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通过NHTSA和IIHS真实正面碰撞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以及解析求解,分别建立采用C-NCAP评价的100%正面刚性壁障(FRB)碰撞和50%正面可渐进变形移动壁障(MPDB)偏置碰撞,以及采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的正面小重叠度壁障(SOB)偏置碰撞中碰撞波形和侵入量的评价方法,可为约束系统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车速的不断提升,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对中美两国汽车的正面碰撞标准、侧面碰撞标准以及给乘客带来的伤害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标准的差距,指出中国汽车碰撞标准仍相对落后和宽松;同时考虑到我国和欧美国家人体体型和体质的差异,在伤害标准方面,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对欧美伤害标准有差异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说到汽车安全碰撞,就不得不提"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体系,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于1979年采用的,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碰撞标准,比如1997年创立的Euro NCAP;2006年开启"首撞"的C-NCAP;另外还有澳大利亚ANCAP、日本JNCAP、拉丁美洲LATIN NCAP等。和法规认证相比.  相似文献   

4.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11,(10):28-29
C-NCAP2012年版(草案)内容基本上与E—NCAP接近,但缺少29km/h侧面柱碰撞试验。在正面碰撞(100%重叠和140%重叠)和侧面碰撞中后排座位假人评价计入评分(E—NCAP未有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NCAP的由来和目前主要国家NCAP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汽车非对称正面碰撞过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汽车非对称正面碰撞过程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对整车非对称正面碰撞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7.
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模拟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根据现场痕迹即可含第二次碰撞的车对车碰撞事故进行分析与再现的计算模型,为此模型对日本汽车研究所提供的5例实车碰撞试验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国外交通管理》1994,(2):33-34
  相似文献   

9.
从汽车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汽车预防事故的主动安全性,只能避免5%的事故,因此提高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行人,减轻和避免伤亡的被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评价汽车被动安全性要进行各种动态试验,因为动态试验能不同程度地真实再现碰撞事故中汽车和乘员的状况。汽车碰撞试验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 模拟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碰撞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试验手段,它是用一个比较坚固的试验滑车(台车)代替汽车,使其受到一个近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PDB)的有限元模型。PDB的两个铝蜂窝芯采用壳单元并用"等同化"方法使之与实际的蜂窝结构一致,铝蜂窝窝孔中的空气采用阻尼杆单元表示。对PDB偏置板和横梁的碰撞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测力墙受力和壁障碰撞后变形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车辆紧急呼救(Automatic Crash Notifi cation,ACN)系统中传统的车辆碰撞类型识别算法仅能判断四个碰撞方向且不能准确计算斜角碰撞的碰撞力主方向(Principal Direction of Force,PDOF)。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的PDOF计算算法和碰撞类型识别新算法。研究表明,改进后的PDOF计算算法能够准确计算碰撞力的主方向并以此正确判断碰撞的方向,并且碰撞类型识别新算法能够通过y轴速度变化量以及|ΔVy|/|ΔVx|峰值出现时间上的显著差异而准确区分三种正面碰撞类型。与传统算法相比,新算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13.
轿车碰撞安全性的评价及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汽车的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各地区都加强了对安全法规的制定工作,尤其是碰撞安全性更是得到关注。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澳洲都有称为NCAP的组织机构,对不同车型进行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儿童保护和行人保护4个方面。防正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已经成熟,由刚性的乘员舱与前后的吸能区组成,并注意吸能后撞击力的分流;防侧面碰撞的车身结构设计也正趋完善,重点是放在加强车身刚性和冲击力分流2个方面;为满足保护行人法规要求,整车的造型和汽车前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车速越来越高,汽车的碰撞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以及给人体带来的伤害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通过对中美两国汽车的正面碰撞标准、侧面碰撞标准、后面碰撞标准、翻滚测试以及给乘客带来的伤害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和美国标准的差距,有利于今后立足于中国国情,制定出更加合理、规范、科学的碰撞法规。  相似文献   

15.
不同形式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国际上几种典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对同一车型和不同车型的碰撞试验假人的伤害指标、车身变形、车身加速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汽车在不同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显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3D对桑塔纳轿车驾驶员座安全带系统在正撞、±30°斜撞等几种情况下乘员的位移和HIC指标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种前撞民政部下,HCI值均小于1000,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王磊 《天津汽车》2007,(1):21-24
介绍了汽车车身开发中应用高度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结构碰撞历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工作的概况,对碰撞仿真的技术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碰撞仿真分析是确保车辆拥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08,(16):14
法国佛吉亚(Faurecia)最近开发了在预碰撞传感器发出信号后,用一根金属管将一侧车门经由座席下方与另一侧车门连结起来的系统。由此,碰撞的能量便可传递至汽车的另一侧,车身撞入车内的距离可降至70mm以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