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11月20日以沪交法[2006]646号文向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执法总队、市交通受理中心、市交通考试中心、有关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和本会等行业协会印发了《关于促进城市交通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交通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面临着重大的交通问题。解决复杂交通问题关键在于综合性的规划与政策。经过各方4年多的努力,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综合各部门意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和任务,用以指导上海城市交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15—16日,“大城市及区域交通模型研讨会”在上海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位交通及相关行业同仁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交通模型研发及应用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交流,也是城市交通行业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由于篇幅所限。本刊特汇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方交通》2005,(5):18-21
本市各车辆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促进上海车辆单位交通安全自治、自律,提高单位交通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经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上海市公共交通行业协会、上海市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行业协会和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共同研究,并征得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公共交通管理处、出租汽车管理处、陆上运输管理处等部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双重发展的高潮期,人口持续向大城市聚集,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不强.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选择正确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既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正确决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政策措施,如确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行业改革;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最后,就轨道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对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意在指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决定了城市的未来,社会各界要共同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城市人口和机动车的持续快速增长,上海市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并于2002年首次制定并颁布了以政府名义发表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了发展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的战略目标,提出“公交优先、区域差别、路车平衡”三大核心政策。通过回顾2002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交通政策顶层设计的战略意义,总结了“轨道成网”和“私车控增”两大举措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撑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作用,也对未来人性化、法制化交通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政府在年初,继续把整顿非法营运作为上海平安建设实事之一。市交通局李文辉局长提出了“打黑到底、监管到位”的工作要求。城市交通执法总队如何全面履职.为城市交通发展保驾护航的,笔者专门访问了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张立伟总队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5月1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2009,7(6):I0003-I0003,F0003
由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23日在上海市召开。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压力,随着经济增长、车辆增加、人口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紧迫。下面以伦敦为例,介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11.
马林 《城市交通》2010,8(5):1-5,10
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交通规划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实践中完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有利于推进全国各类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规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在总结回顾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对应的"两阶段八层面"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框架.从服务城规、完整体系、衔接实践三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该体系所涉及的八层面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对应关系、主要内容、编制期限、组织编制及审批程序等,并兼顾服务城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归纳了交通规划在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可研、实施各阶段应参与的工作,最后对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幼托园所校车(以下简称"校车")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上海自2007年起加强了对校车的管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上海市综合治理委员会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等四单位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幼托园所校车管理若干规定》(2008年根据执行情况还作了首次修订),当年还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之后,每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联合下发有关校车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王海英 《城市交通》2007,5(2):99-99
本书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及工作指引方面的实践总结。该中心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形成了实施导向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和机制创新。本书包含从宏观到微观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说明,概括了城市整体交通规划、分系统交通规划、分区交通(改善)规划、片区交通(改善)规划、重要交通设计建设、详细规划(改善设计)及交通影响分析、交通专项调查研究等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规划技术路线、成果构成及要求等工作指引,并精选该中心的工作实例作为辅助说明。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列举了大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明确指出发展城市交通、改善城市交通不能单纯依靠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采用技术措施,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找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地方城市交通科学地规划建模,给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系统总结了我国城 市交通规划模型理论与方法体系、交通规划主流软件工具、模型的数据需求与调查、部分城市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特点及典型应用方向。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研究应用现状的系统梳理,围绕城市交通数学模型、交通调查、数据、模型师等要素,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完整的交通规划模型体系,注重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动态模型和实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定期开展交通调查,升级优化城市交通模型体系;充分将交通大数据挖掘与传统交通调查方法优势互补,获取可靠全面的交通基础数据;重视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方面的人才队伍 的培养,建立数据交换和技术交流平台等。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第八执法大队党支部坚持把党建工作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依靠党员骨干力量提高全队依法行政水平。取得显著成绩,今年上半年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七一”前夕,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党委授予该大队党支部“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2008年度先进党支部”称号。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交通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自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9.
张立伟,运管战线的一名“老兵”,中等个子,方正的脸,深邃的眼神透露着睿智和坚毅,几乎全国各省市运管局和各中心城市运管处的同行都认识这位“张处长”。在担任上海市陆上运输管理处处长10年之后。于2005年12月上海交通体制“三位一体”改革之时受命担任上海市城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系统各单位按照市交通港口 管理局党组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加速构建上海综合交通体系”的主题,结合行业特色和工作实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