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传圣 《集装箱化》2012,23(7):14-17
尽管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设定港口碳排放控制目标,要求到201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与2005年相比下降10%,但该规划未明确港口CO2排放统计和分析的标准,导致行业主管部门难以统计、公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值,港口码头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节能减排规划以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和CO2排放作为港口节能减排指标,并将基准年设定在2005年.本文分析了港口能耗和排放计算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了2005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和CO2排放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目前国内外比较关注的船舶CO2排放和国际上对海上运输船舶CO2排放控制的要求和趋势.认为我国内河船舶CO2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控制将对内河船舶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从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两个方面对如何降低船舶CO2排放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欧盟认为,IMO及其成员在减少CO2排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EEDI,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提高船舶能效和减少海运CO2排放的约束性措施.它为提高新船能效设立了标准.预计到2030年CO2排放大约降低25%~30%.因此EEDI将被世界绝大部分的商船队应用。IMO决定.对建于1999到2009年间的船舶的平均能效基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目前所有CO2排放征税的提案都不是直接征收CO2税.而是根据燃料中碳含量征收燃料税。尽管监管者称监测船舶CO2排放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但事实上.CO2排放监测是一种可靠、无任何干扰,比较公正的方式,可用于对每艘船舶征税。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下船舶航行速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研究报告显示,航运业目前每年排放的CO2超过12亿t,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因此减少海运业的CO2排放乃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研究船舶在低碳经济下的最优运行速度.在建立了船舶CO2排放量与航速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方法求出使整个船队碳排放量最小的航行速度;接着又建立了船东盈利与航速之间的关系函数,找到在确定的燃油价格下,使船东盈利最大的航速,并揭示了它与使船队CO2排放量最小的航速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了政府引导航运企业降低营运航速、减少碳排放量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控制和减缓能源利用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航运业所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其总量大约相当于全世界CO2排放量的3%,且该数字还将随着世界贸易活动和国际航运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8.
热点扫描     
EC准备采取措施减少航运业CO2的排放量如果国际海事组织(IMO)没有在2009年制订出限制或降低船舶CO2排放量的方案,欧委会(EC)准备采取行动减少航运业的二氧  相似文献   

9.
如何面对船舶大气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云志 《中国船检》2004,(10):58-59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五个方面:陆源污染、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污染、船舶引起的污染、海洋倾倒、海底活动的污染。由此可见,船舶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柴油机自1892年问世以来,世界上超过99%的商船均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源。但同时,船舶柴油机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又非常严重,其主要排放及污染物有NOX、HC、COX、SOX、烟尘、噪声等。NOX、HC和氧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同时产生大量烟雾,而且HC对人的口鼻和神经系统都有危害;CO2、CO和HC均会引起温室效应,其中CO2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SO2、NO2则是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丹麦和日本提交给IMO的对CO2排放指数的研究成果。针对丹麦最近提交的新造船舶CO2排放指数限制要求的提案内容,作者根据相关资料作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丹麦和日本提交给IMO的对CO2排放指数的研究成果.针对丹麦最近提交的新造船舶CO2排放指数限制要求的提案内容,作者根据相关资料作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丹麦和日本提交给IMO的对CO2排放指数的研究成果.作者根据相关资料对丹麦最近提交的新造船舶CO2排放指数限制要求的提案内容,作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及In-Sn电极电还原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电还原技术在降低"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及消除密闭环境的CO2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用于电还原CO2的In及In-Sn电极,在三电极测试体系及电解槽中,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活性及稳定性测试.在常温常压和2 000 A·m-2的电流密度下,所制备的In和In-Sn电极(43 cm2)电还原CO2,生成HCOOH的速率分别达到0.585 L·h-2,0.922 L·h-2.在40 h的电解测试中,两者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n-Sn较In具有更高的CO2电还原活性,是一类更具应用前景的电极.  相似文献   

14.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和我国航运企业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回顾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工作进程,分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面临的挑战和进展及其对我国海运业的影响,建议我国航运企业摸清自身船舶CO2排放情况,研究各种减排措施,设置新船CO2设计指数,建立排放交易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降低CO2排放而提出的船舶能效营运指数(EEOI),作者根据现行法规,总结影响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降低EEOI各国做出的新研究,以便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适用于我国沿海及内河中小型船舶CO2排放限值优化计算方法,基于各省上报及实地调研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中小型船舶CO2排放水平及能效水平对船舶整体水平的贡献。通过样本船舶的实例计算,论证现有排放限值公式对中小型船舶的不适应性,并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利用SPSS、Matlab等软件分别对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这三大类船型进行数据拟合,得到适用于中小型船舶的CO2排放限值基面计算公式,为我国中小型船舶的能效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燃油品质的内河船舶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某内河船舶于苏州河某航段进行了分别燃用B0(纯石化柴油)和B10(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生物柴油体积比10%)的实船放对比试验,探究了燃油品质对内河船舶PN(颗粒物数量)、CO、THC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的PN随粒径分布相似,在离港、进港和低负荷工况时呈双峰对数分布,在巡航及中、高负荷工况时呈单峰对数分布;○2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PN、THC、NOX排放均随负荷变大而升高,而CO排放则先降低后升高;○3相对B0,内河船舶燃用B10时PN、CO排放下降、THC和NOX排放上升,离港、巡航、进港时PN排放因子分别降低13.82%、8.21%、46.44%,CO排放因子分别降低20.87%、34.75%、17.60%, THC排放因子分别升高33.68%、26.00%、14.15%,NOX排放因子分别升高1.33%、13.92%、8.93%。  相似文献   

18.
石荣明 《船舶工程》2019,41(12):前插16-前插22
正2016年《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制定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及实施安排,开启了低碳化经济的历程。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2018年召开的MEPC72次会议明确了海运业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目标: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船舶单位运输功的CO2排放,到2030年降低至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测试仪器的选型以及测试系统的搭建,构建出一套检测大型船舶辅机尾气排放的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实际船舶辅机排放测试中测得某在岸船舶在300 k W和600 k W两个工况下NOX、CO、CO2以及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并分析了测试工况对排放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某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电控化改造前按推进特性进行了排放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机低转速、低负荷区CO排放浓度低,HC排放浓度高,而高转速高负荷区CO排放浓度高,HC排放浓度低;NOx排放浓度最高位于800r/min附近,而NOx比排放随转速和负荷的升高而降低,其变化趋势主要受油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