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2020,(7)
柴达木沙漠具有高寒气候、生态脆弱、盐渍土及风积沙普遍存在、戈壁滩分布广泛等特点,公路路基填料抗水流冲蚀能力差,属水毁频发区域。为减轻公路水毁危害,通过研究6条代表性公路的水毁治理工程及设计文件发现:(1)路基水毁主要为4种形式,即边坡冲刷(溃坡、滑塌、护坡水毁)、沿河水毁、路基冲毁、泥石流及泥沙上路;(2)公路设计应首先满足高寒气候、盐渍土地区、风积沙地段特殊的设计要求,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排水体系设计;(3)体现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理念,注重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的配合设计。根据上述3条原则,最终编制完成《高寒高海拔沙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指南由基本规定、"非产流区"设计流量计算、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路面内部排水、路界地下排水、排水体系设计等8个部分组成,汇总整理了近年最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指导该区域公路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山区公路水毁路段灾害快速评估难题,以甘肃省南部片区公路水毁为工程背景,通过查阅公路相关规范、标准、已有工程实例,制定了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水毁工点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标准;结合其经济损失,拟定了单个工点水毁评价分析模型;并在单个水毁工点评估基础上,针对水毁公路等级、水毁密度、灾害类别,拟定了相关系数,初步提出路段评价分析模型,通过大量水毁路段数据,不断测算、修正、优化模型,提出了更为实用的路段评价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发生的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水毁路段灾害评估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为公路应急抢险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依据,可供类似公路路段水毁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区公路排水问题及水毁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山区公路排水调查,提出了公路排水存在的问题,并对公路排水系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小桥涵)的各种具体水毁形式及产生原因分析列表。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易于水毁的4个特征,水毁4种典型方面,3个须解决的关键的水力学问题。这些公路排水的水毁问题的经验总结,对减少山区公路排水的水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区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灾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公路路基排水设施调查,提出山区高速公路排水设施水毁灾害形式,存在水毁频率最高的“三关键”水力学问题。确定公路排水设施水毁评价。四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将递进的“四层次”过程评价与层次系统模糊评价结合、水毁敏感点评价与排水系统评价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排水系统孕灾环境危险性、易损性评价具体的指标体系,水毁经济价值与工程防治措施效益计算方法,及小桥涵敏感点抗水毁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公路水毁主要是公路本身因缺乏抵御洪水和雨水侵蚀的能力而遭到破坏。陕西省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公路水毁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从1975年到1987年的13年间,损失金额高达3.02亿元。其中尤以1981年、1983年、1987年三年最为严重;其直接损失分别达7332万元、4600万元和6442万元。由于公路水毁恶性循环,损失严重,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其抗洪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水毁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牡丹江市的全区养护线路为2201.4km,其中沙石公路2014.6km,占全部养护公路的95%。现沙石公路路面的主要养护办法是铺装磨耗层,全区每年用于铺装磨耗层的沙、土料为552620m~3。担负着运输沙、土材料的主要设备是汽车,其平均运距为10km左右。除此之外,还担负着抢险,如水毁、雪阻紧急状态下的物料运输工作。全区共有养护公路用大型货运汽车50台,养路机械,如自行液压式平地机3台,装载机5台,小型拖拉机98台,以及其它设备。 机械设备是实现养路机械化的物资基础,是保证完成各项养护任务的主要生产工具,因此必须管好机械设备,更好地为养护公路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7.
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所占比重很大,特别是在山岭重丘区更是如此。如何管好水毁修复工程,以较少的资金,快速修复,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公路养护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水毁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地、市公路总段的公路养护经费每年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公路总段编制具体年度计划,水毁工程及其经费单独列出,并由公路总段一级统一掌握和使用。如此,在统筹安排,计划管理方面确有较好的效果;但它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高等级公路路面排水设计与一般公路路面排水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超高路段。结合佛开、广肇、新台高速公路及番禺市金山大道、澄海市金鸿公路等一级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实践 ,介绍高等级公路超高段路面排水设计的一些沿革及设计构想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辛口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于最近召开了处理平原公路阻水会议。会议认为,几年来全省公路建设有很大发展,对构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国民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公路与水利部门相互联系与配合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曾发生公路抬高路基影响排水,或该修的桥涵没有修,或已修的桥涵排水量小,不适应排水需要。为了与水利部门的配合好,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平原治水的方针和公路建设服从排水,治水兼顾交通畅通的原则。拟定了处治阻水公路路基的六条原则:一、受水面积较小的坡洼地段,可以结合挖沟,修建小桥涵排水通畅。二、受水面积较大的坡洼地段,根据自然流势,在最低地段,降低路基,修建过水路面。三、受水面积很大的坡洼地段,可以在最低处结  相似文献   

11.
公路路基的水毁实际上就是指公路沿线的相关工程设施因为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受到一定程度损坏的现象。实际上,对于公路路基来说,水是天敌,也就是说水对于路基的摧毁作用是最为致命的。但是水毁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一些山区,水毁基本上每年都会造成大量道路的损坏甚至是摧毁,轻者则是影响到正常的交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桥梁冲毁或者是交通的完全中断。总之,其后果,以及其导致的损失都是非常之严重的。正是因为这样,该文对公路水毁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予以论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路面水毁一直是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路面表面及路面内部排水实际,提出排水设计的原则及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隧道围岩地下水贫富状况定性分级方法。通过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和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区道路在我省现有道路中约占70%。近几年来,由于洪水较大,某些地段常被冲毁,其中以沿溪线最为严重。今后我省公路发展重点,仍以山区为主。因而总结这些区域的道路水毁原因,对改善提高道路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将根据近年来水毁的情况,探讨沿溪线路基采用何种洪水频率作为设计高程的  相似文献   

15.
马洪宽 《公路》1989,(9):42-44
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县乡公路大多数是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一般均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这一建筑形式。尤其是山区公路,因为沿途石料来源较广,材料价格低廉。虽然这种路面使用周期较短,只限于运输量较少的山区公路,但鉴于目前财力现状,泥结碎石路面在现有公路总量中仍占有很大比重,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应力求在养护中提高泥结碎石路面的技术状况,以增强其抗灾和通过能力。我县地处川北山区,大都为山岭地带,县乡公路有778.9公里。这些公路由于在新建时需用急、时间紧、资金少,大都未按设计规范标准施工,因此,道路排水构造物少,路面底层块石厚度不够,面层碎石铺筑质量差,  相似文献   

16.
干湿循环作用下水对膨胀土路基破坏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8组膨胀土路基模型试验,对广西南友路宁明地段中等膨胀土和湖南常张路慈利地段弱膨胀土,在90%压实度条件和不同排水边界条件下,分别模拟路基在积水、阴天、日照、降雨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路基的破坏形式、水对膨胀土路基破坏作用机理等,这对膨胀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保护路基、路面和构造物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水毁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环境气候地质条件,分析传统排水系统水毁破坏现状,归纳出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的破坏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利用软管材料代替传统防冲槽的新型管式急流槽公路排水系统防治方案;同时研究了确定管式急流槽尺寸和设计方案的公式;最后将其实践应用于省道305北夏线的公路排水设施修复。研究发现:第一,黄土湿陷性和短时强降雨是导致排水设施损坏的主要诱因;第二,传统的急流槽排水设施在设计纵坡、排水能力与汇水面积不匹配、施工质量和维护等多方面存在缺陷;第三,新型管式急流槽在整体稳定性和排水能力方面能够有效抵抗黄土水蚀破坏;最后通过降雨周期(24个月)的实践和监测,新型管式急流槽在遭受12次中雨和3次强降雨条件下依然运行良好,说明消能减冲、管式急流槽和护坡三者相结合的排水措施是合适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处在湿陷性危害地区的公路排水设计方案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湖北英山养路段,几年来对水毁防治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狠、抓得好。因此,虽然公路修通不久(1958年修通),基础薄弱,但从未造成严重水毁。每年的水毁防治工作,除抓清沟排水、整修桥涵外,还着重地抓稳定路基。稳定路基的主要方法就是抓草皮护坡,草皮护肩(路肩):一、草皮护坡1.满植草皮护坡:将它处的草皮,移植于填方边坡上,整个边坡面积栽上一层,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填方、新路基、及草皮来源较多的地段。其效果好,但不够经济。如芭茅较多地区,满植芭茅也很好。2.花植草皮护坡:将草皮栽植成鱼鳞形、方格形……等,适用于小填方或挖方上坡,对缺草地方这种方法更现实,它费工少非常经济。另一种花植办法是:对特别缺草地方可切挖较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公路复合型排水构造物的构造、优点,进行了效益分析,并提出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牧  刘明 《公路》1992,(4):7-8
1991年入夏以来,由于连降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致使我省13个地市、59个市县遭受严重水灾。截止1991年8月18日统计,县以上列养公路有94条遭到不同程度水毁,40条一度中断交通。共水毁路基486km,土方98万m~3;水毁路面599km,面积296万m~2;全毁桥梁47座,775延米,局部毁坏桥梁191座,6045延米;全毁、局毁涵洞1184道。水毁设施之多,程度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