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功能结构面临着调整并由此产生的产业结构调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着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的调整表现的程度和力度都非常突出和典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力军,也同步大规模进行了港口功能调整,其中黄浦江两岸的港务企业影响最大。自2003年以  相似文献   

2.
正西门子中国将主导公司全球自主机器人的研发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建设"数字化城市"在香港创建基于Mind Sphere的首个智能城市数字化中心建立面向中国和全球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西门子中国将主导公司全球自主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来自西门子在世界各地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将组建全球团队,重点围绕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机协作及人工智能在机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一体化始终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也是一项国家战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物流圈体系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约150公里半径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常州和泰兴等城市的南京物流圈和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的杭州物流圈等三个物流圈.  相似文献   

4.
<正>一、上海港发展现状分析1.上海港发展面临的机遇(1)建成四个中心的有利时机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所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是: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份额的不断扩大和高层次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使上海港处于国内外商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继上海之后,还会有其他省市筹建自由贸易港,那么谁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呢?对于这一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的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上海地区理念开放,知识层次高。此外,在地理位置上,上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譬如,洋山港区是著名的深水港,位列国际前10名。上海自贸区进入"3.0"版了,目前的上海自贸区,除了满足上海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毅 《中国船检》2010,(3):61-63,136
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这座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那么,在服务国家的"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建设"两大战略中,天津港有哪些新的思考?"两会"前,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  相似文献   

7.
正下一个五年,数字化港口的建设将成为上港集团的创新重点,因此打造一支能够支撑起集团转型发展中技术革新和业务创新的人才队伍具有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2020年在中国航海日论坛上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表明,上海已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第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从"基本建成"迈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始终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将目光更多投向了数字港口建设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低碳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爱平  庄崚 《中国水运》2010,334(6):12-13
<正>"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近期在上海发布,根据"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和"低碳智网型"评估世界660多家港口中50个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中国有10个城市进入全球50强之列: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深圳、宁波、青岛、厦门,以及香港与高雄。国内航运中心在吞吐总量、集装箱吞吐量、空港货运量全球名列前茅,航运服务也高起点启动,但在低碳金融服务方面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有较大差距。那么什么是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如何做好金融服务都是理论界和业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一体化始终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也是一项国家战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物流圈体系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约150公里半径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常州和泰兴等城市的南京物流圈和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的杭州物流圈等三个物流圈。但是,由于长三角地区从行政上分属于两省一市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浦江游览作为领略黄浦江两岸景致和体验上海城市文化的最直接方式,需要深度参与上海"世界会客厅"的建设,全力完善提升"世界会客厅"功能和文化体验上海作为一座以"开放、创新、包容"为最大特征的城市,正逐步成为世界的"会客厅"。黄浦江两岸作为上海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区域,是上海打造"世界会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区位,是向世界诠释上海城市魅力、讲述"上海故事"、传播上海文化和塑造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更是上海"世界会客厅"对外鲜明的可视化窗口。  相似文献   

11.
陈德明 《集装箱化》2001,(11):24-26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党的十四大"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伟大战略决策的客观需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样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而研究、分析上海枢纽港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显然对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1995年底,国务院决定以上海为核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加快实现把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集散功能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先导功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则是集散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沟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要通道和腹地进出口货物的中转枢纽,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成立上海组合港、长江口拦门沙外深水港区选址前期工作等措施,加快建设步伐。这些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13.
上海要建成现场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有高效、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作其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发展现代物流不仅是上海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上海在全国乃至金球物流链中竞争力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十几年上海物流业才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上海作为全国和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兵 《集装箱化》2002,(9):Y013-Y014
1上海港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 (1)港口物流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上海港发展物流产业是构筑上海城市综合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就必须成为国内外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人才流的集聚与辐射中心,在"五流"能量的快速转换中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上海是“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城市,港口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和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上海港将迎来新的发展,为上海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赵博 《中国船检》2022,(2):16-19
与新加坡城、釜山、伦敦和上海一样,奥斯陆被认为是海事领域新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顶级中心.游在奥斯陆,城市格局虽然也因新建筑的诞生随之变化,但城市内涵还是持续至今,一条可见的线索无非是变迁初于传统而示人于创新.奥斯陆这座城市给予大众的印象就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两者合二为一,风格才会拓展为发展,呈现为一种形象,让我们发现、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罗斌 《航海》2010,(2):12-14,11
<正>提高当代中国航运的"软实力",营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一直是上海航交所"掌门人"张页先生萦绕在怀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无论面对航交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端之际的应运而生,以及此后13年风雷激荡的创业历程,尤其是国务院发布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一年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还是世界航运市场的风云变化和中国航运"软环境"的整体水平,张页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严格来说,国际航航运中心只是个头衔和称号,甚至只是一种民间说法,没有指标可以考评和量化。要拥有这个头衔,除了相当的硬件条件,时日的累积与良好的软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已成或拟建国际航运中心,专家们如是说。德鲁里上海办公室运营一年有余。自从搬来上海后‘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概念一直被提起:公司刚到上海时正好碰上新华社指数中心调研开发"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各个航运会议上关于上海航运中心发展的议题,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央提供的各式各样的政策优惠。上海和其他国际海运中心比较,我们处  相似文献   

19.
1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目标上海是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抓住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1)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达8 590.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内累计下降17%。国民经济总体…  相似文献   

20.
《航海》2015,(4)
<正>迎战"灿鸿"强台风成了沪上航海人庆祝自己节日的"序曲"。在狂风暴雨的自然背景映衬下,大海骄子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更为鲜明。聚焦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的市徽,绽放的白玉兰中挺立着一艘五桅沙船。沙船发展历史推动了上海近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织就了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的经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承前启后,共筑蓝色梦想。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再扬丝路风帆,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