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界呼吁自主开发的声音不可谓不响,但合资引进20年了,车越造越多,企业的硬件条件也早已今非昔比,为什么中国汽车企业还“自主”不起来呢?笔者认为,是现行政策和企业机制,束缚住了中国大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的手脚。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5,(6):7-7
今年上海车展,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赢得一片掌声,“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目前对自主开发还不能过于乐观,还不能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为与100多家整车企业比,自主开发产品的数量还很有限,质量更无法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究其根本原因, 在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差距固然存在,但精神缺失掣肘自主开  相似文献   

3.
广州本田汽车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GHRD)一成立,该公司就宣布他们开始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战略。此后,关于我国合资企业相继发布“自主品牌的发展计划”、合资企业均开始创建自主品牌的舆论,在各种形式的传媒上广泛传播。其实除了广州本田等寥寥几家,至今难觅还有哪些合资企业宣称搞企业“自主品牌”汽车的。舆论宣传上的混淆,将不利于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将延误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伯顺  久陵 《轿车情报》2008,(11):28-29
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简称“自主产权”)?企业拥有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以及产品技术转让权。自主产权的取得,可以“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的途径,或者说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拥有自主品牌是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近年国内对自主发展和建立自主开发能力的争论很多,有人认为建成汽车制造大国就行了,也有人认为坚持自主发展和建立自主开发能力似乎也有必要,但对可能性表示怀疑。其实,这些争议的结论,在汽车工业发展“十五规划”中已作了充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久陵 《轿车情报》2012,(7):16-19
北京车展成了内资企业自主品牌集体盛装出演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们已难觅“模仿秀”的形象,很高兴地看到自主品牌不仅在本身造型。而且在动力配置、新能源开发,以及车联网技术应用有了巨大进步。上海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华晨汽车、江淮汽车等国内乘用车厂首次展出了一批新车型。这些车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关于“自主开发”一直是汽车行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并未因此在自主开发上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曾经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主张放弃自主开发,二是认为自主开发只有“自己开发”一种模式。 主张放弃自主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 (1)“我们花不起这笔开发费用” 据说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提出外国人每开发一个车型至少要花费20~30亿美元,我们花得起这笔钱吗?于是自主开发就不再列入中国汽车工业的议程中了;后来用市场换技术也  相似文献   

8.
为何进行自主开发?从国家统计局获悉,由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完成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三大问题,其中,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自主开发”的口号在中国汽车业被喊了数十年,但真正能耐住寂寞坐下来搞自主开发的企业少之又少,而能够出成绩的更是凤毛麟角。始建于1943年、1992年加入一汽集团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分公司(以下简称一汽锡柴)却能“耐得住寂寞20年”,以自主研发为基础,通过整合国际优势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用时8年,耗费10.7亿元”,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四气门重型发动机“奥威”柴油机,从而迅速缩短了我国发动机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奥威发动机和一汽锡柴也一举成为我国汽车领域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的标志性产品和标志性企业。  相似文献   

10.
印度塔塔汽车公司正与辽宁华晨汽车商讨合作事宜,准备将塔塔自主开发轿车引入中国,并在辽宁投资设厂。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将是印度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将成为印度汽车工业加速“中国制造”的里程碑……在知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开发汽车产品早巳成为国内汽车界的热门话题。现在不仅自主品牌企业在摘自主研发.就连合资企业也提出了自主研发的计划。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企业份额不到1%的细分领域中,想要夺回中国智能汽车“手脚”甚至“小脑”的自主权,绝非易事。拿森从零破局,实现自主线控制动系统技术和量产的突破,也就有了样本意义。实现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拿森们”正在自己深耕的环节上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3.
自主品牌汽车联合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资源进行联合开发是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路径。阐述了汽车行业5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品牌汽车联合开发的策略,并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是在与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更是在国内汽车市场立稳脚跟,并在国际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技术成果上,已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等,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对国外汽车企业的巨大压力,只有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道路,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使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1一个馒头与九个馒头 自主开发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软肋”。怀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政府和舆论一直在敲打汽车界自主开发的步子迈得太慢。今年上海车展,一大批自主开发的轿车概念车同台亮相,让国人好生振奋。在欢呼之余,也有不少聪明人质疑,20年来,中国轿车业一路走来的“引进消化,合资合作”的开放之路是否明智,是否必要?如果20年前就启动轿车的自主开发,中国今天岂不早已是汽车开发大国?  相似文献   

16.
祁玉民 《时代汽车》2008,(11):45-45
中国必须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有发展自主的动力,而且现在合资企业没有正确的态度发展自主品牌。国家扶持了“三大三小”,但是他们没有把自主发展起来,反倒是自主品牌企业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事实证明.华晨汽车一直”坚定不移地办自主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竞争市场的压力使热衷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的中国汽车厂商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市场推进,营销仅依靠市场需求来进行管理是不够的。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是不仅要“满足用户”、更要“创造市场”,即寻找潜在市场的商机,如开发“Niche”市场的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18.
《轿车情报》2006,(6):18-18
目前,由LMS举办的“首届中国LMS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数十位来自国内主流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著名汽车院校的领导、专家代表与会。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商首选的车辆开发合作伙伴和供应商.LMS公司正致力于为中国汽车自主研发提供虚拟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19.
一、先说“自主开发”世界上存在下列3种自主开发形式:1.自己开发福特T型车、日本轻四轮车。其中日本的轻四轮车最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日本是众多汽车工业强国中最后实施自主开发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自主品牌轿车更富吸引力实际上正拷问着每个自主汽车制造商。北京车展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就是众多的自主品牌企业将推广点集中在汽车产品的数字开发上,希望通过充满科技感的表达方式来改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旧有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