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两船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航行、从不在互见接近到互见后的避碰过程,简要分析了船舶在遵守避碰规则上可能存在的争议,给出了英美海事法院对此所持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最后讨论了两船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航行接近到互见后应遵守的避碰规则和避碰行动.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次雾航时的碰撞经历,运用避碰规则分析碰撞原因,并对船舶在雾航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对正规了望、安全航速、能见度不良、雾号的鸣放和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等专业术语,提出了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介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研究概况,阐述空间碰撞危险度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根据船舶在开阔海域能见度良好情况下的操纵实际,对碰撞危险度模型进行优化,使之更适用于决策避碰.  相似文献   

4.
分析对遇局面条款的内涵,指出对遇局面与对驶局面的区分方法。并进一步结合事故案例,阐述船舶在对遇局面下产生碰撞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避碰措施,以使船舶指挥人员今后更好地掌握《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2001年修正)》(以下简称《规则》)的精神实质,正确指挥船舶,保证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在狭窄水域船舶追越情况下的避碰问题,提出了一种狭水道追越局面下的船舶转向避碰模型.在航道规划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狭水道四元船舶领域进行重塑,构建符合航道内航行船舶最小船舶领域模型,进而确定船舶追越时的安全通过距离;其后,在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船舶转向避碰几何模型确定避碰行动目标,即最近会遇距离(DCPA)和最近会遇时间(TCPA),使得上述两个避碰行动指标满足避碰实际(DCPA值大于等于Ship Domain,TCPA值尽可能大).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追越避碰时,追越船追越运动轨迹符合航行实际,与被追越船保持的最小横向距离为80 m,与浅水区保持的最小横向距离为55 m.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的实施,标志三峡库区船舶避碰技术在海事管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预示着为未来三峡库区船舶避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结合三峡库区船舶避碰技术的过去,论述了三峡库区船舶避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船舶避碰的决策问题是船舶自动避碰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多船会遇的实际情况和船舶避让行为特点进行碰撞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在珠江口水域航行时面临的复杂环境,提出以建立珠江口水域船舶避碰网来监控船舶安全航行的构想.探讨了建立珠江口水域船舶避碰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珠江口水域避碰网的体系结构,讨论了避碰网中存在的6种通信关系.  相似文献   

9.
将避碰决策系统分为船舶运动检测、视觉几何模型和船舶运动态势计算、碰撞预报及预控3部分.针对图像质量问题采取图像预处理增强、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处理方法.采用相位相关算法基于背景模态模式静态空间信息记录图像信息,补偿图像抖动.基于视觉几何模型计算船舶运动态势计算船舶目标空间坐标位置、船舶型尺度、船速、船首向等.基于实时运动状态信息和桥区船舶运动态势预报碰撞危险以及避碰决策模式.引入避碰等级术语通过计算桥区船舶操纵避碰相关参数,进行避碰早期预警并得出避碰操纵决策方案.形成合理化的船-桥避碰决策系统,以达到船-桥避碰预警预控的智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船舶避碰决策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其国内外发展历程,比较了6种典型系统的优缺点,探讨了建立完备高效的船舶避碰决策模型和收集实时精确的船舶避碰数据,根据研究趋势提出了船舶避碰决策模型的优化、船舶避碰数据收集方式的优化和无人艇等方面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