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80万辆,年增长率达到5%~ 10%;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上海市机动车拥有量达320万辆,届时中心城内停车泊位缺口将达到106万个.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朱伟明在参加“2012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上海中心城区车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即将达到40万~ 65万.为了填补停车泊位的缺口,上海市正在探索“错时停车”和“晚间道路资源利用”等举措,尝试通过“打时间差”的措施来缓解停车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近闻上海市政府准备加大力度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社会各界反响非常热烈。从网络讨论来看,相当多人认为应提高中心城停车配建标准,如内环内从现在的1:0.7提高到1:1。根据本人多年在美国从事交通规划及政策研究的经验,认为此观点非常不妥。 相似文献
4.
5.
6.
同济大学校园停车改善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后以前为起点,是前的延续,静态—动态—静态,这种“链状”循环的出行单元组成了城市交通运行的结构体系。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面出现阻塞都会导致交通的恶性循环。多年来静态交通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从20世纪80年代,我 相似文献
7.
私家车快速增长、早期住宅配建标准偏低,以及中心城土地稀缺使上海市中心城居住区停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停车难,难停车”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期刊登5篇文章,就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展开讨论。从转变观念、谨慎提高居住区停车配建标准,以及大力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福州市停车问题的现状及停车难产生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停车经验,把停车问题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给出了解决停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最终目的是通过发展“静态”交通完善“动态”交通,从而合理规划城市停车设施的布局,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停车分区是城市停车系统规划的基础与关键问题。面向停车分区的目标,从分区的依据出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分区体系,提出从微观集聚到中观,再过渡到宏观的分区方法,实现串联从微观设施配置、中观策略实施至宏观战略制定的整个过程。并以南京市为例,讨论了该方法在实践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20 年停车选择行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研究方法多采用非集计模型建模,忽视了该模型“完全理性
人”假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因素主要关注停车收费、停车便利性对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
违章停车的惩罚因素缺乏深入的量化分析;在智能交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停车诱导信息系
统的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依然停留在排队车辆总数、总行程时间等宏观因素,较少关注融入停
车者主观偏好的微观因素;研究区域多集中在中心商业区,而对于具有刚性停车需求且停车资源
匮乏的居住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研究不足。最后提出了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趋势和方向,旨在为城
市静态交通的规划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减少停车后步行距离,根据商业区和居住区停车需求时段的错峰特征,建立共享停车泊位利用率最大化和步行距离最小化的双目标泊位分配模型.模型考虑了停车泊位供需空间和时间冲突特征,界定了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多目标搜索算法求解.以聊城市金鼎商圈为例,调研了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泊位数量、高峰时段停车需求和平均步行距离等模型参数.通过算法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停车共享分配模型可用于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有效地提高了泊位利用率,降低了停车后的平均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