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涎流冰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涎流冰的防治处理措施,为保证冬季寒冷山区公路安全运营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新疆、内蒙以及东北等寒冷地区流涎冰病害广泛分布,这也是寒冷地区道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它会造成水毁、塌陷、裂缝、板块破坏、边坡塌陷、滑坡、剥落、路基失稳等道路病害,对道路安全及畅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道路涎流冰病害进行调查,对本道路存在的涎流冰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那曲至嘉黎公路为例,分析高原地区涎流冰对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危害,并根据高寒地区涎流冰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绕避、阻挡、排导、加高路堤等各种有效治理措施,为高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涎流冰的勘察要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公路涎流冰勘察要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涎流冰的防治工程措施,对指导涎流冰地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提高涎流冰地区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磊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207-208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工程地质病害,它导致路基冻胀、失稳,毁坏路面,破坏桥涵构造物,造成交通事故,危害很大.总结了新疆公路涎流冰治理的经验,并提出防治涎流冰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藏公路涎流冰基本特征与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工程地质现象。在西藏地区冬春季节集中出现,而且分布较广,在东部山区尤其严重。从涎流冰的形成及成因中不难发现,西藏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决定了西藏公路涎流冰具有全地域性、病害规模大等基本特征。涎流冰在路面上形成几十米以至数百米的冰面,形成交通安全的黑点,而且经过多次冻融又对路面和构造物形成冻融性破坏,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文章针对西藏公路涎流冰的基本特征与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寒冷山区高等级公路涎流冰形成条件的分析,阐明了形成公路涎流冰病害的主要因素及其危害,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经济,合理有效地防治公路涎流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涎流冰是川藏交通廊道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灾害。通过卫星图像判识和现场调查表明,川藏公路涎流冰以坡面溢流型为主。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地形、透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及渗透性等对涎流冰形成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负温条件下当地下水出露或地下水浅埋(一般地下水位小于冻深)时涎流冰就会形成。负地形因利于地下水汇集而更易于形成涎流冰。涎流冰形成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冻结过程中冻结层逐渐封闭为整体,孔隙水压力呈先线性增长、后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直至稳定。地下水位越深,冻结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长;孔隙水压力越大,间接说明涎流冰的形成与冻深有关。含水层渗透性越好,相同条件下形成涎流冰的时间越短,形成的涎流冰规模越大,地下水孔隙水压力越高。含水层厚度越大,涎流冰规模也越大,但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相对降低。试验结果表明,负地形、地下水浅埋、含水层厚且渗透性好,是形成大规模涎流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公路边坡病害治理的轻型支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基工程》1999,(2):58-61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寒地区公路施工,阐述了“冰包”(涎流冰)形成的机理,并结合长期治理“冰包”的实践方法,提出了治理“冰包”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洋条公路隧道病害分析与整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公路边坡病害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芙林  刘惠波 《公路》2003,(12):120-124
概括青海省公路沿线边坡病害的基本特征,并在整治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总结边坡病害治理的措施和原则,为青海公路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渗水病害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沈国平 《公路》2000,(4):38-41
地海南环岛公路沥青路面渗水引起的公路病害的分析,提出了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加强多雨地区沥青路面排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山区公路在施工中或通车运营过程中发生高边坡失稳问题,拖延了工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边坡病害主要为崩塌、滑坡、错落和坍塌等四种类型。针对边坡病害治理,国际岩土学会分为四类,目前国内边坡治理比较灵活,文中提到了一些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17.
黄立度  席元伟 《公路》1992,(5):42-44
一、前言新疆通过盐渍土地区的干线公路有数百公里,公路路面由于盐胀破坏,出现鼓包、波浪、裂缝、坑槽.在病害严重的路段,波浪的峰谷相差20多厘米,裂缝宽达10cm以上,新疆交通科研所对盐胀病害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措施的研究已长达十余年.根据研究成果我们对314国道K573~K593的20km严重盐胀病害路段进行了改造治理,改建使用四年后,效果良好,经实测车辆时速平均提高29km.每公里每年运输经济效益达16.5万元.该项工程设计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勘测设计二等奖.本文根据这一改建工程,着重谈谈我们提出的治理盐胀病害的旧路改造结构图式(图1)和新建路段的路基路面结构图式(图2)以及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我国北部高寒地区,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由于受冻土等因素的影响,公路管涵破坏十分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效果。养护管理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受到破坏的管涵进行修复。文章针对大兴安岭高寒地区的特点,对该地区管涵的常见病害及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310国道某两公里多线路边坡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介绍了病害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病害体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病害产生的机理,论述了地形、地貌以及病害体性质等与坡体构造格局的关系和意义,最后介绍了针对不同病害性质所采用的几种典型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钱育锋 《公路》2003,(8):156-161
结合四川省甘孜州川藏南线沥青路工程建设情况和阿坝州草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研究,对四川省高寒地区常见的公路病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索了路基病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