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三福高速公路沿线类土质边坡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采用预应力锚杆(索)和混凝土框架梁以及拱型骨架植草等综合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类土质边坡加固后,边坡坡体变形特点及锚杆(索)应力变化特征,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坡变形是岩土工程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水是影响边坡变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工作主要侧重于水作用对岩土体力学效应的研究,本结合某工程实例中对边坡变形的长期现场监测资料,并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初步探讨了边坡岩土体受水化学作用的变化机理,分析了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为重大工程中的滑坡整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边坡变形监测信息具有一定的灰色特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边坡变形预测等步长与非等步长GM(1,1)预测模型。采用GM(1,1)模型对衡桂高速公路某典型边坡段测斜管监测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表明了本文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红砂岩顺层岩体边坡由于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较大,在开挖卸载、自重应力、爆破震动等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影响边坡的施工进度。因此研究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特性十分有必要。以垄茶高速公路典型路堑边坡为依托,分析了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计算开挖变形位移,将计算结果与开挖变形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计算位移量与实测位移量基本一致,验证了用ADINA中的Mohr-Coulomb材料模型计算红砂岩顺倾岩质边坡开挖变形位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高边坡的变形与稳定性,依托某高边坡工程,采取可靠性理论来分析计算边坡失效概率,从而评价天然状态下和锚杆+框格梁支护、锚杆支护两种支护方案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依据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的实际施工方案,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边坡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岩土体参数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表层岩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密度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较其他参数大;通过随机有限元法对边坡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天然状态下边坡失效概率为35.9%,锚杆+框格梁支护方案的失效概率为1.3%,锚杆支护方案的失效概率为6.1%,表明锚杆+框格梁的支护方案效果最佳。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边坡实际的防护效果,可为边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拓展可靠性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顾春丽 《路基工程》2010,(3):207-208
概括了高陡路堑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并以大干坝中桥墩台施工边坡支护为例,研究了高陡路堑边坡开挖设计方案,再根据FLAC软件模拟结果,确定采用外挂式桩板结构加固。施工后,保证了大干坝中桥高陡边坡开挖的稳定性,使工程得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7.
李浩 《公路交通技术》2022,(5):31-34+41
受监测环境影响,边坡变形的非等时距监测数据采集时有发生,为实现工程中监测数据非等时距的等间隔化,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基于灰色线性组合模型,对非等时距监测数据进行等间隔化处理,建立了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依托某一边坡工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采用非等时距灰色线性组合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误差在1 mm以内,拟合值与实测值接近且拟合精度比传统模型高,这为解决存在非等时距监测数据的边坡变形预测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边坡位移预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混沌时间序列理论引入到边坡工程研究中,运用边坡位移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预测边坡的变形破坏,建立了预测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边坡位移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预应力锚杆加固的大连石门山高陡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边坡在不同锚杆参数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锚杆预应力的增大,边坡坡面的水平位移和坡顶竖向沉降都逐渐减小,但是当预应力超过界限值后,其边坡位移的影响不太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减小锚杆间距能够有效地减小边坡的位移,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分层开挖方式较一坡到底开挖方式,更有利于保证边坡的安全稳定。文中关于锚杆参数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可为类似的边坡支护工程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思想,通过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比计算了石太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治理工程中的一处边坡支护前后的应力/位移,其计算结果为采用预应力锚索和格构梁边坡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验证了其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防护后边坡位移的实测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公路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和格构梁联合防护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汤屯高速公路A匝道高边坡为变质砂岩组成的顺层边坡,施工开挖到第2级中部时边坡后缘出现一弧形裂缝,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滑移-弯曲变形。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根据设计、科研单位的意见,在监测结果指导下,对边坡采用框架预应力锚索进行应急治理,边坡变形基本稳定后再施工抗滑桩。从方案实施效果上看,由于该应急措施的采取使得其后的抗滑桩施工较为顺利,应急处理方案是有效的。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效果较好,目前边坡已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位于古滑坡体上,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后缘出现了变形裂缝,对施工人员及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按工程勘察资料和现场地质条件调查结果,对滑坡体的变形失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施工过程中隧道仰坡以及滑坡体整体稳定性计算,得到古滑坡体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仰坡后缘以及隧道的变形迹象是因刷坡过程中开挖了坡脚,仰坡出现大幅度变形造成的。施工过程中,仰坡段的稳定性差有可能发生失稳,隧道底板以下滑坡体稳定性未受到大的影响。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对滑坡的治理措施,效果较好,保障了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龙源电厂场区道路工程中,上硬下软结构边坡破坏特征和加固措施,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对此类坡体结构坡体变形及坡体应力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此类边坡变形特征和加固措施。结果表明:①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以及上部硬岩结构面的发育是坡体变形失稳的主要内在因素。坡体开挖后临空面的形成是坡体变形失稳的必要条件;②为防止坡体结构为上硬下软的边坡破坏,必须加固软岩,防止软岩变形,稳固坡脚。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某矿山露采边坡为研究对象,确定了该边坡的破坏模式为:顺断层面滑移-岩板弯曲-追踪千枚岩片理面,最终沿坡脚剪出破坏,或“溃曲”破坏。基于梁板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①滑移-弯曲变形可以发生于雁列式断层发育区的岩质边坡,其滑移面主要沿断层(带)面发育;②按照岩板弯曲导致的拉应力与抗拉强度大小以及边坡坡脚剪应力与千枚岩片理面长期抗剪强度大小,不同坡长(30,60,100 m)时,该边坡变形破坏可划分为4种形式,即:稳定、滑移-弯曲变形、滑移-弯曲破坏、弯曲-滑移破坏且沿坡脚千枚岩片理面剪切滑移破坏;③滑移面裂隙水压力对滑移-弯曲变形影响较大,稳定性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北京双大路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大路(双塘涧—柏峪)工程边坡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坡面发生严重塌方并在坡顶出现了严重的变形裂缝,产生顺层滑移破坏,变形范围东西约220 m、南北约150 m,滑移面深度15~20 m。在查明边坡稳定控制性边界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支护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达到了稳定状态,加固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16.
依托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YK71+590~+710右侧上硬下软反倾结构边坡工程,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边坡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预测评价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坡体开挖和坡脚软弱地层遇水软化是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现状条件下及开挖完成后,边坡稳定性均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必须进行治理,且应考虑边坡开挖完成后可能发生深层滑动。  相似文献   

17.
岩土体的变形可以视为广义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在布置了大量位移观测仪器的边坡上选择变形稳定的测点为参考点,将参考点的位移变化视为荷载变化过程。计算出边坡其余部位的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形响应率,通过响应率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边坡不同部位的稳定状况。当响应率较小时,说明变形正常;若某测点的响应率突然增加,说明该位置很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破坏。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沿线路堑高边坡的实例研究表明,变形响应率的波动情况与边坡实际状态的变化基本一致,响应率大的部位发生了塌滑。  相似文献   

18.
田华兵 《路基工程》2020,(6):202-205
以某泥质粉砂岩类土质高边坡滑坡治理为例,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类土质边坡失稳多发生在连续降雨期间,在雨水的作用下沿相对隔水层形成软弱滑动带。通过清方卸载、加固坡脚和坡面抗冲刷防护,能有效控制滑坡变形,确保工程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汝郴高速公路吊坎垄陡峭高大硬质岩边坡深部的位移监测,分析了水平位移监测曲线特征。结果表明:“Z”(反“Z”)字型突变是软硬岩层相间和裂缝及测斜管与钻孔壁之间空洞问题造成的,属岩体内部局部变形,对边坡整体稳定影响不大;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对岩体监测位移有较大影响,位移会随时间的变化呈年周期起伏变化;测斜管的扭转对位移监测曲线影响大,会对坡体真实状态造成错误的判断;研究边坡失稳源在坡体下部,此类硬质岩边坡变形初期监测曲线规律性不强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凯  严明 《路基工程》2015,(2):187-190
以贵州毕威高速公路某边坡为例,通过对现有变形特征及路堑边坡开挖形成的临空条件分析,得到坡体的变形机制为:蠕滑-局部拉裂,并已进入匀速蠕滑阶段。运用ANSYS软件建模,运用FLAC3D数值软件计算其主剖面开挖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基覆界限附近已形成软弱带,部分土体发生剪切破坏;需尽快放坡并对边坡进行抗滑支挡及设置排水措施,否则软弱带会进一步发展成滑面,导致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