀释空气质量较差隧道内的污浊空气,并使两条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均满足通风要求。在大别山隧道应用中可取消增设的通风斜井,大大降低土建费用和运营管理费用。  相似文献   

8.
依托秦岭终南山18km特长公路隧道,选取隧道中部长度600多米的施工区段,设计风阻现场测试方案,布设2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不同位置布设16个测点,采用高精度压差法对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永久衬砌的通风阻力系数进行现场测试,测试风速范围为1.2~6.5m/s;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通风阻力系数设计参数。试验表明:2车道公路隧道(净空面积70m2)喷射混凝土衬砌通风阻力系数在试验工况条件下为0.051,该参数值偏于保守,可直接用于指导通风设计。  相似文献   

9.
银川至百色国家高速公路重庆开县至城口(渝陕界)段满月隧道左右线分别长11446m和11428m,本文根据隧道埋深、需风量、通风井类型及数量、斜井施工运输方式提出了5种通风方案,对通风能耗、建安费、通风效果、防灾救援、工程地质问题、辅助主隧道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左线采用竖井送排分两段通风、右线采用一竖一斜分三段通风方案,并对推荐方案斜/竖井的最优排风比、经济风速和经济断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满月隧道通风斜/竖井优化配置方案。论文的研究结论对满月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我国长大公路隧道运营的能耗问题,通过理论分析,采用照明设计软件Dialux,对运营安全条件下长大公路隧道节能指标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长大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确定了烟雾浓度K、路面纵向均匀度、路面均匀度、路面平均亮度作为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控制指标;提出了照明、通风、照明节能评价指标、通风机通风节能评价指标、照明节能评价指标以及隧道照明、通风联动节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通透率作为安全运营条件下长大隧道通风、照明智能联动的节能指标可行。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在西安一安康高速公路上,隧道长18.02km,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一座隧道。其营运通风方案是在左右线共设三座竖井,竖井底由风道(穿过风机房)与隧道相连。中交隧道公司中标的二号竖井是一座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井深661.1m,直径12.8m,通风道3个,累计长1906m,风机房面积1681m^2,附属洞室长652.5m,工期20个月。针对此项工程,在地质复杂、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交隧道公司正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组织设计,调配施工所需资源,积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白芷山隧道是重庆城万二级路上的单洞双向行车隧道,采用平导压入分段纵向式通风.运用通风网络理论,对白芷山隧道进行了开启不同横通道条数的数值模拟,比较了各通风方案的通风能耗及通风网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芷山隧道开启1条横通道、3条横通道及5条横通道的通风方案相比,开启1条横通道的能耗最大,后两个方案中期能耗分别降低20%、28.5%,远期能耗分别降低25%、40%.但从网络的稳定性分析,开启5条横通道的通风方案的稳定性最差,开启3条其次,开启1条最稳定.综合考虑,白芷山隧道中期和远期均采用开启3号、5号、7号横通道的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复杂隧道大变化断面钻爆法施工为学术背景,以大风量低风压低能耗新型风机为基础,提出一种主隧道贯通前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贯通后采用巷道式混合通风的组合通风系统,解决复杂隧道、大变化断面钻爆法施工中的通风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太行山超长隧道群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解决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长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内修建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修建以及超长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设置等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调研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段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手段,确定了时速250 km高速铁路单线、双线隧道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顺利实施了高速铁路特大断面隧道到2条单线隧道的过渡,安全通过了长大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创建了铁路特长隧道(群)防灾救援成套技术,最终实现了石太客运专线的顺利开通运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迪 《隧道建设》2014,34(11):1062-1070
为了规范与提高盾构法道路隧道通风运营关键技术,基于既有盾构法道路隧道的设计实践,采用调查、归纳、总结及技术验证的方法,提出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和适用标准,总结出常用运营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结合典型工程的通风设计阐述了正常运营通风和火灾通风设计的主要原则与关键流程,以及逃生通道和设备廊道的通风设计要点。得出通风设计应结合监控、消防等系统协调设计来保证盾构法道路隧道的整体功能,同时,指明了盾构法道路隧道运营通风实施过程中进一步降低通风机能耗及废气处理设备占地面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竖井通风道的开挖、衬砌施工工艺及技术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公路隧道通风道定额的编制思路及方法。编制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开挖及混凝土衬砌定额,填补了现行公路定额中的缺项,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模架法浇筑定额,突破了现行(07)定额中沿用的人工浇注混凝土定额。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博深高速公路石鼓特长隧道受银屏山自然保护区的地形限制,只能从深圳端独头掘进。为确保特长大断面公路隧道的通风效果,通过对石鼓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进行论证、计算和分析,拟定了相应的施工通风方案,在隧道施工通风实践中进行验证,该方案设计具有高效、经济和合理等优点,为隧道各工序正常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对公路隧道纵向排送通风方式中竖井马头门区域进行通风优化分析。分析表明,传统的通风设计中将之等同于等断面90°均匀拐弯进行取值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应引起隧道通风工程界的重视。研究表明对马头门区域应同时采取结构优化和加设导流板的辅助措施;导流板数目并不是设置越多越好,设置过多的导流板对通风断面形成阻滞反而加大了风阻损失。只有设置合理数目的导流板,才能有效减少风阻。相关研究结论可供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系地层条件下特长高瓦斯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以贵州桐梓隧道为依托,合理划分隧道通风工区,并计算了隧道施工最大需风量和风阻,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组织优化确定了通风方式和通风设备,即采用移动风机位置和局部增加射流风机的方法来保证通风良好的效果,优化后的施工通风方式和设备既能保证特长高瓦斯隧道安全施工通风需求,又能节约施工通风成本,较好地解决了特长高瓦斯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雄 《隧道建设》2018,38(6):986-991
郑州地铁17号线长大区间隧道(机场站-新港八路站)设置2座中间风井,长度约为6.7 km。为研究该长大区间中间风井最佳通风方案,采用SES软件建立全线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对比不同中间风井活塞通风模式下,该区间隧道的新风量、温度、初投资和牵引能耗费用等,得到中间风井最佳通风方案。结果表明: 1)双活塞通风模式下该区间隧道新风换气次数最大且大于3 次/h,远期高峰小时隧道内平均温度最低; 2)双活塞通风模式初投资最高,牵引能耗费用最低,相较于其他通风方案,建成通车后26年节省的总牵引能耗费用可抵消额外投资; 3)从隧道环境和工程经济性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双活塞通风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