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地震滑坡区域危险性进行评判时,因其影响因子较多,具有模糊性,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评判方法。利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对滑坡区域危险度进行评判,能够充分地考虑各种影响因子的作用,相对于其它评判方法更具有优势。以苏宝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影响地震滑坡发育的本底因子,建立了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评判模型,对该区域地震滑坡潜在危险性进行评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开县地质结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开县南山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特征,得出其为一典型的顺层岩质滑坡;并分析了该顺层岩质滑坡的形成机制。而后确定权重因子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知,滑坡目前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内摩擦角φ值是影响滑坡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因素,必须治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确定合适的交通评价指标,以三角模糊数法和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作为评价指标权重的取值依据,并且基于物元可拓模型构建了城市道路运行状态评价方法。首先为了避免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在总结基础性指标和特征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平均行程速度、饱和度和延误时间比3个指标作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指标;其次根据物元可拓原理,确定了经典域物元、节域物元、待评物元以及关联数,并且引入三角模糊数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以避免指标权重的绝对主观性和绝对客观性,然后利用物元的可拓性对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最后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西安市南二环路东段长安中路与雁塔北路之间路段的实测数据为例,分别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模糊评价法对该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研究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物元可拓评价法结果的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只能判断出该指标值属于某个评价区间;而基于物元可拓方法不仅能反映出与评价区间临界值的贴近程度,还能反映各指标与各等级之间的联系程度、以及将指标之间的不相容问题转换成相容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力 《上海公路》2023,(3):38-45+217
从影响路域环境的因素中,选择合适的指标因子,建立一个较客观合理的指标体系,作为嘉定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的评价方法。采用专家打分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采用十分制,确定评价因子作用分值,进行定性指标的定量化赋值;最后通过对评价分值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公路路域环境的评价等级。研究成果可帮助管理部门获得客观、精准和实用的评价数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估方法采用实测数据点作为样本数据的现状,以及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引进区间数理论对高速公路路段安全性指标实测数据进行了区间估计,并运用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权系数,建立了区间数逼近评估模型对高速公路路段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基于熵权-区间逼近评估模型既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也保证了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实例分析表明,运用基于熵权的区间数逼近算法能够对不同路段的安全性进行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6.
杨军 《公路与汽运》2008,(3):194-196
以评价道路工程质量为例,研究了以标准区间灰数评价指标量值为区间灰数的决策问题;并以熵权为主要手段计算了各属性的灰熵值,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对公路路基威胁最大的滑坡灾害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因素和公路建设的人为活动两方面入手,研究了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选择滑坡发育阶段、滑坡规模、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等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作为滑坡危险性的主要评价因子,提出了评价因子影响程度分级标准;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以G316线陕西安康段三处公路滑坡为依托工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区滑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地层年代、与断层距离、高程、坡向、与水系距离、与公路距离以及土地利用7个影响因素作为该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其次,以研究区117个历史滑坡点为样本数据,运用证据权法客观确定各因子不同类别的权重;然后,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图层,在此基础上将神农架林区划分为极高、较高、中等、较低、极低5个等级的易发区;最后,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地理信息系统与证据权法应用于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0.
国道G212线鲁班崖滑坡特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班崖滑坡位于国道G212线K365-b832~K366+140处,威胁着国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实地调查,对鲁班崖滑坡的结构特征、成因特征及活动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和降雨为一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各因素等级标准和权重.鲁班崖滑坡的评价等级为基本稳定,与折线法的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库水位下降速率与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稳定的影响规律,采用Geostudio2012数值模拟软件和敏感性系数法,以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将库水位下降速率与坡体的渗透系数作为边坡渗流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边坡的稳定性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库水位下降速率与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稳定的控制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八字门滑坡的渗流稳定对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斜坡海拔高度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地貌,反映了坡体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风速、冻融、降水、气温等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强度的较大差别,必然会对斜坡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利用数据库中所收集的国内721处滑坡样本,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滑坡贡献率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拔1000~3500 m的中山地形区及50~200 m的高平原地形区,滑坡的贡献率权重最大;海拔0~50 m的低平原地形区及大于3500 m的高山地形区,滑坡的贡献率权重最小.  相似文献   

13.
以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工程为依托,采用组合赋权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选取奔子栏库区达日开发区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以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其客观权重。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危险性等级为中度,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陈楠 《隧道建设》2020,40(2):202-208
为解决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模糊性、灰色性和专家认知极端性造成安全等级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基于IOWA算子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耦合WBS-RBS 2个维度从渗流破坏、突涌破坏、机械伤人、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2)对专家初始决策数据重新排序,利用IOWA算子确定指标初始权重并引入系数调整边界权值,得到指标最终权重; 3)运用灰色聚类提升评价过程透明化,聚类分析出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 4)以郑州地铁1号线紫荆山车站为例,认为紫荆山车站深基坑施工安全等级高,渗流破坏、坑内土体滑坡、支撑失稳、踢脚破坏是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风险指标,建议施工方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将历史工程案例用于拟建川藏铁路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决策中,建立了基于案例推理的边坡滑坡防治措施辅助决策模型。首先用数个特征属性对边坡工程案例进行定量表示,并通过特征向量分析法确定各特征属性的权重;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完成相似案例的检索,相似案例的滑坡防治措施经适当修正后用来指导目标案例。最后,通过川藏铁路德沙滑坡实例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祝辉 《路基工程》2014,(6):193-196
针对公路滑坡支挡结构发生变形,尚未完全破坏的情况下,结合滑坡支挡结构的变形特点,提出了考虑其残存抗滑力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方法。当采用单一剖面反算时,宜通过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反算指标控制值。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供同类型公路滑坡再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模型综合评价方法指标客观赋权问题,将权重反分析与云模型深度耦合,提出了基于权重反分析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膨胀土分类中。首先,在推导优化算法适应度函数的基础上,给出了权重反分析与云模型耦合的具体步骤,之后选用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和标准吸湿含水率作为评判指标,基于膨胀土类别评判实例,开展指标权重的反分析计算,从而实现了膨胀土分类云模型的客观赋权。最后,通过样本实例的回代评判和样本外土样的分类检验,证明了新建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权重反分析的膨胀土分类云模型构建过程中主观性干扰因素较小,评价指标易于测试获取,且分类结果较为准确,为云模型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K8+160~+515段路堑开挖引起的滑坡问题,分析了滑坡发展过程及变形破坏特征,剖析了滑坡变形机理与破坏机制。通过现场调查滑坡破坏情况,地震波波速变化带、钻孔揭露岩性特征、测斜管深层位移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等综合判定滑动面。根据滑坡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复杂多变和不均匀性,变形破坏表现为三个破坏区,分别采用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及排水等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