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1):128-132
专利权防止了竞业公司使用或售卖该专利所保护的特定发明创造,比如新的化合物或抗体。当然,许可某项技术使用的可能性总是有的。不过,专利权的拥有者通常不愿意福许可证授予竞争者,或是他们打算磋商的条款可能贵的离谱。另外,选择冒着被专利拥有者起诉的风险侵犯其专利权直接使用发明创造的代价十分的昂贵并且有损于公司的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有的可以申请发明专利,有的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还有的既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也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为了帮助自行车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弄清楚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与联系,以便更好地进行专利申请,此文从保护客体、申请文件、创造性标准、专利权期限、费用类型和金额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专利因法定专利权期限届满而失效是专利失效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帮助我国自行车企业弄清楚专利的失效日或者专利权期限的届满日的计算方法,此文从专利失效计算的法律依据、专利失效计算的要点分析、专利失效计算的实际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我国自行车企业对失效专利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专利申请是企业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或发明创造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然而,专利申请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以及复杂性,并且企业对于专利权以及目前我国专利法与专利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对专利权以及专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存在误解。本文对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做以下提示及分析,为企业正确认识专利以及专利相关法律政策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动车》2002,(1):47-48
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依法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根据其专利文件的记载,依法可以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有其发明要点,即其创新内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其权利要求书或者外观设计的产品图片,便是该项发明创造获及专利法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但因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文字简练,篇幅又有限制;外观设计产品的图片表示的是其整体产品的外观.而对某专利技术的理解,又要结合于当时的技术背景,这便给实践中如何确定某一专利的保护范围带来了困难.而同时又有可能因专利文件的撰写人员的疏忽大意,未能准确表达发明创造的真正发明要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动车》2002,(2):25-25
按照被许可人取得的实施权的范围以及被许可人享有的权利,可以将专利实施许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独占实施许可(简称独占许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专利权的一定地域范围内,专利权人只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其专利,而且专利权人自己也不得实施该专利.独占实施许可被许可人的地位与专利权人有相似之处.独占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独占地实施专利技术,排除专利权人的实施行为,也可以在专利权人不起诉的情况下单独提起侵权诉讼,或者请求人民法院采取诉前临时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委员会)认定本田涉案外观设计“全部无效”后,本田就CR—V外观专利权一事,已经起诉专利委员会要求其维持CR—V外观专利权有效。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可谓接连不断,吉利与丰田、奇瑞与通用、力帆与本田、长城与日产等等,让我们民族汽车产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压力。难道这些都是偶然的事件吗,还是民族汽车产业在成长之路上所遭遇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行车》2009,(7):38-39
专利权是知识产权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技术创新成果要获得有效的保护和排他的商业利益就必须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授权。争夺专利制高点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使研发创新活动"站"的更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企业来说,专利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技术创造成果,使技术成果真正的独占市场,以此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更好地预防竞争对手申请相同的发明创造,从而保全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专利也是保护自己产品和技术的一项有效的法律手段,是打击对手侵权的有效行为。但在实际中,获得专利权(尤其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后,专利技术是否必然会受到法律保护呢?笔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专利侵权案件的数量逐渐增多。那么在互联网环境下,发现专利侵权行为时,选择向哪个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维权是专利权人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一起网络环境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为例,对网络专利侵权案件的诉讼管辖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汽保行业内企业参考。一、案情简介  相似文献   

11.
嘉陵与本田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近日尘埃落定,经过3场“较量”,嘉陵成功胜诉维护了嘉陵外观设计有效性。“你们的摩托和我们的摩托看起来很像,而我们的摩托在中国申请有专利,你们的外观设计专利应该无效。”2004年2月25日,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嘉陵摩托车专利无效的请求。嘉陵方面立即找到专利代理专家打这场官司。2006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维持嘉陵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权有效的裁决。  相似文献   

12.
正司法实践中,引发专利权属纠纷的事由多种多样,企业单位与发明人之间、合作开发当事人之间、委托开发当事人之间均可能引发专利权属纠纷。本案涉及到汽保企业单位与发明人之间就专利权的归属产生的纠纷,希望本案能够帮助广大汽保企业合理避免纠纷发生。一、案情简介(一)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3.
善用专利权     
《重庆重汽科技》2005,(1):40-40
为企业的一项技术方案申请专利通常是一个复杂而且花费很大的过程。专利也很可能成为公司资产中最重要或最关键的资产。但是,善用专利权,是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07,(3):87
备受业界关注的本田摩托车与嘉陵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近日尘埃落定。经过3场“较量”.嘉陵成功胜诉本田要求判定嘉陵外观设计无效的请求,维护了嘉陵外观设计有效性。“你们的摩托车和我们的摩托车看起来很像.而我们的摩托车在中国申请过专利。你们的外观设计专利应该无效。“2004年2月25日.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嘉陵摩托车外观专利无效的请求。嘉陵方面立即找到专利代理专家打这场官司。2006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维持嘉陵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权有效的裁决。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生产经营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是专利侵权之诉,但对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的诉讼很少提及和了解。司法实践中,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的提起通常是由于涉案专利权人向涉嫌被控侵权的一方及其潜在的客户发送带有指控侵权内容的函件,导致被控侵权一方的商誉受到损害,商业安宁受到侵扰,潜在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失,而由被控侵权一方提起诉讼,目的不仅在于消极的确认不侵权的事实,而且希望通过诉讼正本清源,积极的使其  相似文献   

16.
正专利权作为权利人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为打击专利侵权行为,我国法律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维度对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也为权利人依法维权提供了三种基本救济途径。本文以一起假冒专利的刑事案件为例,对专利侵权的救济途径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汽保行行业同仁参考。一、案情简介1.案件事实熊某于2012年7月20日注册成立A公司,后于2013年3月8日以该公司名义在天猫商城注册成立"某旗舰店"并开始销售眼镜。  相似文献   

17.
全面分析了主要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ICV)领域的技术竞争态势,以为国内ICV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在系统梳理ICV概念、内涵及产业链的基础上,从技术研发趋势、技术竞争区域、技术竞争主体、专利价值等角度,对全球ICV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并对主要国家的专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前ICV处于高速发展期,各国ICV技术研发侧重点有所不同;ICV技术排名前20位专利权人均来自企业,且不同类型企业关注点亦不相同;美国专利技术影响力最大,中国专利技术虽近年发展迅速,但技术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被称为"客车侵权第一案"的"中大客车与德国尼欧普兰公司‘星航线Ⅱ’客车的外观设计专利权案",历时六年,最终因德国尼欧普兰公司的"星航线Ⅱ"客车的外观设计专利无效而峰回路转,中大客车最终获得胜诉。本文通过对该案件案情进行回顾及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与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等对专利保护的重视并为大家应对侵权纠纷提供一定的借鉴。一、案情回顾2005年下半年,中大客车推出了A9系列车型,这是一款定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是财产权,虽然其本身具有无形性,但可以通过将其作价入股来体现其价值,近些年,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的做法在全国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逐渐兴起,但是查看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专利质押量和专利总量相比,还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之间,开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因此在研究的相关领域中,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在本文中,从基于专利信息的角度来看,对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在专利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其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的描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而专利指标也可以更好地避免其实用性差和主体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现有的专利指标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需要,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