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8-21
我国党政秘书出现的腐败问题,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折射出的是一种伦理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从道德品质、组织文化和伦理制度三条路径的建设来提高党政秘书的道德自律,对从根本上遏制党政秘书腐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主体视角下助学贷款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重要政策,是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于一体的复杂混合工具,其利益主体涉及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大群体。文章根据助学贷款过程中的现实性问题分析,深层次地挖掘了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困境根源,以期为我国助学贷款政策提供一个高效的实施平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受科学价值中立说的影响,人们认为科学探索宇宙的事实知识,伦理探求人类社会的价值知识,两者毫不相干.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伦理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应该重新审视科技和伦理的关系,走出科学价值中立说,将真引向善,让科技真正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4.
雷龙乾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0,19(5)
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确解决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奠定了历史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俄罗斯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后的俄罗斯进入艰难的社会转型期,从政治体制到经济形式、从化教育到社会生活都经历了一场场裂变,俄罗斯新闻传媒也不例外.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导致共产主义理论的崩溃,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强势入境将俄罗斯传统的新闻理念搅得七零八落,而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冲刷看新闻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在吸收和接纳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自由时俄新闻界不断遭遇权力、经济和化的困惑,在观念的垣变中苦苦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整合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107-110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多元价值观相互交织和相互碰撞,使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失范现象,从而使人们陷入一种价值冲突漩涡而不知所措。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当前的价值观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确立引领价值观导向的主导性价值观,整合多元价值观健康发展,这对引导人们在社会转型期确立良好的价值取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加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2)
非市场经济主体不是一个法律命题,而是源自关贸总协定期间各缔约方的实践.反补贴制度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世贸组织成员之间有不同的标准.美国的反补贴法虽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1984年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钾碱案中的裁决确立了美国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的司法先例.国人曾普遍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被承认之前,世贸组织成员不会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最近发生在中美之间的铜版纸案和反倾销与反补贴案引发了对非市场经济主体实施反补贴制裁是否违反多边贸易协议规定的争议.事实上,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适用对象并不区分市场经济主体与非市场经济主体.美国的做法没有违反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而是打破了不向非市场经济主体适用反补贴法的国内司法先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变迁的原因、特征、影响,并针对当前价值观变迁的现实提出相应的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梅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4)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重要资源.但传统伦理精神固有的内在矛盾性、制度匮乏性和理想人格与现代化的冲突性使得其进行现代转换成为必要,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从重德轻理转向德理并重、道德人格从顺从依附转向独立自主、道德约束从个体良知延展到制度公正、德性修养从至圣道德扩大到世俗道德等为现代和谐伦理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程超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4):24-29
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与持续调整增长阶段,社会非稳定因素与日俱增,社会经济转型给整个社会带来进步与繁荣,也给社会带来冲突与动荡,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顺利转型又必须在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因此,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是实现社会经济转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的出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交通方式不仅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而且,它们之间还会因为某些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化。这种转化通常会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特性,从出行的不同维度的特性出发,找出不同的出行维度与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化的原因及其规律。并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给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化的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各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由于所处国家的国情和历史阶段不同,采取的方法各异,但仍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做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来探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沿海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公路行经区段的社会经济环境受拟建项目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佩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3):111-1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本质的区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丰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我国要从根本上扭转为生产而发展生产,盲目追求GDP的增长.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更加注重关心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叶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5):5-10
“安全困境”或称“霍布斯恐惧困境”是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安全困境”客观性的历史考察,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安全困境”与“中国威胁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校社会捐赠的一种经济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社会捐赠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经济上的成本包括捐赠者的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淀成本,受赠者——高校的搜寻成本、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而捐赠收益对受赠者——高校主要表现为经济收入,捐赠者则更多地表现为非物质收益。高校社会捐赠既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又是形成和利用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公路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机理,同时考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现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不适应性,并借鉴国外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评价的重视情况,提出在我国研究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20.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立足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状况,顺应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等途径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