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长期的系统试验及动态检测工作实践,已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系统试验技术体系,但随着高速铁路“八纵八横”的逐步形成,系统试验环节及工况越来越复杂,安全风险逐步增大,有必要持续开展系统试验技术创新研究,进一步优化系统试验工作流程、技术标准,保持我国系统试验技术的领先地位。结合我国新线开通前系统试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动态集成测试的有关情况,重点对影响铁路运营和试验安全的关键环节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高速铁路系统试验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系统试验技术水平以及实施“走出去”倡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数字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技术水平的发展,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武广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采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为牵引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提供了保障。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日益成熟,综合调度系统正在向构建一个开放式、分布式、网络化的综合平台方向发展。本文就高速铁路供电综合调度系统的构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比利时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欧洲高速铁路网中比利时国家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交流AT供电方式、交流25 kV、300 km/h接触网系统以及直流3 kV、220 km/h接触网系统,并简要分析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克罗技术代表了表面处理技术领域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对达克罗技术现状及其在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交通领域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本文对高速铁路的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高速铁路系统运行的特点以及安全监控技术的现状和特点,并试探性地提出了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专用通信系统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传输语音模拟信息为主向传输数据、图像数字信息过渡,从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辅的通信方式向有线、无线网络并驾齐驱的通信方式转变,为高速铁路运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保证信息传输快捷畅通和安全可靠。特别是,以GSM—R为代表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与以往传统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相比,它不仅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冗余的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而且也是实施高速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等关键任务的核心通信网络,其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安全性、多系统联动等特点。为此,从高速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分析,以探讨专用无线通信网络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未来专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诸如LTE-R、卫星导航等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可行性,是提高铁路专用无线通信网络合理运行和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350km/h高速铁路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均采用GSM-R网络覆盖技术,无线列控CTCS-3功能也是基于高铁线路GSM-R基站系统[1]。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铁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调度系统,研究与车站到发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无线视频监控和视频通话等技术.介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典型操作界面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具有便于使用、界面友好等特点,可为铁路客运站日常运营和应急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基增强系统(GBAS)将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等技术多方位结合,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对安全监测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的要求。首先介绍卫星定位地基增强系统与技术,结合高速铁路特点提出了高速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组成,以及建设试验网基准站站址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提速及更高速度铁路建设等顶层需求不断提升,对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带来了极大挑战。需求提升与高速铁路系统自身能力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推动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持续发展。对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技术框架结构与顶层设计、接口管理、验证评估、集成优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自主创新需求、多元化系统集成以及前沿技术驱动等挑战,探讨了铁路系统需求映射与表达,系统模型化与模型驱动,系统数字化与数据驱动,系统效能评估与仿真验证,系统多目标协同优化等方向与系统集成结合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业务特点以及无线宽带系统的技术特性,根据高速铁路车地宽带系统的测试情况及既有系统(GSM-R)的平滑升级的需求,提出高速铁路车地无线宽带传输系统的主要架构,指出系统应具备的技术特点,分析高带宽、高频率切换和多优先级等关键技术,并对多普勒、高频率切换、无线覆盖和带宽适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子宁 《中国铁路》2010,(12):67-69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国铁路逐步形成由高速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组成的大规模快速旅客运输网。适应高速铁路特点,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服务,建设功能完备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至关重要。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特点及其需求的基础上,对中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主要设计特点、工程应用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对系统的未来建设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自诞生以来,以其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绿色环保以及灵活高效的优势备受世界交通运输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推动高速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技术装备、线路建设、更高速度高速铁路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德国、法国以及中国4个国家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分...  相似文献   

15.
论述铁路安全防护现状和光纤传感技术特点,对光纤护栏系统的目标、组成、原理、功能和安装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光纤传感器为基础,分析基于光纤振动传感器的高速铁路光纤护栏系统。光纤护栏系统利用报警子系统、视频复核子系统、声光震慑子系统,以及光纤振动产生的光相位变化及光干涉信号,触发其平台产生报警,从而保证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评估是开行方案编制的重要阶段,进行合理的评估方法对方案的调整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开行方案评估涉及数据量大、指标类型多且关联复杂,开发高效的方案评估系统有助于提高数据运算效率、准确地反馈方案优化方向。基于此,从系统数据管理高效性、指标表达的多样性及直观性入手,采用系统数据管理技术以及指标表达技术对开行方案评估系统进行优化。利用C#语言基于.NET平台实现系统的开发并进行实例评估,验证系统关键技术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于国旺  邓军 《中国铁路》2013,(12):66-69
高速铁路供电SCADA系统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后台控制模块,线程安全的实现是其技术关键。从系统设计角度分析采用多线程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线程同步问题,指出保证线程安全的技术路线,提出环形缓冲区方法实现阻塞及非阻塞线程安全方案,并给出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交互式仿真成为现代并行仿真技术之一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仿真时钟的推进是分布交互式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综合调度仿真系统是一个混杂系统并对仿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仿真时钟的推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仲裁技术的仿真时钟推进算法,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列车追踪间隔与高速铁路列车运营密切相关,通过列车追踪间隔仿真系统能够检验列车牵引特性、线路条件等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对研究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及列车技术作业方案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文章介绍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仿真计算系统的设计,使用列车间隔时间标准化计算方法,结合列车牵引计算、车站以及线路等数据,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列车运行曲线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与仿真。具体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及数据结构,以一个实际数据为例对系统的功能以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输出数据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该系统能够作为列车追踪间隔相关研究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20.
周界防护系统作为现代化安防领域的重要安全防护信息系统之一,在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安全防护信息系统之一。文章通过介绍现今主流的周界防护系统技术,如红外探测周界报警系统、脉冲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系统、震动电缆/光缆周界报警系统、泄漏电缆周界报警系统、张力式围栏周界报警系统及智能视频分析周界报警系统等,结合对高速铁路区间、重要机构设施及铁路安全运营等防护需求及各主流周界防护系统应用特点的分析,研究各周界防护系统在高速铁路的适用性,选择适用于高速铁路区间、重要机构设施及铁路安全运营的周界防护系统及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探讨高速铁路周界防护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