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 本喷油器的特点在于,喷油咀针阀上侧设置用油压使针阀落座的加压装置及开启压力比最高喷射压力低一些的自动阀式副针阀。把通向喷油咀针阀的高压燃油的一部分作为针阀落座的压力源使用,使燃油喷射终了良好,以求燃烧的改善。实例如图所示。 在喷油器体120上,插入可以自由滑动的自动阀式副针阀121,弹簧123通过挺杆122压在其上。另外,构成副针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③伺服阀的集成第3代压电直接控制式共轨喷油器被设计成无机械力形式,它通过推杆作用在喷嘴针阀上,因此运动质量及摩擦大大降低,并且稳定性和喷油误差较好。伺服阀与喷嘴针阀的紧密连接使得针阀对压电执行器的动作可直接做出反应,控制始点与喷油始点之间的延迟时间共约150μs,这样就能获得高的针阀速度和重复  相似文献   

3.
下面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图4的左部上图是喷油脉冲和三通阀升程曲线。图4的左部中图是控制压力变化曲线,点划线表示空腔(A)的压力,实线表示控制腔(B)的压力。图4的左部下图是喷油嘴针阀升程曲线。整个喷油器工作循环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1)喷油嘴开启前阶段 这个阶段从喷油器通电、三通阀开始升起,到喷油嘴针阀开始升起为止。 首先看三通阀升程曲线。喷油脉冲施加到喷油器上之后,三通阀立即开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用光电效应原理测量内燃机针阀升程的方法和一种能产生同一循环的上止点,喷油始点及针阀升程等多种信息的发生器。针阀升程光电测量方法比一般电容式或电感式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工作可靠、电路简单和调试使用方便。本发生器还可触发控制高速摄影机将同一循环的上止点、喷油始点两标记拍摄到同一胶片上。这为燃烧过程作准确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并进一步推动了高速摄影技术在内燃机燃烧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2)喷油调节①喷油始点调节如喷油压力调节一样,喷油始点的计算也是以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这两个主要参数为基础的,当然其中还要计入其它许多状况所必须予以考虑的校正量。进气空气和冷却液温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模拟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及柴油机整机模型,探究电控喷油器关键参数对喷油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喷嘴流量系数可以大幅度提高喷油速率,且加快后期断油;控制室容积进、回油节流孔直径对针阀开启和关闭有很大影响;随着控制室容积增加,喷油规律曲线向右平移,针阀关闭速度变慢;电磁力对针阀开启影响较大,且随着电磁力的增加,初期喷油速率有所增加;针阀弹簧预紧力会影响针阀开启和关闭的速度。研究结果对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的确定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检测了高压共轨高速电磁阀喷油器的电流和喷油器入口压力的信号,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同步记录了喷雾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电磁喷油器的电磁阀开启、关闭延迟和线圈电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喷油器入口压力变化,可进一步确定针阀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以及喷油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喷孔流量系数精确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精确测量喷孔流量系数的方法,消除了针阀开启与关闭过程对流量系数计算的影响,通过试验与计算手段得到了喷孔在不同喷射条件下的流量系数,并分析了不同喷射条件的影响及原因。利用单次喷射仪测量了在不同喷油压力和不同喷油持续期条件下的柴油喷油量,绘制了等喷油量曲线,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喷油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油器是柴油机的精密件之一,它易产生的故障有:针阀锥面与针阀体锥面磨损、针阀与针阀孔导向面磨损.喷孔扩大、针阀卡住,喷孔阻塞。喷油压力过高或过低等。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生物柴油及其与二甲醚混合燃料的喷油特性及喷油过程中嘴端压力特征,确定了喷油条件和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对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增加,喷油速率在喷油初期上升和喷油末期下降均变快,最大喷油速率增加,喷油持续期内喷油速率波动幅值变大,喷油引起的嘴端压力第一波谷下降幅度变大,喷油结束后嘴端压力各个波动幅值均变大,除第一波峰外,其余各个波峰的相位均提前且相位差别越来越大;喷油脉宽增加,喷油持续期延长,喷油终点延后,嘴端压力第一波谷和各波峰的大小变化不明显,各波峰的相位延后;随着燃料中生物柴油比例的减少,喷油始点不变,喷油终点延后,喷油持续期增加,喷油引起的嘴端压力第一波谷下降幅度变小,嘴端压力第一波峰降低。相同喷油条件下,高比例生物柴油的循环喷油能量最大,纯生物柴油的循环喷油能量居中,低比例生物柴油的循环喷油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陆刚 《汽车维修》2010,(9):12-1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电喷柴油机的工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泵、喷油器以及喷油正时即喷油提前角的工作状况,下面主要介绍它们的检测方法。(1)高压油管内燃油压力及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升程的波形检测。  相似文献   

12.
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系统的平均喷油压力。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快速溢流”式喷油系统,它借助喷油器体内的压力增强机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平均喷油压力,同时通过喷油器的溢流作用使喷油过程快速终止,从而在油泵油咀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喷油持续期达30%。文中结合现代柴油机要求的喷油特性阐述了这一系统的构思过程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在闭式喷油咀(图1)中,每当燃油喷射时针阀升起到一定的高度值C,则针阀与针阀体锥面配合处打开一个环形间隙以通过燃油。 《星》柴油机制造厂生产的柴油机,其针阀的升程值C有极严格的公差,C=0.48~(+0.05)毫米。 以升程值C保证针阀与针阀体的互换性,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目前在一些工厂里仍然采用研磨,不完全互换(选对装配)和配对磨削的方法。 通常,尺寸C的精度是在针阀对针阀体的研磨时,由磨削针阀锥面K_и的余量来保证。余  相似文献   

14.
<正>与传统柴油机相比,高压共轨柴油机具有以下优点:喷油压力的产生过程与喷油过程相互独立,喷油压力稳定;喷油始点和燃油喷射量的控制相互独立,可实现精确控制;最小稳定燃油喷射量极小,可以达到1 mL/次;喷油系统响应灵  相似文献   

15.
优化喷油参数是进一步开发柴油机的重点。亚琛工业大学内燃机教授开发了一种喷油规律造型具有极好柔性的喷油器样品。这种喷油器在压力罐中和单缸柴油机上的试验证实了其改善喷油器针阀开启时间可以进一步降低废气排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启喷压力对电控单体泵供油系统喷油量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的影响。通过计算各工况下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变化的百分比,研究了各工况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影响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喷油量随启喷压力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随着转速的增加,启喷压力对循环喷油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在各确定转速下,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循环喷油量对启喷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越来越低;低速时启喷压力主要通过影响喷油器针阀开启关闭的运动过程而影响循环喷油量,中高速时启喷压力主要通过影响有效喷油脉宽而影响循环喷油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和燃油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直喷汽油机方面必须解决一些技术课题,如缩短喷油器响应时期,提高燃油压力的耐受度和可变度,以实现最佳的燃油雾化及多次喷射。介绍了在喷嘴针阀的驱动部采用的伸长(拔长)结构的直喷汽油机用喷油器。它装备了新型电磁阀,并将转子与针阀设定为分体结构,同时利用转子的惯性提升针阀,能够适应喷油压力范围在3.5~20MPa,体积比传统喷油器缩小15%,质量减轻37%。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喷嘴空穴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混合多相流空穴模型进行了喷嘴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喷油压力、背压、喷嘴几何特征参数对喷孔内空穴流动、空穴区域分布的影响,以及各种参数对流量系数和燃油出口平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空穴数直接影响喷孔内的空穴分布,而流量系数和燃油出口平均速度等流动特性则与喷油压力、喷孔入口圆角半径、喷孔倾角、针阀升程等几何特征参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135单缸柴油机上对比了传统燃烧模式和HCCI燃烧模式的负荷特性,优化了HCCI燃烧模式的喷油始点,分析了内部EGR率及增压压力对HCCI燃烧负荷范围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负气门重叠期喷油的HCCI燃烧模式,1 500r/min下,最佳喷油始点为370°BTDC,气门重叠期为-30°时既保证了较低的NOx排放,又可以获得较佳的负荷范围;提高增压压力不仅可以拓展HCCI燃烧的负荷上限,对负荷下限的燃烧稳定性也有利;将增压压力提高到0.18MPa时,负荷上限从传统燃烧的0.594MPa上升到0.723MPa,但负荷下限较传统燃烧模式要高,CO排放、烟度和燃油经济性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缸盖振动的柴油机喷油、燃烧信息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V型12缸柴油机缸盖振动燃烧段信号进行分析,研究了针阀落座、缸内爆发响应信号的时域特点及频域特点.利用数字积分法由加速度信号获得速度信号,通过峰值速度表征最大压力升高率,峰值速度位置表征最大压力升高率出现时刻,峰值前拐点位置表征燃烧始点.利用动态双阈值进行针阀落座信号时间检验,落座信号开始点表征落座时刻,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