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市闸北区大统路地道改扩建基坑斜上穿合流污水8#支线。因坑底与合流管距离小,卸载大,施工扰动控制难度大。文章结合工程特点,采用钻孔灌注桩及压密注浆技术进行合流污水管变形控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相应工程措施进行模拟,与未采取措施工况进行对比,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彭海琴  张留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3-146,158,M0017
上海市中心城区共有5条污水干线,分别为西干线、南干线、合流一期工程总管、污水二期工程总管、污水三期工程总管。这些干线存在应对突发事故能力弱、停水检修困难、接纳增量污水能力较差等问题。该研究的目的是利用InfoWorks ICM建立污水二期工程总管水力模型,模拟并分析污水输送系统的现状,提出重要节点泵站最佳运行方案,提高污水二期干线综合服务能力,保障污水系统安全运行,提高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借助上海某下立交工程,分析条形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大直径管线影响,可知围护结构宜采用直径1 000 mm钻孔咬合桩,较大的围护刚度对控制基坑变形作用明显。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附近,水平方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之外时,主要发生开挖面的水平位移;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之上,竖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范围内时,位移值相比较大,矢量方向指向坑脚;污水管竖向位于坑底以上,竖向处于基坑理论破裂角外时,总位移方向指向坑脚。通过分析,得出管道与基坑水平距离、管道覆土埋深是管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基坑工程本体以外),管径为次要因素。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9):194-194
<正>日本:东京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排水系统。东京下水道系统以合流制管道系统(污水和雨水采用同一管道排放)为主,包括管渠、抽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场。其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的总长度超过1.5万km,用于管道清扫和维护管理的检查井超过47万个,平均每  相似文献   

5.
合流污水箱涵是上海市一条重要的地下管道,在箱涵周围的任何建设工程,都必须对箱涵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该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合流污水箱涵的技术保护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雨污混接系统调蓄池在解决合流污水溢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蓄池的设计及运行控制要综合考虑系统水量分配与水位变化特点,既要及时接纳超过污水厂处理能力的合流污水,又要确保在低水量时系统内污水优先进入污水厂进行处理,保障污水厂的稳定安全运行。以上海市泰和污水处理厂调蓄池的设计为例,分析了雨污混接系统中调蓄池的设计及运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建雨污水泵房所在地周边环境通常较为复杂,设计通常采用基坑开挖的方式实施.雨污水泵房结构以竖向构件为主,无一般地下室楼板设计,基坑存在换撑困难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泵房基坑支撑及换撑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为雨污水泵房深计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区现状道路下方各类市政管线非常密集,而轨道交通站点基坑的大开挖施工范围内所有管线都需进行迁改,尤以大型排水管道的迁改最为复杂,且因涉及到临时排水,迁改费用通常较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东新路站建设为例,结合轨交站点总体设计,在武宁路(凯旋北路-普雄路)对Φ2400合流污水总管进行永久迁改,并对局部节点进行预加固和临时排水,确保轨交站点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某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超大基坑为例,分析了此类基坑设计的特点与难点,详细介绍了基坑围护结构选型,基坑设计方案,包括围护桩(墙)选型,支撑选型,分区实施等措施,并分析了该工程基坑设计的关键技术,可供今后软土地区类似深大基坑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合流污水溢流(CSOs)、污水溢流和雨水径流已成为城市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上海新西于线采用调蓄处理技术对雨天合流污水溢流污染进行削减和控制,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生产性试验,甄选出经济有效的药剂,确定药剂的投加量,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确定蕰藻浜泵站调蓄处理工艺参数,为雨天实现快速处理排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地铁18号线锦城广场站~世纪城站区间隧道下穿污水管为对象,采取对横跨隧道的DN800污水管道外部加钢套筒、在与右隧道并行且紧邻的废弃污水管中填充混凝土和注浆加固地层等四种组合方案,对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管线并破坏部分既有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方案下既有管线竖向位移和第一主应力的特征,得出结论:仅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或仅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额外注浆加固地层能提高安全储备但造成浪费。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选取方案三最优方案,即对DN800污水管加钢套筒同时在废弃污水管内填充混凝土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2.
吴颖宁 《隧道建设》2015,35(7):727-732
北京地铁2号线鼓楼大街站西北出入口通道与污水管线位置冲突,导致已完成的明挖结构需进行下沉改造。采用桩间止水帷幕及基底加固等措施,解决了富水条件下出入口明挖段加深改造围护桩嵌固深度不够的问题,确保了改造时基坑的安全; 通过防水方案优化及接缝处理等措施,解决了新旧防水结合的问题,实现了新旧结构的良好过渡,确保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管廊建设已成规模,并以给水管、中水管、电力和通信排管入廊的单舱支线管廊为主,少数建设有污水舱、雨水舱和燃气舱。由于重力雨水、污水管对高程、支管衔接和运维的要求较高,建设工程中雨污水入廊并线案例较少。以成都市玉虹路综合管廊为例,从工程总体和污水入廊方案分析,介绍综合管廊横断面、入廊管线、管廊平纵、典型节点设计,根据污水入廊方案介绍污水管材、接驳井、自动冲洗系统等针对性措施,总结污水入廊的基本条件,以期为类似管廊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ZDK15+242.34施工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厚度为0.02 m的钢套筒加固超近距离(与盾构隧道净距0.324 m) DN800污水管,运用MIDAS/GTS软件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钢套筒对DN800污水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钢套筒可以保证该污水管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与钢套筒的距离小于5 m时,钢套筒应力变化最为明显,且在左隧道施工完成时,钢套筒的应力值最大。盾构机在污水管前12 m到后8 m范围内施工时,距离隧道越近,污水管的沉降变化越大。污水管横穿废弃污水管及其内部填充的混凝土,会使污水管的沉降增大,与不穿越废弃污水管相比,污水管最大沉降差值增大1.5倍。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专业规范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该文为此提出了改进雨水管道出水口和收水口、建设管道之间的连通管、建设住宅小区雨水管道等改进意见;对污水系统提出了检查井井底设置沉泥坑、检查井内设置闸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PE实壁管被广泛用于埋地给水管道中,在综合管廊中使用较少。本文对入廊污水管道可采用的几种管材进行比选,推荐采用PE实壁管,同时配套设置塑料检查井。以宁波市广元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为例,对PE污水管及塑料检查井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杭州市香积寺路西延工程盾构段下穿220 kV半霞线线、半霞线电力管沟横穿东侧明挖段隧道基坑(4#工作井)及燃霞、燃湾线电力管沟与中间明挖隧道基坑呈“L”形交叉等施工难题,首先,通过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地表隆陷变化规律以及电力管沟对地表变形适应能力评估的研究,采取优化掘进参数、控制泥水压力、掘进速度、出渣量、盾构纠偏量以及同步和二次注浆等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其次,为降低施工难度,现场采用工字钢横梁顶托混凝土电缆沟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托撑电力管沟的就地保护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对220 kV电力管线采取了合理的施工保护措施之后,工程隧道基坑得以顺利开挖,盾构按时始发,既节省了费用,又缩短了工期,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邻近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某基坑项目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单侧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轨道交通隧道单侧进行基坑施工时,隧道的变形跟基坑与隧道间距、基坑开挖深度以及隧道埋深有关;当基坑与隧道水平间距大于30 m时,单侧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变形影响较小,而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时,对邻近隧道结构变形影响也增大;隧道与基坑水平距离、基坑开挖深度对隧道衬砌轴力值影响不大;水平间距大于30 m后,基坑施工对隧道弯矩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管幕-箱涵法施工的超浅埋连接通道跨越运营地铁时,施工前对场地的土堆清理及基坑开挖工作已使地铁隧道产生较大变形,为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对后续管幕、箱涵的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利用解析计算的方法,根据箱涵相对原状土等效重力大小的不同,建立2种力学模型,分别按照弹性地基梁和普通梁2种模型对管幕的受力进行研究; 推导出2种计算模型下的力学公式,分析在箱涵顶进的过程中,箱涵下方管幕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管幕下方地铁隧道的受力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戴志仁  王天明  杜宇  汪珂  向阳 《隧道建设》2017,37(10):1255-1261
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地铁盾构隧道上方基坑大范围开挖卸载会对下卧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对下卧盾构隧道隆起与变形趋势进行研究,从减小基坑开挖卸载的影响程度与增大隧道纵向刚度2方面着手,通过在盾构隧道内设置预应力锚索、轨道道床内设置暗梁结构并与管片叠合处理以及临时槽钢纵向固定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减小纵向不均匀变形趋势,同时采用管幕法超前支护形成压顶梁,并对上方基坑开挖采用"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先支后挖"的基本原则,将盾构隧道的变形控制在毫米级范围,满足了地铁正常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