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展汽车服务业 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后,我国将在3年内向外资企业开放汽车外贸权和分销权,将允许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同时,其他汽车服务业也将相应开放。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的迅速开放将大大增加进口汽车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因此,我国应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东盟各国政府实施更为开放的汽车产业政策,为中国自主汽车企业进军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近年来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泰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使马来西亚失去了在东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宰汽车市场的三大规律性特征为结构性变动。周期性波动和阶梯型增长。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表现出特别明显的“阶梯型”增长的中周期特征,高速增长期约为2-3年,年均增幅将保持在20%-40%,随后,汽车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长时间盘整,但该盘整期年均增幅仍高于历次盘整期,将达到5%-8%,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次爆发式增长应在2010-2013年左右,其间,汽车工业的跃增式发展将彻底改变我国汽车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中国汽车特有的“两个国内汽车市场”,并就今后如何发展中国汽车汽车工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已指日日可待,“入世”将进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步开放,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入世”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中的不同车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促进加大对外武力的力度,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不能珍视“入世”后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近3年,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汽车保有量尤其是乘用车保有量呈直线上升之势。售后市场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众多汽配经销商竞相逐鹿之地。而售后市场的规模及容量又与汽车保有量及车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汽摩配》2005,(10):25-25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而汽车市场的火爆更是为产业链其他细分环节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很多人可能对于整车品牌耳熟能详.但是对于汽车后装市场比较陌生,汽车后装市场包括什么范畴?目前我国汽车后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汽车用品对广大车主安全行车有那些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到2003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年产量已达到444万辆,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工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了关键的阶段,必须需要解决好三个重要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站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虽然没有“国产化”、“地产化”等名词,但是通篇都体现了强化自主开发的精神。应该说,其含义比“国产化”、“地产化”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合资企业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如何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如何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是摆在中国汽车行业面前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1我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概况近年来,面对中国这个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汽车核心6 3跨国巨头蜂拥而至。目前,世界汽车产业排名前10位的汽车集团无一不在中国建有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在中国有代表性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见表1。此外,外国…  相似文献   

15.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16.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07,(37):36-37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飞速发展,一跃迈入世界汽车市场三甲行列,中国汽车企业亦由几十家发展至目前上百家。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汽车品牌众多惟缺乏真正意义上民族品牌;所谓自主品牌汽车多淹没於汪洋合资大潮之中。然民族汽车品牌是强大汽车工业之灵魂,惟有民族汽车品牌壮大,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处于全球化最前沿的现代汽车工业,有着无比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中国又是各国汽车工业巨头们制订全球计划的主要战略目标——汽车后市场向国人展示了一片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江涌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联系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差距,探讨并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即:以市场机制为主,通过计划机制和宏观调控逐步实行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使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在集团化,在国际联合中要独立自主,走自主开发、自主组织、自主决策,自主促销创中国自己名牌的道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探索汽车工业的市场;要立足本国市场;  相似文献   

20.
司康 《汽车情报》2005,(10):9-11
一、入世履约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说到汽车业,不由令人回想起入世之初国人“狼来了”般的惴惴不安。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曾说,开放汽车市场是中国入世谈判最为艰苦的一个部分。当时汽车部门连一根汽车的拉杆天线都要写进申请保护扶持的资料中去,唯恐WTO大门一开,民族汽车工业就应声倒下。拼死拼活争取到5年保护期(从2000年开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