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常存在明显的偏压,一般在偏压洞口明暗交界前方设置明洞。为减少开挖量,偏压侧临时边坡往往较陡,受降雨或施工扰动易产生失稳滑塌。针对隧道洞口临时边坡滑塌的工程实例,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反算边坡力学参数,并进行边坡破坏模式特征的探讨,从而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与防护以及现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常存在明显的偏压,一般在偏压洞口明暗交界前方设置明洞.为减少开挖量,偏压侧临时边坡往往较陡,受降雨或施工扰动易产生失稳滑塌.针对隧道洞口临时边坡滑塌的工程实例,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反算边坡力学参数,并进行边坡破坏模式特征的探讨,从而为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与防护以及现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于石质路堑边坡、填挖交界处等不稳定边坡,防护加固综合考虑山体自然物理特性、与路线的关系、力学性质、开挖高度,兼顾环保绿化等因素。对于砂土质边坡、风积沙边坡,通过调查沙土层特性,提出多种防护加固措施;通过工程实际发现:无压渗透型喷浆固化技术对加固风积沙边坡效果显著,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为了保护边坡,设置合理、合适的防排水设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公路边坡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岩土特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等内在因素,和边坡堆载、雨水冲刷等外在诱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归纳了公路边坡稳定性防护的施工原则,并从坡面表层和边坡深层两个角度总结了相关加固施工技术及注意要点,表层防护可采用植草、工程支护、排水截水等措施,深层防护可采用力学和化学加固两种手段。最后通过工程实例,结合相关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针对性防护加固,取得了较好的边坡稳定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托三亚隧道穿越全风化石英岩富水软弱地层工程,对该地层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现场采用的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方案,通过力学参数试验掌握了旋喷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水平旋喷预加固的效果及加固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比选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水平旋喷预加固结合CRD法能够较好适应该地层条件下的隧道开挖。现场应用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初建时期由于施工开挖、工程爆破、防护不到位或者高边坡防护措施不合理,后期易受到雨水冲刷发生浅层山体滑塌,严重威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文章针对某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发生浅层山体滑坡的实际,在边坡施工条件受限情况下,选择有效边坡加固防护方案,先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设计施工参数,然后对该段高边坡施工安装预应力锚索和浇筑肋板墙加固处治,有效提高了坡体的稳定性。目前边坡浅层表面未出现继续滑塌现象,坡面裂缝未有明显变化,达到了加固防护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防护加固岩质边坡的机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防护是目前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加固的一项主要措施。生态防护对边坡的防护方面是多方面的,分析了植物根系与边坡的力学效应,探讨植物根系加固边坡作用机理,提出根系—土复合层增加抗剪强度公式。此外,本文研究了植物根系对边坡降雨截留、径流延滞、土壤防渗、土层固结等效应,初步探讨了生态防护对边坡的抗冲刷机理。工程实践表明生态防护边坡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9)
以济南绕城高速老虎山隧道进口明洞路基段边坡为研究背景,针对该段边坡地质情况及所存在问题进行相应的稳定性分析,并通过对注浆工艺、施工参数及注浆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设计了边坡加固方案,以提高边坡土体的力学强度及整体稳定性,从而确保隧道开挖顺利安全进行;同时针对加固后的边坡埋设了测线管及布设地表点,进行位移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验证了注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林峰  周富华 《路基工程》2020,(4):222-226
对广西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沿线路堑边坡炭质岩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阐述了炭质岩的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其强度变化与路堑边坡破坏机理关系。进行有机硅固化剂封闭坡面和喷混植生防护试验,固化剂对降低炭质岩的亲水敏感性和保障边坡稳定具有一定效果,较传统防护措施更容易实现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福高速公路沿线类土质边坡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采用预应力锚杆(索)和混凝土框架梁以及拱型骨架植草等综合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类土质边坡加固后,边坡坡体变形特点及锚杆(索)应力变化特征,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新洲 《隧道建设》2012,32(1):115-120
为解决位于繁忙的公路运输干线上方、复杂高陡边坡上的隧道洞门边坡加固施工和特殊地理环境的施工组织管理问题,保证陡壁上隧道洞门及边坡加固施工期间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施工设施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加固后的边坡满足铁路运营期间长期稳定和安全,选用多项边坡加固技术进行组合,重点介绍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监测方法及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结论如下: 1)高阳寨隧道进口洞门边坡的加固,因地制宜地集中了多项边坡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加固目的; 2)边坡的稳定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了边坡稳定监测方案,没有观测到明显的边坡变形数据和现象,这种监测方式在岩质陡壁上效果有限,是否适用有待商榷; 3)公路绕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国内外植物护坡研究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是从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两个方面,对根系固土护坡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着重从根-土相互作用、根增强理论模型等方面论述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二是在根增强的理论方面,从根的拔出和根的拔断两个方面分析了根的增强作用;三是从加筋理论和锚固理论两个方面介绍了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偏压隧道施作套拱初期致局部坡体滑移的问题,提出3种边坡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分析3种加固方案下边坡安全系数、侧坡总位移、有效塑性应变、最大剪应变及隧道开挖的地表竖向位移值。通过对3种加固方案的对比及坡体测点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表明: 对边坡施作工况3(对坡面挂网喷浆支护、坡体施作锚杆支护和局部钢花管注浆)的支护方式加固后坡体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工况1与工况2这2种坡体加固方案,工况3加固方案不仅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岩堆体隧道施工经验缺乏和开挖进尺选择随意性的问题,结合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岩堆体隧道工程实例,基于筒仓理论,提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核心土留设长度和不同岩堆体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岩堆体隧道施工中,若不采取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各开挖进尺下隧道掌子面安全系数均较小,掌子面存在失稳风险;留设核心土能明显提高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开挖进尺对围岩黏聚力敏感,这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15.
偏压隧道洞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森林 《隧道建设》2016,36(10):1258-1262
分布于山丘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受限于土地规划与利用,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隧道洞口难以避免高边坡和偏压进洞难题,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支护结构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改进,通过在山坡坡脚一侧基岩处增设护拱平台基础和锚杆加固,加强护拱内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复合式护拱进洞支护结构体系。隧道内部采用侧壁导坑开挖,充分利用隧道拱腰处刚度较大的优势以及围岩自身稳定性,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偏压隧道进洞设计与施工问题。偏压隧道口耳墙式护拱进洞支护技术在湘潭昭山大道虎形山隧道西线洞口得到了应用,避免了隧道洞口大开挖对环境的破坏,确保了隧道早进洞施工,在经济性、工期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锦屏水电站大沱生活营地后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连刚  邓林 《路基工程》2010,(3):252-252
通过室内试验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反分析相结合,综合确定锦屏水电站大沱后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情况下为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暴雨条件下,后坡局部表层失稳,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切坡引起边坡及隧道的变形,其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0分析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通过对未开挖、未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水平位移和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面和隧道围岩受拉影响区,确定其加固范围.根据抗滑桩受力特点,经比选,采用单排抗滑桩加固隧道边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能获得单排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和边坡坡脚及坡面受力情况,同时还能得到隧道围岩拉压应力的分布及优化覆盖层厚度,数值计算与工程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8.
当隧道洞口处于边坡坡面上时,隧道开挖亦对边坡的稳定造成影响,而当隧道与桥梁相连时,其过渡结构对边坡的影响更加复杂。以某隧道桥梁连接工程为实例,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桥隧过渡结构处的二维与三维数值模型。在二维情况下,着重研究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包括单个与多个滑动面下的边坡的安全系数,以及极限状态下边坡剪应变以及水平位移分布。而三维情况下,分析了隧道洞门施工对附近坡体表面位移的影响,以及边坡局部滑移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桥隧过渡结构对边坡表面位移及局部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云洪  季新友  任勇 《隧道建设》2019,39(Z2):261-268
为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隧道资金、运营费用高的难题,以松多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资料调研、定量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分析隧道建设条件、环境,解决隧道洞侧碎石土边坡稳定问题、碎石土进洞困难及碎石土洞顶地表沉降问题,以安全、经济选线为根本原则,对不同隧道长度的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提出以抗滑桩设计方案、超前长管棚和地表注浆加固等施工技术消除不良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影响,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不良地质处治置换隧道长度的方式,缓解交通建设资金投入压力以及隧道运营资金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