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学员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对于提高调度学员非正常情况下应急调度指挥水平,保证高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调度学员培训现状本文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应急培训模式和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方式。结合因子分析法评价演练培训参与人员的演练表现,得出演练人员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该评价方法从较多指标中寻找共性,减少了评价指标的数量,更具有总结性和概括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试运行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从调度的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Fuzzy-AHP方法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的综合评价。研究其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与方法,使其达到系统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反应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定义了一些新的变量,最后通过分析SPSS软件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级行政单位物流发展状况为样本,构建物流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11个省市的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降维找到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得到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进而得出各省市物流发展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论文在获取路域区域不同环境生态原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路域原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的生态原貌(本底)和退化程度进行了综合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复杂系统评价分析,所探讨的高铁生态本底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于高铁选线、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高铁建设生态恢复及重建工作,建设绿色美丽高速铁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此以长益城际铁路为例,对高铁路域区域生态本底和退化程度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高铁路域区域生态本底评价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来进行系统评价分析;(2)正常和轻度退化的高铁路域区域地段,适宜修建高铁,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和充分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措施;(3)严重退化和已经恶化高铁路域区域地段,必须绕行;(4)该研究成果对于高铁环评和环保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从观测数据中获取主要信息的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它用很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有观测量,以寻找原观测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且不损失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并且客观地确定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尤其是对于大样本、多参量的情况,该方法简捷而有效。文章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和它在地铁风机运行经济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提出的地铁风机运行经济性的综合评价函数,为地铁风机的运行、管理、状态监测与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定义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度;以此为基础,建立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方法。以上海为例,对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实例研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运营工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提速干线上编组站近年运营状况。应用因素分析理论,分析编组站运营指标构成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规律。发现车流量波动对中时的影响不明显;影响中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有调中时和无调比;非生产性停留时间是有调中时和每车停时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多项评价指标,根据近期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若干编组站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各编组站的主成分及综合得分,以此可掌握编组站的运营状况,并发现货车工作量和中转车运用效率是衡量编组站运营绩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货车周转、提高编组站运营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铁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剖析生态环境价值和绿色技术,系统分析“绿色铁路”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及其评价系统。 研究方法:分析现有的指标体系框架模式,运用专家评判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进行识别和筛选,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绿色铁路指标权重。 研究结果:建立了绿色铁路模糊综合评判的框架和步骤,对绿色铁路专家评判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绿色铁路评价体系提出权重确定和综合评判的方法和思路。 研究结论:绿色铁路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理念,其核心内涵是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自身优势减少并最终实现对生态环境不产生负效应,避免人类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以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