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生物压力效应是一种很重要的激光生物非热效应。激光生物压力效应包括辐射压力,电致伸缩压力,汽轮压力,减击波压力和内部汽车化压力等。通过对这些压力效应的定量分析,论述了激光生物压力效应的远程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试验主要对4种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的影响。提出了钢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主拉应力控制的劈拉强度具有一定早强性。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工程建设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潮湿山区路面凝冰机理、凝冰的物理特性,以及凝冰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提出并初步探讨了关于路面凝冰机理和凝冰路面方面应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试验方法.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关于路面凝冰机理和凝冰路面性能的研究需要更深入更具体,其研究内容应着重考虑研究路面凝冰形成机理、路面凝冰物理特性,以及凝冰路面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际工程对应用轻质填料——加筋粉煤灰治理桥头跳车的新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高钙粉煤灰和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试验,阐述了其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并分析了用土工网加筋后土工网对减小地基应力及台背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实践证明加筋粉煤灰作桥头引道路堤填料是一种治理桥头跳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掺量BRA改性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BRA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RA对基质沥青存在物理和化学的双重改性作用,以物理改性为主;同时推荐BRA在基质沥青中的最佳掺量为14%。  相似文献   

6.
沥青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硬化作用,使其产生了组分重组和分子结构的变化,将旧沥青回收再生利用时需使用再生剂恢复其组分及其性能。生物油黏度低且与沥青的相容性良好,可用作老化沥青的再生剂。基于生物油再生沥青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生物油的种类与性能,概括了生物油再生沥青物理、化学、抗老化、流变等性能研究现状,评价了生物油再生沥青的生命周期与环保效益,并扼要分析了生物油再生沥青的研究前景,为生物油再生沥青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依托某在建独塔叠合梁斜拉桥,以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为目的,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多尺度模拟方法。基于该多尺度方法,对该桥关键梁段进行精细化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应力分布状态及传力机理,结果表明:关键梁段中钢主梁和小梁应力较大,钢横梁应力较小,应力集中现象多出现在构件连接处;桥面板空间效应明显,其正应力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剪力滞效应,且离桥塔越远剪力滞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精细化设计及工程结构多尺度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托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新建工程,对公路沿线盐渍土进行物理和化学改良,以作为路基填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砂砾改良和化学改良盐渍土与砂砾、石灰的质量配比。研究结果表明:1物理改良,当盐渍土与砂砾质量比达到1∶0.6以上时,其路用性能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其后随着砂砾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路用性能增加幅度甚微;2化学改良,石灰改良盐渍土,其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满足路基填料的相关要求;3盐渍土经过物理或化学改良可作为公路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时监测列车行车状态,保障其安全运行,提出利用超声技术监测轮轨接触状态的方法.引入W-M分形函数对粗糙的轮轨表面进行数学描述,运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构建了超声技术监测轮轨接触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界面粗糙度、介质层种类及厚度等因素进行了模拟,获得了相应条件下轮轨接触界面的反射声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监测轮轨接触界面超声反射波的声压变化来判定轮轨接触状态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当超声波频率为14 MHz时,轮轨表面粗糙度的区分度最好;当超声频率大于14 MHz时,对第三介质层厚度有较好的区分度;当超声波频率恒定且第三介质层厚度足够大时,超声反射声压级趋于恒定值102 dB.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轮胎振动、空气泵效应、空气扰动、滑-粘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轮胎和路面噪音产生机理,并从号筒效应和腔体共振效应两方面分析噪音增强机理,然后分析了噪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对噪声吸收程度影响较大;混合料孔隙率越大,对噪音的吸收效果越好;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对高频率噪声吸收效果好,小粒径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混凝土的粘结效应对盲眼螺栓抗拉性能的影响,采用抗拉装置,对预埋于钢管混凝土的盲眼螺栓进行了抗拉试验.首先得到各种工况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其次对各种工况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有无混凝土以及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盲眼螺栓初始刚度、强度和延性的影响;最后分析考虑混凝土粘结效应后盲眼螺栓的抗拉受力机理,并提出了改良盲眼螺栓的合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粘结效应改变了盲眼螺栓的抗拉传力机理,使其整体受力从套管转移到中心螺杆,从而使其破坏模式由套管提前破坏失效转化成中心螺杆强度破坏;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盲眼螺栓刚度有显著影响,混凝土强度从C30提高至C50时,其初始刚度由15.1%提高至35.7%,其屈服后刚度也分别提高了1.27和1.64倍;盲眼螺栓的抗拉屈服强度和延性主要由套管的性质决定,抗拉极限强度则取决于中心螺杆的承载力,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生物滞留带构造参数及组合方式对其渗蓄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判定生物滞留带渗蓄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16组不同构造的生物滞留带开展模拟降雨径流正交试验,研究了种植土和填料层成分及含量、透水土工布位置、砂层颗粒级配和构造厚度对生物滞留带渗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物滞留带渗蓄效应程度大小的排序为:砂层级配>填料层成分和含量>结构层厚度>土工布位置>种植土成分和含量;生物滞留带最佳组合形式从上至下依次为:20 cm厚种植土,35 cm厚填料层(其中珍珠岩、蛭石、土壤和砂的体积占比为10%、5%、10%和75%),10 cm厚砂层(其中砂层颗粒级配为0~0.5 mm占15%、0.5~0.7 mm占40%、0.7~1.0 mm占30%、1.0~2.0 mm占15%),20 cm厚砾石层以及不设置透水土工布.  相似文献   

13.
以车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常规排放,重点探讨其可溶有机组分的排放特性。研究所用燃油为柴油和生物柴油掺混,一种为配比20%的B20燃油,另一种为纯生物柴油B100。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使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烟度变化并不明显,但在1 000rpm时全负荷工况明显下降,NOX排放数据有所增加;B100的SOF排放浓度及其占总颗粒物的百分比最大,B20最小;总颗粒物B100最少,B20最多;B100的SOF/DS基本上随转速增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危险品运输关联网络级联失效机理及耦合特性,在提出一个包含物理网络、服务网络和关联边的危险品运输关联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危险品运输关联网络级联失效模型,利用基于节点度的级联失效平均规模作为网络抗毁性评估测度,基于此对比研究了危险品运输网络关联网络级联失效机理及耦合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危险品运输物理网络和服务网络间关联边的“传导”特性并不相同,相同失效节点数目下,物理网络的级联失效节点数总大于服务网络,通过改变网络模型参数可提升关联网络抗毁性,且提升服务网络的参数比提升物理网络见效更快.上述结论对危险品运输关联网络的风险识别和应急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泥岩遇水后的工程特性,进一步揭示其遇水软化机理,对取自宁夏固原引水隧洞工程遇水易软化的白垩系钙质泥岩进行了矿物成分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钙质泥岩水岩作用特征,探讨了不同黏土矿物含量钙质泥岩遇水后强度和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软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钙质泥岩的膨胀性及其强度遇水后迅速衰减;遇水后钙质泥岩力学参数的变化与黏土矿物含量均呈自然对数关系;钙质泥岩遇水软化是其在吸、失水过程中内部水化膨胀反应及其损伤不断加剧造成的,软化机理可用水岩作用过程示意图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了γ辐照引起抗冲聚苯乙烯微观结构改变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并详细讨论了HIPS力学性能辐照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和其相互作用的新科学领域,以特定生态环境中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作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策略是通过克隆、异源表达,筛选出有用的新基因及其产物。宏基因组学为生命学科和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技术,并在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新成就。本述评对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理场和运输通道场理论,综合经济、政策、运输成本等因素,分析区域内各节点的客运空间联系以及整个区域的客运空间效应。构建客运空间联系模型和客运空间效应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利用客运空间联系模型能够分析各节点客运空间联系的规模与影响,识别具有客运中转潜力的地区;客运空间效应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客运集聚与扩散效应,分析得到具有客流集聚潜力的地区。通过两个模型的叠加对比分析,可得出区域最具发展潜力地区,为区域规划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揭示地震滑坡的启程动力学机理,探讨了地震诱发滑坡的启动机制.在分析滑坡滑动前聚集的临床弹性应变能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地震水平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运用能量转化原理,导出了地震滑坡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触发斜坡破坏,主要是其"波动振荡链"综合效应所致;地震滑坡启程阶段经历了"先启动,后加速至启程"的过程;汶川地震东河口滑坡启程速度的计算结果与用动量传递法计算的结果相比,误差约3%.  相似文献   

20.
汽车追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研究追尾发生机理,是当前交通流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根据车辆跟驰特性分析及不确定性原理,探讨了追尾发生的机理;建立了非线性跟车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的混沌运动行为,物理上它可以描述车流的追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