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DR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监测手段,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TDR技术在监测岩体和土体变形中的应用,阐述了TDR技术的基本电磁学原理,分析了岩体和土体的变形对TDR波形的影响,并结合国外工程实例,分析了TDR监测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TDR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进行同轴电缆变形、破坏模拟试验;掌握同轴电缆的变形、破坏特性及相应的变形曲线反映规律;基于TDR技术的同轴电缆布设和埋设方式,进行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数据传输技术研究;分析研究同轴电缆变形报警阈值,开发了一套集数据处理和监测报警为一体的边坡自动化监测预警软件,实现边坡实时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距三峡大坝27 km,一旦失稳,将危及长江航运及大坝运行安全,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投巨资对链子崖T8~T12危岩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在介绍影响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因素及链子崖防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治理前、中、后的变形监测成果,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监测及岩体弹性模量反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实例出发,介绍了围岩变形监测断面的布设方式、位移监测结果及其对设计与施工的指导作用。然后.利用实测岩体位移,采用有限元法,反算出岩体的平均弹性模量.并初步探讨该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压实土模量的概念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模量是土体的基本性质之一,常常用于土体变形和强度计算,土体模量的选取和精确测量对工程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述对土体在工程中比较常用的模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先从基本概念出发,揭示各种土体模量(比如: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无侧限压缩模,动弹性模量以及承载板试验系数等)的本质,然后,分析各种模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介绍这些模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建岚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41-144,160
路基含水率的长期监测能为科研及施工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采用传统含水率测试方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时域反射(TDR)技术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针对TDR技术在红粘土中的测试偏差,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应用,提出了红粘土路基含水率现场监测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路基含水率的长期监测能为科研及施工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采用传统含水率测试方法无法进行路基深层、连续、定位观测.时域反射(TDR)技术是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针对TDR技术在红粘土中的测试偏差,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应用,提出了红粘土路基含水率现场监测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镇胜高速公路一段类土质路堑边坡为依托,通过测斜仪、时域反射法(TDR)、固定式测斜仪、渗压计和雨量计在边坡监测中的综合应用,对比分析了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数据,研究了降雨和施工对类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了时域反射法(TDR)、固定式测斜仪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边坡自动监测的实现方式,初步实现了边坡基于施工过程监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量测膨胀土含水量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量测膨胀土路堑边坡体积含水量偏离真值这一现象,对岩土的电磁特性、TDR技术量测原理和膨胀土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介电常数与多种类型土的含水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介电常数与土体含水量之间有直接的密切关系,进而测量介电常数可以表征土体含水量.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粘土而言,膨胀土粘粒含量和密度的增加引起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引起体积含水量增大;某基于TDR技术的水分测量系统在出厂前标定时采用的是石英砂材料,与膨胀土的颗粒粒径相差很大,产生量测偏差.  相似文献   

10.
以某沿海城市软土地区邻近营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采用自动化监测方法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基坑施工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侧移、沉降、收敛等变形,基坑施工采取分块开挖、土体加固、抢筑底板等措施处治后隧道变形发展得到较好控制;隧道变形与基坑开挖卸荷、深层淤泥质土体流塑变形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三轴压缩条件下裂隙性黄土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裂隙性黄土样的侧壁标记网格,量测、描述了不同含水量、不同裂隙空间形态的土样在不同试验围压下经过三轴压缩后的变形及其特征,总结了其变形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裂隙性黄土的整体变形分为轴向变形、弯曲变形、旋转变形和扭转变形4种方式,其变形方式与土样的含水量、原裂隙的空间形态及性质、试验围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土样的变形方式决定了土样的破坏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隧道施工可能致使邻近上部建筑物发生变形、开裂和破坏。分析隧道施工对邻近上部建筑物的变形影响和上部结构的变形模式,针对重庆在建的渝中隧道同时下穿华夏银行营业部大楼和上跨轨道6号线区间隧道,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渝中隧道施工期间,华夏银行营业部大楼和轨道6号线区间隧道的变形及结构的应力变化过程,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类似隧道施工中邻近建筑物安全控制技术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杜鹏毅  郭永忠  张奇  刘煜  黄明利 《隧道建设》2018,38(Z1):148-155
为更加合理地设计隧道开挖预留沉降量,避免造成超挖过多增加衬砌混凝土量或初期支护侵限的问题,依据变位分配控制原理,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软弱围岩台阶法施工时各工序施工对变形的影响程度,确定分步变形控制标准,根据分步变形控制标准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工程措施,并依据分步实际变形量预测初期支护的最终变形量,为同一设计围岩等级下隧道预留变形量的动态设计提供指导。在崤山隧道台阶法施工工程中,成功地将初期支护变形控制在预留变形量之内,并动态设计下一循环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减少初期支护混凝土用量12.86%,可为隧道多步序开挖预留变形量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焊接变形具有诸多危害,为保证产品理论尺寸及控制其精度,文章通过选择合适的焊缝形状和尺寸、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刚性固定法以及反变形法对车架焊接变形进行控制,最终将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产品满足装配要求。虽然焊接变形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只要掌握其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很好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控制边坡体的开挖大变形,在实际工程中发展起来了预加固技术,通过典型工点的地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预加固技术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和保证坡体稳定的必要性,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预加固技术的多种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坡预加固技术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计工艺流程,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CrMnTi材料轴上键槽淬火变形进行试验,得到最佳淬火工艺,并对键槽淬火变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重载铁路列车轴重的不断增加,作用于路基上动应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引起路基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的增大,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通过对路基现场动态测试和室内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压实度的重载铁路路基土体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随动应力增大的变化规律,为预测轴重增加条件下的路基稳定性及变形的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内堆载可以有效抑制隧道的上浮变形。为研究隧道内堆载对隧道纵向沉降及变形的影响规律,采用综合考虑管片环间错台和转动变形效应的协同变形模型,推导计算堆载引起的隧道附加荷载,通过最小势能原理求解隧道纵向沉降、环间剪切力、错台量和转角,并研究不同堆载大小、堆载长度、土质条件对隧道纵向沉降及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测值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吻合,说明方法可靠; 2)堆载引起的隧道附加应力和沉降沿隧道纵向呈正态分布,堆载中心处最大,且与堆载大小近似成正比; 3)隧道环间错台量、转角及剪切力三者变化规律相同,在堆载中心处近似为0,但在中心两侧急剧增大; 4)随着堆载长度的增加,隧道沉降量相应增大,但增大速度逐渐减缓; 5)不同土质条件对隧道堆载引起的隧道沉降量及沉降范围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地铁深基坑邻近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南京地铁9号线管子桥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地铁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为7.3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5.74 mm,隧道变形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隧道主体沿Y方向和Z方向产生的位移远大于沿X方向产生的位移;基坑开挖时,隧道敞开段与暗埋段会产生沉降差异,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沉降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众多深、大、长隧道的建设,软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日益突出。让压锚杆是一种治理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大尺度让压锚杆的结构及支护过程,并采用ANSYS软件验证大尺度让压锚杆弹性变形、滑动让压、杆体受拉3阶段的工作特性。采用基于Hoek隧洞挤压预测经验公式的概率分析方法和ABAQUS软件分别对让压锚杆的让压力和让压量研究,结果表明:1)锚杆让压力存在下限值,岩体抗压强度越高,下限值越低;2)让压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相同的让压量,二次衬砌压力降幅减小。利用大尺度让压锚杆的受拉阶段,实现"边支边让,先柔后刚",可有效控制围岩大变形,提高隧洞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