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张常铁路多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且分布有矿场采空区,地形地质条件对线路布设有较大限制。介绍黔张常铁路在武陵山区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成果指导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研究方法,对水沙坪至晏家堡段的三个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工程设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绕避不良地质、工点设置合理、工程经济性较优的方案,并对岩溶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选线思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梁栋 《铁路航测》2012,(2):74-76
介绍了黔张常铁路在武陵山区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成果指导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土落坪至龙凤西段3个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工程设置、工程投资等分析比较,从中推荐了能合理绕避不良工程地质,桥隧工点设置合理,工程经济最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黔张常铁路岩溶区水文地质选线通过采用多阶段、多方法、先进有效的综合勘察技术,全面系统地对岩溶区复杂岩溶形态及岩溶水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查明岩溶和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岩溶区水文地质选线原则,确定重点工程设置的位置、高程,最大限度地识别、评估、规避工程建设和运营风险,从而指导线路选线和设计。研究结论:(1)黔张常铁路通过可溶岩段落长约155 km,受夷平面、岩性、构造等影响,岩溶水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根据岩性、暗河、岩溶泉的分布划分了地下水类型及富水程度;(2)通过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示踪试验、水量监测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岩溶个体形态及岩溶水的分布特征;(3)根据岩溶及岩溶水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水文地质线路选线原则,为隧道高程设置、线路走向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文所述的水文地质选线工作内容及方法可为岩溶地区勘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卧云界山区岩溶发育对铁路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玺 《铁道勘察》2011,37(2):58-60
在新建黔张常铁路可行性研究项目背景下,对某一山区隧道的岩溶发育进行详细勘察,运用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详尽分析岩溶发育的特征、规律和对铁路隧道工程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对铁路选线和隧道工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黔张常铁路浅谈岩溶地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伟 《铁道勘察》2011,37(5):82-85
黔张常铁路多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且各矿厂采空区分布较多,地形及地质条件的限制决定了线路的走位。由于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巨大差异,之前在西北地区总结出来的一套铁路地质选线工作方法已完全不适用。通过参与黔张常铁路初测、定测阶段的地质选线及勘察工作,针对湘西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总结出一套地质选线工作方法,为类似地区的铁路地质选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在岩溶区铁路选线设计中尽量规避岩溶不良地质对于铁路路工程的危害,结合工程实践,全面、深入总结选线、设计原则,研究线路方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并对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提高岩溶区选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等相关资料,依托黔张常铁路的勘察、设计、建设,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岩溶...  相似文献   

7.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铁路,岩溶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物探及钻探对黔张常铁路武陵山隧道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阐述了测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并从岩性、构造、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测区岩溶发育强度进行分级,对岩溶空间分布与隧道的关系和岩溶地基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为工程设置安全性和线路方案合理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于岩溶地区铁路选线还没有完整的理论,结合本人参加的田东至德保铁路的勘察设计,谈谈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一些个人体会和认识,以便于对于岩溶地区的铁路选线工作能够有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岩溶地质灾害是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以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工程为例,通过从岩溶危害与工程风险、工程设置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不同的隧道线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确定相对合理的武陵山越岭隧道群线路方案。研究结论:黔张常铁路武陵山越岭隧道群研究了三个方案:南方案(D14K)、中方案(DK)、北方案(D12K)。通过分析、比选,得出结论:(1)D12K方案受岩溶危害程度轻,工程风险相对较小;(2)从工程设置条件分析,各方案工程设置条件基本相当;(3)从工程投资方面分析,DK、D12K方案分别较D14K方案贵2 636.2万元、5 686.3万元,但D14K方案受岩溶危害大,工程潜在风险大;(4)北方案(D12K)设置武陵山越岭隧道长度短,工程设置条件尚可,虽工程投资略高,但工程受岩溶危害小,工程风险较低,为最优方案;(5)本研究成果可为以后优化岩溶地区隧道地质选线工作提供参考,以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0.
沈伟升 《铁道勘察》2011,37(3):35-41
叙述了京沪高速铁路徐州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工程地质特征、岩溶勘察阶段划分、勘察方法以及岩溶的工程地质分类和处治原则,并以京沪高速铁路陈山特大桥勘察为例,对岩溶勘察的阶段划分、勘察方法、完成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岩溶地区客运专线铁路的勘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以客为主的区际干线铁路。由于沿线岩溶发育典型,工程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工程投资大,需要对不同的坡度方案进行比选,以便确定合理的线路坡度。本文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对比13‰和18‰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和工程风险,分析牵引质量、机车类型合理组合及其与相邻线协调匹配情况,并对运输质量与运营成本进行经济评价。研究结论:通过方案比选研究得出:(1)两个坡度方案均可满足相关运营安全要求;(2)通过工程风险及工程投资分析,18‰优于13‰坡度方案,能降低施工难度,减少运营风险,节约运营费用,建议本线坡度采用18‰方案;(3)黔张常铁路坡度方案的比选过程,可供其他类似岩溶地区铁路坡度比选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黔张常铁路途经的水沙坪洼地为例,归纳了岩溶洼地洪水位计算原理,详细介绍较大流域面积洼地区域内的桥址洪水位的计算过程,简述较小流域面积洼地洪水位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水位与实际调查水位相吻合,该方法适用于岩溶洼地桥址洪水位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介绍黔张常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背景与意义,并阐述黔张常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实施集成方案;最后提出项目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可溶岩地区分布范围极广,溶蚀裂隙普遍发育,这对铁路建设中桩基础的安全危害极大。传统方法通过钻探来进行岩溶勘察,不仅工作量繁重、耗资巨大,且通常岩溶发育情况复杂、现场施工干扰极大,严重增加了岩溶勘察难度。针对诸多问题,采用地震CT与管波探测法综合勘察,结合钻孔资料,对两种方法的岩溶勘察差异情况进行研究,并以长昆线怀化南站岩溶勘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震CT法及管波探测法在井间岩溶勘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16.
铁路建设     
《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110-111
<正>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中西部铁路3个百亿元项目获批1据央广网报道,国家发改委批复铁路项目的进程明显加快,短短的1个月内,有3个投资分别超过100亿元的铁路项目获批复。这3个项目分别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简称黔张常铁路)、新建柳州至梧州铁路(简称柳梧铁路)和郑州至万州铁路(简称郑万铁路)。黔张常铁路自重庆市黔江站引出,经湖北省咸丰、来凤,湖南省龙山、桑植、张家界、桃源,终至常德市,正线全长339 km,该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近年来,由于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岩溶地区既有铁路路基时有岩溶塌陷现象发生,严重影响铁路运营与行车安全。本文为解决此类工程地质问题,通过踏勘、工程地质测绘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对既有芜铜铁路狮子山站岩溶塌陷路基病害进行综合分析,为病害路基整治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在现场复杂的环境条件,可采用综合勘探技术获得可靠的地质资料;(2)当停止抽水后岩溶地面塌陷仍将断续发生,这种"滞后效应"的存在应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3)经过整治后的运营实践,证明本文所用勘察整治方法正确有效,效果显著,本文研究成果对类似的岩溶路基整治工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据《人民铁道》报道,2014年12月16日,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自渝怀铁路黔江站引出,经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张家界市与焦柳铁路衔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大跨度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应用越来越广,如主跨220 m的商合杭铁路颍上特大桥、主跨240 m的黔张常铁路阿蓬江特大桥以及主跨288 m的福平铁路乌龙江特大桥等.通过对国内外大跨度部分斜拉桥设计参数的分析研究,结合关键设计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大跨度铁路混凝土部分斜拉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张家界铁路地区路网概况以及主要衔接方向的车流构成特点,并结合该地区既有铁路线和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了新建黔张常铁路引入地区的2个主要方案,即引入既有张家界站、新建货车外绕线方案和新设张家界西客站方案.通过对运输组织、工程投资、施工难度、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选,推荐采用新设张家界西客站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