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盖挖法在浅埋偏压隧道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尹学平  唐红宁 《隧道建设》2014,34(Z1):282-285
介绍云桂铁路石林隧道、老笑一号隧道浅埋段有边桩盖挖法和无边桩盖挖法2个施工实例,总结铁路双线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对大断面隧道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提出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条件,即当交通、水电等外部施工条件较好时,在一般地层隧道覆跨比为0.4~0.6的超浅埋段,岩溶洼地覆跨比为0.6~1.0的浅埋段可考虑采用盖挖法替代浅埋暗挖法施工。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4.
刘伟 《隧道建设》2000,(2):12-15
本文根据重庆市梁万高速公路马王槽右线一号隧道进口段大跨偏压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大跨偏压浅埋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研究了隧道整体式衬砌与新奥法(NATM)施工新技术之间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上的关系,解决了正确处理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今后为类似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广东省云湛高速公路中间村隧道出口右线超浅埋(负埋深)偏压洞口的地形、地貌,采用了盖挖法设计施工方案,降低了洞口边仰坡的高度,减少了土石方数量,有效的减少了植被破坏,保护了环境,降低高边坡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风险,同时恢复地表施工期短,施工范围小,利于解决地表冲沟的排水,适合各类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  相似文献   

6.
张党平 《隧道建设》2012,(Z1):117-121
为了解决铁路大跨软基浅埋隧道施工难度,降低施工风险,加快施工进度,本文结合石林隧道软基浅埋段施工技术,通过地貌勘察、地质钻探,确定该段施工采用盖挖法(先拱部明挖施作护拱,后洞内暗挖通过的施工方法),并在护拱施作实践中,合理运用长管棚,护拱基底加固处理(找平层、加固桩、托梁)等技术措施,保障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成功克服了松软浅埋地质及地下水位线以上的长大隧道安全、快速施工难题,为隧道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隧道软基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缩短工期、减少投资的优点,通过该技术的成功运用,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田佳  刘军  王改鹏 《隧道建设》2012,(Z1):85-89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根据施工过程及结果,分析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重点、关键工序、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为以后同类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邵怀高速公路鸡公界隧道为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界定隧道浅埋、深埋、超浅埋以及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的确切依据,重点介绍了暗挖法施工隧道偏压、超浅埋段的进洞施工处理。  相似文献   

9.
《中外公路》2021,41(3):241-245
基于广东地区某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浅埋偏压段衬砌裂损病害检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衬砌裂损病害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隧道施工及检测情况,对浅埋偏压段隧道结构受力情况分别采用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进行了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隧道的浅埋偏压段,地层-结构法得到的衬砌受力情况更加吻合隧道衬砌裂损状态,受隧道施工及地形偏压的影响,浅埋侧隧道拱部围岩塑性应变和围岩压力大于深埋侧,因衬砌钢筋保护层较厚,导致钢筋无法有效约束裂缝发展,进而造成浅埋侧衬砌大面积开裂。  相似文献   

10.
广惠高速公路青山隧道地处山岭重丘区 ,属浅埋弱岩隧道 ,且有明显偏压 ,隧道施工条件不利。简要介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地质段的偏压处理 ,进洞方案和正台阶法施工 ,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经验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种"盖挖逆作法"施工新技术正被逐渐运用并趋于成熟。该工法适用于多层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在对工程有特殊要求,或用传统方法施工满足不了要求而又十分不经济的情况下采用。海河隧道靠近海河处最大基坑开挖深度达到26.6 m,为滨海新区第一深基坑,隧道主体结构位于软土地基上,采用盖挖逆作法进行基坑开挖,有效地降低了风险。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全过程模拟海河隧道岸边段深基坑开挖过程,揭示了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3.
赵辉 《隧道建设》2017,37(Z1):46-52
为确保软土地层大断面矩形下穿隧道施工时的安全,以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区间浅埋暗挖隧道为依托,采用中导洞法,将全断面分成6个导洞按照先中间后两侧、先上面后下面的顺序施工,并采用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隧道支护结构受力进行全过程监控与分析。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矩形隧道顶部与侧面设置超长大管棚条件下,隧道初期支护内力变化较小,因受不同导洞开挖扰动影响,隧道结构底部出现受拉现象,导洞(2)(中下导洞)、导洞(4)(左下导洞)和导洞(5)(右上导洞)对整体结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需要重点监控;最大围岩接触应力出现在导洞(4)(左下导洞)底部,隧道4个角的围岩应力明显大于其他部位,需要加强隧道底部基础注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临时支护应力受不同导洞开挖影响出现明显的波动,很好地反映各导洞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释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伟  陈中 《隧道建设》2006,26(2):45-48,52
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简称“大-科”区间)渡线段为浅埋、结构类型复杂的区间隧道,详细介绍了该段隧道的超前预加固方案、施工顺序、开挖方法以及隧道穿越煤气管重点部位的特殊加固方案等,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瑞征  胡威东  李新平 《隧道建设》2016,36(11):1372-1378
郑州市地铁2号线左线隧道与1、2号线联络线隧道交叉段合建,为解决其周边环境复杂及施工工期紧张的问题,在部分合建段采用矿山法扩挖盾构隧道修建大断面区间隧道的技术,即小直径盾构先通过扩挖段,并使用全环特殊钢管片拼装隧道,然后结合矿山法,采用中立柱+临时仰拱的台阶法施工工序,反向扩挖盾构隧道,最终形成大断面区间隧道。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节约3个月工期,并将地面沉降控制在25.1 mm以内,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长春 《路基工程》2018,(1):167-172
依托简浦高速公路长秋山大断面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隧道采用三台阶工法的动态开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地表倾角下台阶长度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三台阶法施工,隧道洞周位移大小顺序为:仰拱隆起 拱顶沉降 水平收敛;不同地表倾角下,隧道拱顶沉降及仰拱隆起变化主要发生在台阶长度为4~6 m之间,说明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能够较好地控制隧道的洞周变形,更为适合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台阶长度从10 m开始,隧道洞周位移逐渐收敛,可作为浅埋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下洞周位移的"起始收敛点";隧道地表倾角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表的不同倾角,选择更为合理的台阶长度进行施工,确保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7.
考虑浅埋软岩隧道随掌子面推进距离及围岩弹塑性、流变特性引起的拱顶下沉,再加上掌子面开挖前的拱顶下沉量,推算出拱顶下沉函数的经验计算公式.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对现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拱顶下沉预测总量,依据规范得出浅埋软岩隧道二衬的合理支护时间.  相似文献   

18.
郭继林 《路基工程》2018,(2):160-164
厦蓉高速公路龙门隧道左洞洞口浅埋严重偏压段,地质条件差,若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开挖进洞,需要进行大范围的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安全风险极高。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出一种浅埋偏压软岩地层隧道半明拱进洞施工技术,该施工方法在减少或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将隧道衬砌结构外露部分所“缺”围岩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弥补”,同时,该施工方法开挖量小,不会对隧道周边围岩产生明显影响。目前,该隧道洞口按照此方法已经施工完毕,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徐东强  燕鹏  李彦奇  王可意 《隧道建设》2017,37(9):1083-1089
为计算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霍克布朗屈服准则,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采用短台阶的开挖方式,对各级围岩不同埋深下3车道公路山岭隧道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依据突变理论确定。根据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可将洞周变形控制点位明确,细化埋深范围,通过分析上下开台阶开挖对不同点位变形值的影响,且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确定出开挖步的变化对洞周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