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欧Ⅱ标准.2005年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关键词。摩托车生产企业为何如此重视欧Ⅱ达标呢?依愚之见。实施欧Ⅱ排放标准。对于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而言.至少会带来环保和节能两大好处。在环保上.以一辆普通的125ml摩托车为例.实施欧Ⅱ标准后.每辆摩托每年会少排放1.13吨一氧化碳.如果以100万辆摩托车计算.且每辆车年行驶3万公里。使用寿命为5年.这100万辆摩托每年会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量近113万吨。如果全国摩托车都达到欧Ⅱ标准.每年会少排放1500万吨一氧化碳。在节能上.实施欧Ⅱ标准的摩托.除了性能比欧Ⅰ更好外.还能降低油耗.道路综合耗油一般要降10%左右。不言而喻.作为摩托车生产企业对于实施欧Ⅱ标准的重视.不仅是一种适应国家关于“各个机动车生产企业应在2005年6月30日前的一年过渡期内合理安排制造、进口计划。  相似文献   

2.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在产摩托车已全部达到欧Ⅱ排放标准(国家二阶段排放标准).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凡达不到国家机动车二期排放限值(简称国2标准,相当于欧Ⅱ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今后,不能达标的摩托车将禁止生产.据介绍,新标准实施后,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值将从目前的13g/km降低到5.5g/km,碳氢化物的排放限值也从3g/km降低到1.2g/km.  相似文献   

3.
轶名 《摩托车》2006,(1):50-51
一、电喷概述为切实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公告,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的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开始实施相当于欧Ⅱ排放标准的摩托车排放标准检测,7月1日起不准生产和销售达不到欧Ⅱ排放标准的轻便摩托  相似文献   

4.
中国摩托车工业曾在20世纪90年代显著增长,从1992年的摩托车需求量200万辆增长到2004年的1 4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产量的一半。以前这些车辆在设计阶段不会去有意识地控制尾气排放量,这从客观上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从2005年开始,中国摩托车生产厂家生产的车辆要实施欧Ⅱ排放标准。这项规定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将直面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生产准入、统一合格证、降低消费税、欧Ⅱ排放标准等.建设集团在通过摩托车生产准入认证后,加快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确保7月1日前所有在产车与新开发车型达到欧Ⅱ排放标准而拿到市场销售通行证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广东大福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福摩托、豪达摩托、双健摩托出产车型均已达到欧Ⅱ排放标准,并有部分摩托车陆续正式下线,其所具备的足够的技术革新能力,使大福欧Ⅱ产品实现了全国同步上市.……  相似文献   

7.
司辉 《摩托车》2005,(3):16-16
摩托车行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新定型摩托车已开始实施第二阶段型式核准试验(相当欧Ⅱ)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摩托车开始实施第二阶段排放生产一致性检查。各摩托车企业加快了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采用最多的技术是化油器的精确控制、三元触媒催化转化器、空气补气系统及电喷技术等。新技术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以三元触媒催化转化器为例,每辆摩托车约需增加成本100元左右;摩托车应用电喷技术,每辆摩托车约需增加成本500元~800元。电喷技术主要用在中大排量摩托车上,由于成本及市场等问题,还未真正批量进入市场。根据目前获得北京…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摩托车产量从1999年突破1000万辆至今持续多年保持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根据比较可靠的统计信息,国内摩托车的实际保有量是8000万辆。摩托车因为轻巧方便和价格低廉成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关注的主题,今年我国开始实施排放第2阶段标准(相当于欧Ⅱ标准),在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控制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重要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摩托车排放标准及法规简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欧盟摩托车排放法规欧Ⅰ、欧Ⅱ、欧Ⅲ阶段排放限值和实施日期;日本现行及最新摩托车排放法规限值和实施日期;中国大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实施日期;中国大陆摩托车排放标准与欧Ⅰ和欧Ⅱ法规的差异;北京市地方摩托车排放标准;台湾省Ⅰ、Ⅱ、Ⅲ、Ⅳ期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将直面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生产准入、统一合格证、降低消费税、欧Ⅱ排放标准等。建设集团在通过摩托车生产准入认证后,加快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确保7月1日前所有在产车与新开发车型达到欧Ⅱ排放标准而拿到市场销售通行证便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广东大福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福摩托、豪达摩托、双健摩托出产车型均已达到欧Ⅱ排放标准,并有部分摩托车陆续正式下线,其所具备的足够的技术革新能力,使大福欧Ⅱ产品实现了全国同步上市。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为降低油耗,节约能源,我国将对新生产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的相关标准已于近日通过专家组审定。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污染物是指从燃油系统中排放的燃油蒸气,摩托车排放的污染物中约20%的碳氢化合物是通过燃油蒸发的形式排放的。以我国摩托车保有量7000万辆(截至去年底)、日行驶50公里计算,每年摩托车燃油蒸发量高达33.2万吨,其能源浪费不可小视。按照新标准,摩托车采取燃油蒸发控制措施,或加装燃油蒸发控制装置后,每年可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2007,(3):87-87
重庆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近日称.国内第一款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骑式摩托车在重庆建雅下线。这款车将陆续批量出口欧洲市场。这款摩托车是一款排量为125mL的骑式摩托车.其最大的特点是大幅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在环保方面达到欧Ⅲ排放标准。这款摩托车目前不在国内销售,而是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2007年.建雅将在国内销售的摩托车上采用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1 摩托车企业应认真实施"国Ⅲ"排放标准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1.528亿辆,其中汽车5350万辆,摩托车8350万辆,若考虑尚未注册的摩托车和所谓的燃油助力车在内,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中国摩托车业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就在这一年,国家加强了对摩托车行业的宏观调控,生产准入认证的执行,欧Ⅱ排放标准的实施,使中国摩托车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浅析摩托车二次进气的匹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日.国家执行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法规将进入第二阶段.即俗称的欧Ⅱ标准,因此.各摩托车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摩托车的排放污染物。目前降低摩托车排放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采用电喷发动机.但成本较高;二是采用二次进气或触媒消声器,但单独使用效果都不是很好;三就是采用二次进气加触媒消声器.这种方法能够使排放污染物达到欧Ⅱ标准且经济实惠.正在摩托车行业中逐步推广。本文就是以铃木125越野车为例对二次进气降排放的匹配技术展开分析.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起,国Ⅲ排放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届时国Ⅱ标准的汽车和柴油车都将禁止销售和挂牌。国Ⅱ标准是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限值的要求,相当于欧Ⅲ标准。环保部表示,汽车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所有车型的环保生产。环保部门会加大检查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和弄虚作假的企业,将依法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技术》2005,(8):56-56
意大利环保部门近日宣布,将投入2500万欧元(3250万美元)用于鼓励低污染轻型摩托车的使用。目前,意大利有1240万辆在用轻型摩托车,其中只有10%能够达到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欧II排放标准。从今年5月1日起,凡购买达到欧II标准的轻型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对于众多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来说是多事的一年。国家正式实施"欧Ⅱ"、"一车一证"两大行业管理政策,导致了全行业市场价格体系重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批二、三线品牌激流勇退,一些知名品牌也成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真所谓"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切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感慨和思考。中国摩托车工业现状如何,中国摩托车企业该如何发展?笔者就此采访了隆鑫工业集团副总裁、隆鑫事业部总经理闵立志先生。笔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一个认识上的失误,就会带来行动上的失策,这说明认清形势的重要性。你认为在2006年我们应如何关注行业发展的态势及带来的市场机会呢?闵总:关注目前行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会,主要应从下面三个方面着眼。一是国家通过2004年的《目录》和《公告》的出台,2005年的"一车一证"、"欧Ⅱ"达标,2006年又提出达"欧Ⅲ"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至2009年形成3家~5家年产量在100万~200万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的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目标,以及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企业,扶植有发展后劲的中型企业和加强摩托车的知识产权开发力度,以科技提升摩托车的市场竞争力,摩托车企业走强强联合道路四项政策,加  相似文献   

20.
在欧Ⅱ排放标准实施阶段,采用空气稀燃、强化燃烧、充分燃烧技术,废气利用、节油减排等,可大大降低摩托车排气中有害成份CO和HC含量,以满足欧Ⅱ排放法规的要求."挑战者"空气稀燃装置采用在机前机内空气稀释、强化燃烧、充分燃烧技术,节油减排性能优于二次空气阀,成本上低于催化器方案,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