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身就会损伤。在对车身碰撞损伤进行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误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车身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自主品牌SUV车型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普遍担心的问题。在C-NCAP历年来的测试中,自主品牌SUV车型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和合资品牌及进口品牌SUV产品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威麟X5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其最新技术平台推出的首款中大型SUV车型,它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底盘,具有非常出色的越野性能,那么其安全性又如何呢?在C-NCAP2011年第2批测试中,该车型以40.5分的成绩获得了4星级评价,达到了设计目标,该车型也是采用2009版评价规程以来得分最高的自主品牌SUV车型。但是也应看到,该车型在正面40%碰撞试验中的侵入变形量比较大,导致其在该项碰撞试验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3.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由于碰撞速度,车身的坚固程度、撞击位置、接触角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碰撞的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与货车和大中型客车不同.承载式乘用车整个车身被外覆金属件覆盖.其支承件结构也多种多样,所以很难观察损伤部位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3-5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思铂睿,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思铂睿采用HondaG-CON技术开发出的ACE碰撞适应车身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吸收碰撞中产生的能量.在此之前使用同样车身结构的广汽本田雅阁在C—NCAP碰撞中取得了5+星级的成绩.不知思铂睿能否有同样表现?让我们走进试验室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21—23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生产的马自达睿翼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凭借3H高刚性车身.马自达在被动安全领域颇有名气。睿翼作为马自达的高端产品.我们对它的被动安全性有很高期望。在C—NCAP的3项碰撞试验中,睿翼的车身结构虽然经受住了考验.但座椅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为其测试结果增添了悬念。  相似文献   

6.
新本田Pilot     
《车时代》2008,(4):294-294
新一代本田Pilot沿袭了正统的SUV血统,采用Honda独创的碰撞安全车身设计等先进的安全技术兼具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7.
王磊 《天津汽车》2007,(1):21-24
介绍了汽车车身开发中应用高度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结构碰撞历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工作的概况,对碰撞仿真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碰撞仿真分析是确保车辆拥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汽车碰撞损伤是当前汽车修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长;道路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增多,汽车的车速增高,车辆碰撞事故也迅速增加。汽车碰撞损伤的主要部分是车身,所以本文阐述汽车车身碰撞损伤程度的检测、判断与修理。  相似文献   

9.
L.Y 《当代汽车》2007,(6):52-53
坐在高高的座椅上,坐在宽大的发动机仓后面,前方还有粗壮的防撞杠栏,这一切怎能让人没有“豪气顿生”的感觉。体形庞大的SUV、越野车总给人以安全、豪迈、霸气的感觉,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开SUV就是安全”的概念。这样的思维源自对强壮身体的崇拜,不过在汽车的世界这样的“法则”有时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先进的车身结构,没有合理的吸能设计,在做碰撞实验时再大的车身都是没有用的。最近C-NCAP就把我们在路上常见的SUV-长丰猎豹请回了实验室,这位“大个子”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轿车碰撞安全性的评价及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汽车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各地区都加强了对安全法规的制定工作,尤其是碰撞安全性更是得到关注。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澳洲都有称为NCAP的组织机构,对不同车型进行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儿童保护和行人保护4个方面。防正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已经成熟,由刚性的乘员舱与前后的吸能区组成,并注意吸能后撞击力的分流;防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也正趋完善,重点是放在加强车身刚性和冲击力分流2个方面;为满足保护行人法规要求,整车的造型和汽车前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撞车事故中如何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是车身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各种碰撞安全法规中涉及到车身方面的重要技术要求、碰撞试验及汽车结构设计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防碰撞的一般车身结构设计概念,并介绍了几种防碰撞的车身结构实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18—20日,C—NCAP对新众泰2008进行了碰撞试验。很多人对新众泰2008还比较陌生.这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呢?笔者觉得用“小SUV”来形容比较通俗易懂。不知道这款“小SUV”能否翻越C—NCAP这道安全屏障?我们先看看碰撞试验现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身结构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西产  刘玉光 《汽车技术》1999,(4):20-22,26
为了在碰撞事故中有效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汽车首先必须具备安全车身,以确保事故中乘员的生存空间及缓和冲击,其后应配置合理的乘员约束条件,以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二次碰撞造成的灾害。详细介绍了车身构件碰撞性能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微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性能,验证通过“逆向工程法”所建立的白车身正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了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详细叙述了试验的准备、试验方法和结果。所得到的白车身加速度以及冲击力时间历程曲线等试验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白车身有限元碰撞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版本EuroNCAP行人保护5星评价标准,建立了某SUV车型前端结构有限元模型,利用头模撞击器,结合试验结果,对该sUv车型行人保护头部碰撞性能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同时结合各个碰撞点的局部结构特征,对车身局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身结构降低了头部模型碰撞加速度和HIC15值,提高了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两种正面碰撞标准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鹏 《天津汽车》2005,(2):21-25
介绍了两种正面碰撞标准的制订过程,并进行了技术要求的对比。从数百次的正面碰撞试验中,选出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车型进行两种碰撞标准的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标准下乘员的伤害指标和车身变形情况,从而分析两种正面碰撞标准评价内容。100%RB碰撞试验考核的主要是乘员约束系统,而40%ODB碰撞试验考核的主要是车身结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7—9日,北京现代SONATA领翔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领翔是2008年12月刚刚上市的一款改进车型.是北京现代进军中高级车市场的试金石。该车基于老款SONATA的车身结构设计.将副车架和立柱都做了相应的改进,安全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C—NCAP碰撞测试中.领翔能否有上佳表现,我们还是到试验室一看究竟吧。  相似文献   

18.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09,(10):12-13
2009年8月18—20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迷迪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迷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生产的一款CDV(基于轿车平台的厢式车)车型.车身采用S&R技术设计.车身宽度与离地高度和同类车相比都增加了很多,面对C—NCAP的碰撞测试,迷迪的表现能否超越老大哥蒙派克,我们只能走进试验室一探究竟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汽车车身开发中应用高度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结构碰撞历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工作的概况,对碰撞仿真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碰撞仿真分析是确保车辆拥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驾乘体验化、安全健康化、节能降耗化以及日益严格的汽车安全评价指标对白车身产品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结合某高安全(2021版C-NCAP五星,2020版C-IASI G评价)燃油SUV车型白车身产品开发,围绕MPDB碰撞兼容性和25%偏置碰工况的解决方案及轻量化技术进行了设计研究,找到了一条有效解决路径。试验结果表明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碰撞兼容性和轻量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