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缸、多缸、孰优孰劣? 到目前为止,国人见识得最多的是单缸摩托车,至多也只有V型双缸,这已很了不起了。事实是,发动机随摩托车的早期开发至今,除了典型的单缸外,还有双缸、3缸、4缸、5缸甚至6缸,以及V型、直立、并列、水平对置、四角布置、星型等多种型式。作为摩托车跳动有力的心脏,发动机都曾经、正在或将继续成为科技工作者研发的主流。单缸——这是摩托车最基本、最适用的发动机型式,以本田"超级幼狐"为典型代表,大多为50ml~90ml的小排量。单缸机(图1)的最大优点就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即使是多阀结构的单缸也  相似文献   

2.
《摩托车》2018,(11)
正时至今日,现代摩托车已经发展得高度成熟。在发动机型式方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单缸、V型双缸、并列双缸、水平对置双缸、并列三缸、水平三缸、并列四缸、V型四缸、V型五缸、并列六缸、水平对置六缸等,各种结构应有尽有;排量方面,从代步的50mL到超过2000mL的凯旋"火箭三缸",细分成数十个不同排量车型;动力性能方面,最猛的川崎H2R峰值功率已经超过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20,(8)
正众所周知,巡航车经典的动力装置是纵置V2发动机,同时也有并列双缸、横置V2乃至V4发动机,但是采用并列四缸发动机的则极其罕见。当然,罕见不意味着没有,事实上,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本田就干过这事,推出了采用并列四缸发动机的巡航车X4。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以西尔维斯特·罗帕发明蒸汽动力自行车作为摩托车发展之路的起点,那么时至今日,摩托车的进化历史已有150年。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摩托车已经发展得高度成熟。动力装置方面,立式和卧式单缸发动机、V型双缸发动机、并列双缸发动机、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并列三缸发动机、水平三缸发动机、并列四缸发动机、V型四缸发动机、V型五缸发动机、并列六缸发动机、水平对置六缸发动机等,各种汽缸结构应有尽  相似文献   

5.
单缸、多缸.孰优孰劣?到目前为止。国人见识得最多的是单缸摩托车.至多也只有V型双缸.这已很了不起了。事实是.发动机随摩托车的早期开发至今,除了典型的单缸外.还有双缸、3缸、4缸、5缸甚至6缸.以及V型、直立、并列、水平对置、四角布置、星型等多种型式。作为摩托车跳动有力的心脏.发动机都曾经、正在或将继续成为科技工作者研发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冯瑛 《摩托车》2011,(1):58-61
本田早就放出风声,要推出与众不同的探险摩托车,搭载的不是司空见惯的单缸、双缸,而是破天荒的V型四缸。2010年11月,本田终于在米兰国际摩展上揭开了谜底,这就是首台V型四缸探险摩托车Crossrunner。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2004,(9)
本田CB125T款(如春兰、钱江、嘉陵、捷达、宗申等双缸125型摩托车)发动机,是双缸并列直立。由于发动机是双缸,当有一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时,发动机仍能启动、工作,但加速性能和动力性能明显下降。下面以春兰虎(豹)CL244FM发动机为例,谈谈其单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原因的检查与确定  相似文献   

8.
李长生 《摩托车》2004,(9):43-43
本田CB125T款(如春兰、钱江、嘉陵、捷达、宗申等双缸125型摩托车)发动机,是双缸并列直立。由于发动机是双缸,当有一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时,发动机仍能启动、工作,但加速性能和动力性能明显下降。下面以春兰虎(豹)CL244FM发动机为例,谈谈其单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原因的检查与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缸怪兽 在介绍主角GL700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该车所属的GL车系。GL是这个车系的日本抑或亚洲名称,在欧美国家为CX。该车系是本田首次采用V型双缸的车型,也是本田历史上第一款纵向排列的V缸车型。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2021,(6)
正曾几何时,细细观察当前国内街车市场,再比较下曾经以往的跨骑车市场,真是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艳感觉!曾经的千篇一律,已经被现在的万紫千红替代;曾经的125m L包打天下,如今已经发展到250m L、400m L、600m L、1000m L乃至更大的汽缸排量;曾经的风冷单缸发动机,已经进化为液冷并列双缸、V型双缸、并列三缸、并列四缸、V型四缸;曾经的国产车和合资车齐头并进的市场,变成了国产车、合资车、进口车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20,(9)
正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2018年赛季上,杜卡迪全新一代战马Panigale V4R首次出征。至此,搭载四缸发动机的"战马"一统江湖,参加比赛的本田CBR1000RR、铃木GSX-R1000、川崎ZX-10RR、雅马哈YZF-R1、宝马S1000RR等全部都是四缸机器!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叱咤风云、全面占据上风的是V型双缸跑车!  相似文献   

12.
马文龙 《摩托车》2012,(3):106-109
上个世纪80年代,本田在"世界上最艰难的比赛"达喀尔拉力赛中威名赫赫,特别是在1986~1989年间,连续夺得四届达喀尔冠军。帮助本田打下江山的,则是V型双缸赛车NXR750V和NXR800V。为了庆贺和纪念这一荣耀,本田在1989~2003年间,推出了"非洲双缸"XRV750 Africa Twin。  相似文献   

13.
<正>聊起现代摩托车,可能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高转速、大功率的多缸摩托车,其中最让摩托车爱好者们痴迷的就是四缸摩托车,特别是搭载横置并列四缸发动机和纵置V4发动机的车型。搭载这两种型式四缸发动机的车型也是丰富多彩:川崎"忍者"ZX-10R、宝马S 1000 RR等采用横置并列四缸发动机;杜卡迪Panigale V4、本田RC213 V-S等采用纵置V4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21,(6)
正我们知道,很多厂家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比如日本四大家最为熟稔的动力装置是并列四缸发动机,从本田的"火焰刀"到川崎的"忍者",从雅马哈YZF-R1到铃木GSX-R1000,无一例外搭载的都是高转速大功率的液冷、DOHC并列四缸发动机。宝马的经典传统则是"拳击手",这台历史悠久的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是宝马的特征标志。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2004年,宝马突然做出令人震惊的举措,打破自己的传统,一下子挺进日本厂家最擅长的并列四缸发动机领域,这就是横空出世的K 1200 S!  相似文献   

15.
莫琦 《摩托车》2023,(5):46-51
<正>近年来,“中量级”的概念被不断刷新,汽缸排量越来越大,不断挑战骑手的心理底线。川崎Z400搭载了汽缸排量399m L的并列双缸发动机,铃木SV650安装的是汽缸排量645m L的V型双缸发动机,雅马哈MT-09武装了汽缸排量847m L的并列三缸发动机,杜卡迪Streetfighter V2把汽缸排量推至955m L……但是,这些都还不够!这次,Suzuki(铃木)又是不走寻常路,凭借一台999m L并列四缸发动机杀入中量级NK头部阵营!  相似文献   

16.
<正>在超跑领域,向来是日本四大家的当家发动机以及宝马的并列四缸发动机、杜卡迪的L型双缸发动机、阿普利亚的V型四缸在火拼。但是,从2018年起,杜卡迪突然转向,放弃了L型双缸,改用上全新推出的V型四缸。而且,这台V4发动机排量达到了1103m L,可在转速13000r/min时爆发最大功率157.5k W,扭矩则为124N·m(10000r/min),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超级跑车!对此,阿普利亚显然不会等闲视之,立刻予以强势反击,将麾下超跑升级为RSV4 1100 Factory,以更强的动力盖过了杜卡迪,显示卫冕V4超跑王者的强大决心!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2014,(15)
滑胎车(Supermoto)起始于单缸越野车,混搭了越野车与公路车,装上了公路车的轮辋、轮胎、制动系统等装备。既然诞生,就有其相应的发展。双缸滑胎车相继问世,如Aprilia Dorsoduro 750、Ducati Hypermotard、KTM Supermoto 950等。现在,第三波冲击来了,这就是MV Agusta激情似火的并列三缸Rivale 800。  相似文献   

18.
董林 《摩托车》2012,(21):104-105
这次向大家介绍Honda的诊断系统故障代码。此套代码几乎适合所有装配了并列四缸发动机的Honda摩托车,只有部分代码适合V型双缸摩托车,如VTR系列。此外,踏板车的故障码在此就不多说了,因为踏板车有很多特殊的故障码。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厂家在生产性能出众的跑车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考虑用并列四缸发动机作为首选动力装置。因为,并列四缸发动机确实拥有很多优点,结构紧凑,运转顺畅,与缸数更少的大活塞发动机相比可以飙出更高的转速,适合高转速大功率输出。但是杜卡迪坚持改进其L型双缸发动机,而且得益于超级摩托车的比赛规则,双缸发动  相似文献   

20.
蓝勇 《摩托车》2011,(3):100-103
851最早于1987年面市。此前,杜卡迪虽然曾经称雄过赛场,但是随着对手特别是日本高转速大功率的并列四缸强劲崛起,杜卡迪的风冷、每缸2气门L型双缸已经变得竞争力很差。随着新东家卡吉瓦注入资金,杜卡迪新研发的水冷、每缸4气门L型双缸,让851成为犀利的竞争武器,有力地回击了咄咄逼人的东瀛武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