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瑞士洛桑新地铁M2线线路全长5.906km,于2008年9月18日投入运营,这是瑞士第一条无司机驾驶的自动化地铁。采用充气轮胎车轮,并辅以传统铁路车轮(见下图),以发挥导向作用。平均坡度57‰,最大坡度114‰,轨距1435mm,轮胎车轮轨距1993mm,护轮轨轨距2500mm,线路最小曲线半径78m。  相似文献   

2.
瑞士苏黎世市交通公司经营一个有轨电车网。扩建的有轨电车网于1986年投入运营。目前,有轨电车网线路总长166km,营业里程69km,最小曲线半径14.5m,采用Ri60R13槽形轨,轨距1000mm,最高速度60km/h。使用Mirage型(1966~1969年制造)和Tram2000型(图1)2种系列车辆,新的Cobra型车辆逐步替代Mirage型车。  相似文献   

3.
铁路线路平面曲线半径(R)选择与曲线实设超高(Δh)设置对提高列车行车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既有线提速改造,分析了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与列车运营模式的关系,曲线半径R与Δh的关系,建议新设的曲线半径应尽量选择较大值,Δh选择在20~40mm,为将来的超高调整留有余地。在客、货混运的线路上,最小曲线半径不仅与最高行车速度有关,而且还受最低行车速度的影响;同时,最小曲线半径也与欠超高和过超高的允许值有关。因此,提高最低行车速度、缩小最高与最低速差将获得较小的曲线半径,从而可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经验,针对我国350 km/h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最小曲线半径的取值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高速列车单一速度运行模式和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内线路曲线半径及两端的正线曲线半径标准时,除考虑到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和舒适外,还综合考虑了运输组织模式、车站停车或通过列车的数量、速度、旅客乘降安全、技术经济等因素。在参考国外高速铁路的相关标准、吸取国外经济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的特点,对站内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站外两端正线曲线半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曲线半径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对时速400 km铁路线路最大曲线超高、欠超高以及最小曲线半径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列车通过高速铁路曲线地段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高速列车动力学各项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时速400 km高速铁路最大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欠过超高之和、最大曲线超高与欠(过)超高之和等参数可以采用既有350 km/h高速铁路规范规定值;高速列车以400 km/h速度通过7 500,8 500,9 000 m半径曲线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等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限值以内;从平稳性方面考虑,高低速列车不共线运行时,对时速400 km高速铁路推荐最小曲线半径为9 000 m,一般条件下8 500 m,困难条件下7 500 m;高低速列车共线运行时,为了满足高低速匹配要求,推荐最小曲线半径为8 500 m。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扩大,一般采用轨撑和轨距拉杆对轨道进行加强,但大机捣固道床时需拆除轨距拉杆,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为提升小半径曲线大机养护的便利性,研究小半径曲线拆除轨距拉杆只采用轨撑的可行性。建立轨撑和轨距拉杆加强的小半径曲线横向受力计算模型,分析轨撑、轨距拉杆以及两者组合使用对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保持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仅采用弹性轨撑即可有效保持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的稳定,建议在曲线半径R<350 m,每隔1根轨枕安装1对轨撑;350 m≤R<450 m,每隔2根轨枕上安装1对轨撑;450 m≤R<600 m,每隔3根轨枕上安装1对轨撑;R≥600 m和直线根据线路状态可适当安装。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UM建立CRH5型动车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动车组通过小半径曲线线路时曲线半径、曲线超高、钢轨类型、曲线轨距加宽和轨底坡等线路参数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半径的影响最大,钢轨类型、曲线超高、轨距加宽以及轨底坡的影响均较小。为增加动车组通过小半径曲线的安全冗余,减少外轨侧磨,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增大曲线半径;为避免曲线超高引起直曲过渡段处受到更大的轮轨冲击作用,建议对半径为250m的曲线线路不设置曲线超高,而且对应的曲线轨距加宽值宜设为10mm。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立高速铁路曲线线路车线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对曲线线路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耦合系统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时速300 km等级高速动车组作用下曲线线路安全与平稳性指标,曲线线路轨道结构各部分的振动响应、列车速度与曲线半径和超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车组以350 km·h-1的速度通过半径为5 500,7 000和9 000 m的曲线线路时,动车组的垂向和横向振动加速度以及平稳性能均满足舒适度要求,而且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也能满足列车运行安全性要求;钢轨支点的横向力表现为过超高时内轨侧大、外轨侧小,欠超高时外轨侧大、内轨侧小;钢轨、轨枕的垂向和横向加速度随速度增加明显增大,而道床和路基的垂向加速度变化不大;钢轨和轨枕的横向动位移和动态轨距扩大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速度下,曲线半径小的轨道振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
Ⅰ型板式轨道上的扣件在曲线地段的调高调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在曲线地段铺设时,由于轨道板是3~6m长的直线形混凝土板,板上扣件受扣件正矢、曲线超高等因素的影响,轨道板上的扣件会丧失一部分调高调距能力。为此,本文就扣件在曲线地段损失的调高调距能力进行详细、具体的计算分析。研究结论:在小半径曲线地段轨道板上的扣件调高调距能力丧失较多,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尽量铺设在曲线半径不小于1 600 m的地段;曲线半径越大,扣件正矢就越小,钢轨之间的轨距调整量的损失就越小,线路在运营养护阶段的轨距调整富余空间就大,同时轨道板上超高递减差就越小,这样既有利于施工,又有利于今后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11.
1 工程简介 1.1 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铁路全长1318km。全线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济南西、南京南、虹桥等21个车站。设计速度350km/h,初期运营300km/h。线间距5.0m;一般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列车类型为动车组。规划输送能力为单向8000年人/年。  相似文献   

12.
米轨铁路采用小半径曲线有利于适应山区地形,但如曲线半径过小,为使列车顺利通过曲线,轨距常需要加宽。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动力学仿真计算对米轨铁路小半径曲线的轨距加宽条件和限值进行研究;利用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小半径曲线条件下轨距加宽对车线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曲线半径下的轨距加宽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速磁浮车辆与线路之间的紧耦合关系,以车辆二系结构对线路的几何约束和我国目前的磁浮轨道技术的特点与制造技术为基础,并考虑安装与制造误差的影响以及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对高速磁浮线路设计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和最小竖曲线半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设计的推荐值。即在保持车辆导向磁铁与导向面的侧向间隙5.5~11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650m;在保持车辆悬浮磁铁与定子面的悬浮间隙9~11.5mm的条件下,线路轨道的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值不宜小于2000m。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线路参数的确定是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行驶动力学理论,从旅客舒适度角度出发,对时速600 km高速磁浮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论:(1)当线路横坡角小于10°时,平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主要受最大侧向冲击控制,横坡角继续增大后,则取决于最大横坡扭转率;(2)按横坡角最大值为8°考虑,建议一般和困难情况下最小平曲线半径分别取值11 650 m和10 550 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670 m;(3)竖向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应区别考虑凹曲线和凸曲线,最小凹、凸曲线半径取值分别高达24 000~48 000 m、51 000~62 000 m,竖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100~335 m;(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铁路从2003年开始在1668mm轨距线路的城郊运输中成功使用了由Civia公司制造的铝合金车体CAF列车。该列车装有空调系统和旅客信息系统。4辆编组的列车长为80.3m,重131.5t,设有223个座席和约580个站席。城郊快车的构造速度为120km/h。列车可由2辆~5辆车组成。最初与CAF公司签订的是两项合同,即提供14列和18列Civia列车或182辆车。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列车通过分相区时,采用地面与车载设备结合方式自动过分相。文章针对高速铁路分相区地面磁感应器的两种布置方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在有CTCS-2级动车组运行的线路,分相区地面磁感应器按a=35m、b=170m布置,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端部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是经济合理的,在困难条件下地铁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标准值可由250~300m减小到200~250m。  相似文献   

18.
土耳其东西铁路干线拟按180~250 km/h速度目标值、客货共线铁路标准建设,按照中国先进、成熟的高速铁路标准和技术进行规划设计,重点研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需要考虑高低速列车的匹配速度,速差越大,曲线半径越大;综合考虑舒适度指标及经济因素,土耳其时速250 km客货共线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值取4 000 m,个别最小值为3 500 m。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国产ATP车载设备超速防护功能的仿真实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中,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担负着列车运行间隔控制,进路控制,超速防护的重要作用,是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的基础,其中,ATP车载设备是ATP系统中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它根据地面信息和机车信息生成列车速度控制曲线,并与列车实际速度进行比较,监督列车运行,实现超速防护,零速检测,无意识移动防护,制动确认和车门防护等功能。本文在介绍ATP系统仿真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ATP车载设备列车速度控制模式曲线的仿真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线路参数为例,对ATP车载设备的速度控制模式曲线进行了仿真,实现了车载ATP的超速防护功能,目前,整个ATP仿真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520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铁路在1 520 mm宽轨地区的应用提供平面曲线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设计选用的参考。运用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条件,计算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平面曲线设计参数,分析不同平面曲线半径和设计超高对列车行驶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得出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平面曲线参数结果,包括曲线半径合理取值范围、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和缓和曲线长度值。研究结论:(1)1 520 mm宽轨高速铁路最小曲线半径主要受到设计速度和速度匹配的影响,设计速度越高,速差越大,最小曲线半径值越大;(2)在同等条件下,1 520 mm宽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大于标准轨的最小曲线半径取值;(3)缓和曲线长度值主要受设计超高和设计速度控制,与轨距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