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从而对基坑的稳定性以及施工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了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的位移范围,保障基坑的稳定性,促进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通常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会设计一套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案,即用相关仪器对基坑深层水平位移进行观测。但该方法仅能反映基坑侧壁斜孔的局部位置变化,且在该监测方式下是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基坑边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化。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加强对基坑侧壁深层水平位移的掌握与控制,采用一种常见的数学软件Maple来对某工程中开挖基坑侧壁的深层水平位移进行拟合计算,探讨最接近实际深层水平位移取值的范围,为后期基坑开挖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基坑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金盛路地下道路工程(地道)施工监测为主进行,路线呈南北走向开挖深度较深,地表建筑物相对密集,工程规模大且工期长。为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性,进行桩(墙)顶水平和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立柱沉降、基坑外地下水位、周边路面及建筑物沉降等监测,同时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东线二期工程一标段为例,通过对施工监测过程中的钢支撑轴力、周边建筑物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一些开挖过程中支撑轴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软弱土层地区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影响较大,基坑在施工开挖中,如何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是基坑施工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计算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结合现场监测结果,来分析基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结果为:基坑开挖后,隧道竖向位移与水平位移整体有上浮趋势,能够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管片结构的安全性。经过现场监测和实际施工验证,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计算与现场监测隧道竖向、水平位移的趋势和结果基本吻合,能够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10)
介绍了基坑桩体深部水平位移的量测原理与技术,以大连地铁海事大学车站基坑施工桩体水平位移为背景,在基坑四边建立了26个桩体深部水平位移的监控量测测站,运用TFL-CCX-D1移动式测斜仪进行了为期10个月现场监测,得出了桩体在基坑降水、开挖、架设支撑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了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同时指出了桩体水平位移监测是基坑信息化施工的关键性指标,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期间,桩体水平位移是全部位移的60%~80%,钢支撑对基坑壁水平位移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PLAXIS 3D三维有限元程序分析了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东锚碇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深层土体位移和支护结构内力,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位移较小,数值分析得到的地连墙位移与实测结果位移趋势一致,实测结果比数值计算结果小。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内力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开挖至基坑底部时,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内力达到最大值。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实测值较小,数值结果与实测结果趋势吻合,说明强度方面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地铁一号线盘旋路1号出站口为研究对象,考到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该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及钢支撑轴力四个量的变化规律,再进一步研究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对开挖过程的影响,对支护结构及开挖过程进行优化分析,对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伍峻 《公路与汽运》2020,(2):133-135,146
南坪快速路高架桥桥台基坑邻近既有平南铁路,基坑开挖可能对邻近铁路、管线及周边建筑产生影响。文中主要以37#桥台基坑为例,制订基坑开挖施工监测方案,对基坑开挖施工中围护桩顶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及周边建筑、管线和邻近铁路的沉降进行测量,分析基坑自身稳定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桥台基坑开挖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军工路越江隧道浦西岸上段基坑工程为背景,研究分析了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墙体变形、钢支持轴力的监测结果,得出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轴力、墙体水平位移的基本规律,为类似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托杭州某地铁车站偏压深基坑工程,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车辆动荷载对基坑开挖变形影响。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基坑内竖向位移和墙体水平位移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工程施工时,在开挖至第三层土体时需加大注意坑底竖向位移变化,防止基坑隆起过大影响施工;车辆动荷载对基坑影响深度有限,基坑开挖深度小于15 m时,车辆动荷载对基坑影响较大,应注意车辆荷载对土体稳定性和地连墙水平位移问题,宜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安某深基坑桩锚联合支护结构的桩后土体位移的监测,分析了基坑不同部位桩后土体沿垂直坑壁方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开挖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引起桩后土体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沿垂直坑壁方向的位移呈现较明显的抛物线形阶梯状变化,位移速率波浪线形变化;基坑内降水会引起周围土体往基坑方向位移,不合理降水既使桩后土体位移增加,还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将监测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分析结果对于类似基坑工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某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据与Origin数据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灌注桩桩体水平位移变形曲线由“悬臂型”向“抛物线型”发展,且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而下移;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呈“凹槽型”分布,沉降最大值发生在临近基坑土方开挖完成阶段,且最大沉降点位于坑壁外12 m处,工况Ⅱ,工况Ⅲ,工况Ⅴ的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市某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地铁隧道管片和车站结构的位移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此来研究基坑开挖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其中,隧道管片的位移大于车站主体结构的位移;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比较接近,二期基坑顶板施工完毕时,隧道管片水平位移最大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3.91,-4.97 mm,竖向位移分别为-3.02,-3.41 mm,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在变形控制标准之内;基坑开挖过程中,隧道管片水平和竖向位移均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邻近基坑开挖侧隧道管片位移监测区段的中点处。  相似文献   

14.
丁卫  曾庆国 《路基工程》2015,(2):110-113
运用MIDAS/GTS软件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针对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车站的影响进行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排桩+内支撑方式进行支护的邻近地铁车站侧深基坑,加大支护桩桩径,加密桩间距可以有效减小地铁车站水平位移;同时,基坑阳角区域水平位移值随开挖逐渐增大,并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依托福州滨海快线火车站基坑工程,制定两套近接运营线超长深基坑的分坑施工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对分坑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关注围护结构与近接运营线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两套分坑施工方案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呈上部小、中部大的“鼓包”状;两套分坑施工方案的运营线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也大致相同,一期开挖使运营线呈现出4处“局部凸出”形态,二期开挖则使其水平位移整体增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基坑土钉支护工程,运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东莞尚书银座工程基坑的土钉支护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七种不同工况下开挖面的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土钉所受的拉力,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法可用于指导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7.
余富先 《路基工程》2021,(2):181-186
以明挖隧道深基坑施工与近邻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深(圳)中(山)通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基坑施工对近邻桥梁桩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况,其筑岛施工和暗埋段施工过程对既有沿江高速桥梁桩基的影响较小;水平附加位移(朝基坑侧位移)和竖向附加位移(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主线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将在既有桥梁桩基中产生附加内力,应提前对既有桥梁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依据西安市高新区某桩锚支护式深基坑支护桩内力和侧向位移的监测数据,对支护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桩身弯矩和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桩的桩身弯矩值以及桩身向基坑内侧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加,桩身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下,反弯点沿桩身向下移动。锚索锁定后对桩身内力与位移的作用显著,减小了桩身弯矩,限制了桩身位移的增加;空间效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桩身内力与位移产生影响,基坑中间支护位置桩身的最大弯矩值与位移值明显大于其他支护位置,分析结果可对基坑的进一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岛地区土岩复合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以庙头站基坑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从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成及拆除底板以上钢支撑时的桩体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第三道钢支撑的及时架设,对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的位置与大小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