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清珂  董增前 《汽车工程》1995,17(3):137-144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研究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及求解方法,编制了汽车动力学性能计算机仿真程序(ADPCSP),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Summary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a special teat facility is establish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ince the catenary is difficult to be modeled by a hardware teat facility indoor, a mixed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in which the pantograph is an actual one but the catenary is just an input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Bayed on setting up the hybrid simulation teat device of the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ystem under overhead equipment with variant parameters is analyzed for different speed. The effect of the presag and the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contact wire on current-collection has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汽车二次碰撞过程中人体的响应特性,以某车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ADYMO软件进行了乘员约束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该车型的实车100%覆盖率的刚性固定壁障碰撞(车速为48km/h)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假人在整个碰撞过程中的运动均受到较好的控制,其运动主要发生在汽车行进方向;假人自始至终均保持在车舱内,身体所有部位都没有运动到车外;头部与车身内部的坚硬表面也未发生碰撞,该车型具有良好的乘员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4.
全局耦合消扭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全局耦合消扭悬架的原理和结构,利用ADAMS建立了装备有该消扭悬架的车辆模型,对其消扭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消扭悬架在能有效地减小对车身的扭转,降低轮荷最大值,改善车轮的垂直载荷的均匀性,改善车辆的接地性能,不会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某V8增压柴油机曲轴轴系动力学与轴承油膜动力润滑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相应试验数据进行校核。通过耦合仿真计算获得各质量点扭振角位移和共振频率,以及轴承载荷、轴心轨迹、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摩擦功耗等参数。结果表明,主轴承5润滑性能最好,主轴承4则最差。与不考虑油膜动力润滑的计算结果对比,自由端扭振角位移幅值降低9%,扭振附加应力最大降低10.8%。  相似文献   

6.
根据模态相似原则建立某轻卡简化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利用声学模态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确定发动机为驾驶室振动的激振源之一,在完成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之上,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研究驾驶室在发动机激振频率下,室内声学环境的变化过程,提取主要节点的计算结果,做相应分析,对室内声学特性改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ADAMS双横臂悬架专用仿真分析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ADAMS/View二次开发平台,利用ADAMS提供的cmd语言,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专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块。该模块能以菜单和对话框为人机交互界面自动完成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动力学建模,根据输入的工况条件自动完成动力学分析,在分析结果中自动实现有关数据的提取、管理和显示。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系统的正确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易实时车辆动力学系统模拟器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所研制开发的车辆的动力学模拟器,这一系统集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机动画技术、人机操纵界面一体,再现了实际车辆的运动情景,借助于这一系统为研究人机系统及其它涉及人机系统的控制提供了环境与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欣 《汽车工程》1998,20(3):171-175,192
本文介绍了机-电-液一体化动态仿真传动试验台的系统结构及性能特点,讨论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及恒转速控制的原理和基本规律,对部分试验和理论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研究了等油量和等空燃比条件下柴油机性能随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油量下,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海拔3000m以内中高转速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拔4000m以上标定转速下增压器超速,海拔5000m,900r/min时发动机因空燃比过低而无法运行.等空燃比下,同0m海拔相比,海拔5000m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7.2%,扭矩平均下降近40%,动力性下降严重.等油量或等空燃比方法不符合我国高原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新的柴油机性能高海拔修正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土木专用非线性及细部分析软件Midas FEA建立一联3×35m斜腹板宽箱梁桥的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根据实际施工顺序及成桥状态对全桥进行各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仿真分析,为此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在室内模拟汽车道路制动试验的测试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作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实验教学的设备,亦可作为开发ABS的前期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私家车总量仿真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例,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城市私家车拥有量发展问题.剖析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建立流图,通过VENSIM平台构建SD模型,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公交优先"的政策背景模拟私家车总量发展趋势,并根据2008奥运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研究了长期实行该制度将对城市机动车和私家车拥有量未来变化造成的影响,为合理控制私家车总量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模型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北京市私家车数量仍处于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期,并未达到规模峰值,需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关注和必要控制.而相对于车辆限行政策,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可有效限制私家车总量,且不会随时间产生负面影响,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合理的理论假设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精细的牵引车-半挂车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此模型,针对6×4牵引车拖挂2轴半挂车列车的折叠、甩尾、倾翻及转向瞬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并对各工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车辆在各种危险工况下的运动状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牵引车-半挂车列车的性能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纯电动车作为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整车动力性参数对动力系统进行了选型,并利用先进的整车模拟软件Cruise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利用Cruise搭建了一个纯电动车模型,并利用原车数据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车动力性能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纯电动车选型的动力性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纯电动车的前期开发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6.
吝满盈  张喜玲 《公路工程》2009,34(2):124-126,164
基于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理性分析了其应用现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结合混合动力车工作原理,从动力系统、底盘、整车电子电器等方面,详细说明传统轿车改制成混合动力车所涉及到的整车技术。  相似文献   

18.
广州新光大桥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温度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维瞬态温度场理论,建立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施工工艺的影响,对广州新光大桥主墩承台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研究了温度场在承台内部分布和随时间变化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方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STAR-CCM+软件建立了除霜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某款车型2种方案的除霜风管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确认方案2优于方案1.对方案2前风挡玻璃霜层厚度进行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在20 min时A区、A’区霜层已经有90%以上除尽,35 min时B区霜层已经超过95%除尽,满足GB11555-2009法规要求.试验结果中霜层的融化趋势和分布与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结果精确性.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网对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有显著作用,并可降低压折比,尤为突出的是其弯曲疲劳性能和冲击韧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