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公交AMT离合器系统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制了城市公交车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的串联离合器系统,通过试验,比较了该系统与传统离合器系统工作压力变化和推杆有效行程的差别,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人工离合器和电控离合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客车AMT换挡力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合动力客车采用的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在试验过程中所产生换挡冲击、同步器异常磨损及损坏的问题,分析其工作过程及原因,提出了合理方法,并实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避免换挡冲击及延长同步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实际应用的高度出发,基于传统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控制(IC)结构,并应用小增益定量为闭环自学习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稳定性分析,给出了l^∞稳定性结果。该控制器已成功地应用于一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汽车起步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两离合器同时接合起步过程分析,以提高汽车起步品质为原则,建立了节气门开度及其变化率为输入的两离合器接合程度和汽车起步挡位的模糊控制器,设计出离合器转速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的离合器接合速度模糊控制器。以长安某轿车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离合器模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双离合器自动变速汽车的起步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5.
针对AMT自动换挡技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说明。探讨了AMT自动换挡技术的工作的原理,介绍了典型的AMT产品ZF-AS Tronic系统的特点。从减少故障率,提高可靠性,实现燃油的经济性和发动机的动力性,驾驶的操纵性等方面和传统的手动换挡技术进行比较。简单的介绍了国内的AMT自动换挡技术的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果,阐明了AMT自动换挡技术需要解决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的推动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公交车已经全面配置AT系统(自动变速箱),一些省会线城市如武汉也开始配备。由于我国在AT系统生产方面没有核心技术,目前公交系统配备的AT基本上是艾利逊和福伊特的产品。基于成本上的原因,二、三城市要求配置AT系统不太现实,于是在9M以上大型公交车上AMT应用与推广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了(图1为配有电控AMT的东风扬子江公司的WG6100型车型)。变速箱是汽车关键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万能逼近特性,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及其算法,并在数控铣床上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性能优越,自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客车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重点的原因 在客车各细分车型中,由于以下原因,公交客车格外受到企业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因此理所当然的成为新能源汽车车型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控自动机械变速器在可靠性试验中出现的故障,分析原因,对故障诊断决策方法展开研究,提出完善自诊断系统的可行方案,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实际验证系统可靠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GIS技术在三峡库区水上交通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IS技术在三峡库区水上交通智能控制中的必要性,及其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模糊控制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证了汽车上安装ABS系统的必要性。浅析了几种常见控制方法的应用,较详细地讨论了模糊控制理论在ABS系统中的应用。针对简化的汽车模型,提出了车速估算的模糊逻辑方法,用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进行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2.
装配AMT的HEV动力总成协调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改善装有AMT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换挡品质和加速性能, 分析了换挡过程的协调控制方法, 在Matlab/Si mulink平台上建立了换挡仿真模型, 并对换挡过程协调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种状态切换过程中, 采用仿真模型能够对HEV换挡过程协调控制进行模拟, 在Ⅰ挡升Ⅱ挡换挡过程中, 动力中断的时间仅为1.2 s, 保证了动力传递的平稳性; 提出的改善车辆加速性能的改进措施与优化控制策略, 使车辆0~100 km.h-1加速时间由14.82 s降低到12.39 s。  相似文献   

13.
汽车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汽车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ETCS)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指出利用智能电子节气门可实现怠速控制、巡航控制和车辆稳定性控制等。司机可通过模式开关选择希望的驾驶模式,实现对车辆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围绕轨道车辆普遍采用的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介绍了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分析了制动系统的技术特性,总结和探讨了制动系统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从制动系统的智能控制与智能维护两方面,对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气(液)”耦合的动态时变非线性控制系统,其服役过程与故障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小样本性的特征;在制动系统控制技术方面,相较于理论制动力控制,速度黏着控制和减速度控制2种制动控制模式在处理外界干扰影响时控制效果均有所提升;针对制动系统控制中存在的外界干扰、性能衰退或潜隐故障等不确定因素,基于参数辨识和闭环反馈的自主智能控制是制动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核心目标是实现外界干扰的自适应、性能衰退的自保持以及潜隐故障的自调节;在制动系统维护技术方面,制动系统运用维护主要涉及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对于故障预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还很少;充分利用制动系统服役状态信息,加强多源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制动系统服役行为与演化规律研究是制动系统智能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进一步开展制动系统的服役性能一致性分析评价、传感器布局优化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出发,提出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介绍了国外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为适应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的发展需要,提出了我国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逻辑模糊控制系统在我国未来采用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发展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正确性, 比较了仿真、测试和形式化3种能够验证系统设计正确性的方式。根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对安全的苛求性, 提出了4个与系统安全相关的重要特性, 即实时性、混成性、分布(并发)性、反应性, 并分析了与这些特性相关的具体形式化方法。通过对每种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和归类, 给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结果表明: 任何形式化方法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是由模型检验和定理证明的本质所决定的; 指出了新方法提出、既有方法拓展以及多方法集成将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形式化领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汽车废气形成的机理及对大气的污染。从改变燃料的成分和组成,利用化学反应来减少污染气体并使废气回收和利用,破坏光学反应及改变汽车发动机的某些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控制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的某些措施。探讨了开发新的汽车发动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通信延时条件下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系统的弦稳定性,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和长短期记忆(LSTM)预测方法,研究CACC系统中车辆协同控制下的通信延时补偿方法;基于车辆队列四元素架构理论,构建了包括车辆动力学模型、间距策略、网络拓扑和MPC纵向控制器的系统模型,并综合考虑2范数和无穷范数弦稳定性条件,提出了CACC车辆队列混合范数弦稳定性量化指标,最终形成协同式车辆队列建模与评价体系;设计了一种利用前车加速度轨迹(PVAT)作为开环优化参考轨迹的MPC方法,即MPC-PVAT,通过综合考虑队列的跟驰、安全、通行效率和燃油消耗等性能指标,使目标函数趋于最小代价,从而得到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量,并利用庞特里亚金最大值原理对所设计的优化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在MPC-PVAT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通信延时补偿方法,即MPC-LSTM,将跟驰车辆的传感器信息输入LSTM网络来预测其前车的运动状态,从而缓解短暂通信延时对车辆队列稳定性的影响。仿真测试结果表明:MPC-LSTM可容忍的通信延时上界大于1.5 s,比MPC-PVAT提升了0.8 s,比线性控制器提升了1.1 s;在基于实车数据测试中,当通信延时增加到1.2 s时,MPC-LSTM的弦稳定性指标相比MPC-PVAT提升了20.33%,与线性控制器相比稳定性提升了39.35%。可见,在通信延时较大的情况下,MPC-LSTM对通信延时具有很好的容忍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CACC车辆队列的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