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消除刷苗螺旋对称排列滚刷滚扫式清扫车的盲扫区域,提出了消除盲扫的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滚刷转速与清扫车行进速度的比值临界值;提出了盘刷转速与清扫车行进速度的比值这一比例系数k,建立了滚刷转速、清扫车行进速度与垃圾抛射速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k、接地角β及抛射角θ之间的规律;利用刷苗螺旋升角φ、滚刷转速和清扫车行进速度可以得到垃圾在z轴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杆机构曲线轨迹具有一段近似直线部分的性质,创新地设计出能够模仿人力清扫垃圾的扫地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翻斗机构的创新设计,使翻斗有规律的间隙性翻转,实现对垃圾的有效转移;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设计出一款新型轻便垃圾清扫车;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完全满足预期设计目标,可以实现大区域、混合垃圾的有效清扫.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电动车辆对驱动电机转矩和转速的要求,以一电动车辆为例,选定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利用MATLAB中电气模块SimPowerSystems建立电机及其控制器仿真模型,设计了包含转速PID和电流滞环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根据整车三维实体模型中硬点位置,在ADAMS中建立了整车机械仿真模型.通过MATLAB...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电动车辆对驱动电机转矩和转速的要求,以一电动车辆为例,选定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利用MATLAB中电气模块SimPowerSystems建立电机及其控制器仿真模型,设计了包含转速PID和电流滞环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根据整车三维实体模型中硬点位置,在ADAMS中建立了整车机械仿真模型。通过MATLAB及ADAMS联合仿真,分析了电动车辆的动力性(最大车速、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对研制的样车进行了测试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电动车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动车组牵引电机的控制算法中速度信号的获取方法在工艺安装、电磁兼容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动车组牵引电机控制算法,摆脱了原有控制算法中对速度信号的依赖,即通过建立转子磁链观测模型和转速估计数学模型,对动车组的牵引电机进行矢量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LGTD200Y型公铁两用电动牵引车为对象,提出了基于4台直流无刷轮毂电机的控制方案,给出控制器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全轮转向方式,利用低速转向模型,计算了电子差速过程中随着转向角的变化四轮速度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滑移率/拖滑率与转矩的调节问题.给出了直线运行时四轮车速的协调方案,研究了电动牵引车转向与加减速处理方案.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电动牵引车控制器设计合理,电子差速控制策略正确,能够满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牵引车的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动车桥中电机控制系统开发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速环、电流环双闭环PI控制的电动车桥驱动控制策略。以电动车桥的核心驱动部件——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双闭环PI控制的仿真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以单片机STM8S105S4为中央处理器开发了电动车桥驱动控制系统。试验测得稳定转速与目标转速相接近,说明采用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使滚刷式清扫车能在行驶和作业2种模式之间准确平稳转换,提出了一套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升降装置。运用UG建模并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进行运动学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机构能够达到滚刷迅速准确升降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尔夫球的射程问题.通过对初始速率、旋转速度及抛射角等多种能够人为控制的因素对射程影响的模拟与分析,得到了这些因素影响射程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自行搭建的销-盘试验机上进行自激励振动条件下的滑动摩擦试验,通过销-盘的摩擦运动来模拟轮轨间的平均接触应力。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盘试件摩擦面的波状磨耗尺寸,得到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盘试件摩擦面的波状磨耗曲线。运用功率谱法对摩擦面的波状磨耗进行分形描述,根据功率谱指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计算不同试验条件下波状磨耗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转速、法向载荷、转数等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法向载荷下,利用功率谱法求得的分形维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转速下,分形维数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转速和法向载荷下,分形维数随转数的增加而减小;盘试件摩擦面波状磨耗的分形维数为1.79~1.92,分形特征显著,分形维数越大,盘试件摩擦面波状磨耗越严重,波状磨耗波长越长。利用功率谱法求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可用分形维数定量描述摩擦面的波状磨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沥青摊铺机摊铺聚合物混凝土一次成型的设备配套与工作参数,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研究,探讨了主要设备、辅助设备与主导设备之间的匹配关系与方法,确定了摊铺作业参数的合理范围,建立了搅拌站、运输车与摊铺机合理配套的计算公式,并以机械富裕系数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一次摊铺成型机械设备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摊铺机作业时存在着与振动参数相应的门槛速度,只有摊铺速度低于门槛速度时,才能一次摊铺成型;应用机械设备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符合约束条件的机械设备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电动转矩定向差速器在转矩定向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电动转矩定向差速器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电动转矩定向差速器的机构设计及其特性分析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采用速度图法表示出最简单的电动转矩定向差速器机构的所有类型,分析了各构型中各构件间的转速和转矩的关系。通过对各构型中需求的电机转速、电机转矩放大系数G的对比分析筛选出较优的构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轴荷动态称重系统在载荷任意位置加载时的称重精度,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卡尔曼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分析均载与偏载下纯位移称重算法输出的称重数据,建立位移与车厢姿态角度关系的车厢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位移与角度的卡尔曼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实车数据采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与单一位移称重算法相比,平均称重准确率提高了2.7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距离高度显示器模式激光雷达的尾涡探测与反演精度,提出了基于涡核区域分割的机场激光雷达最佳选址求解算法,研究了激光雷达横向和纵向安装位置对尾涡反演精度的影响;考虑尾涡消散和下沉影响,建立了激光雷达动态回波数据仿真模型;推导了尾涡区域分割径向距离公式,根据区域分割后的速度极值点确定了尾涡涡核位置;对涡核位置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 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 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 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 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 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 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 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 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 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 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 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 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为试验设备,以销盘滑动磨损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干摩擦试验条件下的材料磨损量与载荷、转速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磨损量与载荷、磨损量与转速服从指数关系.该试验研究为建立摩擦学数值仿真关系模型提供一种重要的试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引入速度误差作为状态变量,建立起直流电动机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利用状态反馈实现闭环系统的零极点任意配置的方法获得直流电动机状态反馈矩阵,实验结果表明,它成功地减小转速退饱和超调, 使系统获得了优良的跟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