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振器调校在悬架调校中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车辆的平顺性,而且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针对减振器调校方法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然后分析了减振器调校的目的和评价指标,最后研究了减振器内特性的调校方法,并且给出了减振器调校意见,对减振器的调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梅一丹  胥峰  黄恒 《专用汽车》2012,(6):98-100
针对汽车减振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噪声,对产生噪声的减振器进行了分批测试分析,总结了减振器产生噪声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对减振器的结构及使用提出了改进措施。经过对改进后的减振器进行测试分析,验证了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减少减振器的噪声,并能提高减振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减振器作为悬架系统的主要部件,在悬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减振器在设计匹配后需完成调校,以使汽车达到最优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文章首先介绍了前人关于减振器调校方面的研究,然后从台架调校和实车调校两个方面研究了减振器的调校方法,通过改变减振器阻尼力的角度分析了减振器调校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建立减振器调校系统的建议,为以后减振器调校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具有不同的要求,可调阻尼减振器一直是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文中基于当前车辆悬架用筒式减振器的两种阻尼力调节机理,讨论了节流口面积可调减振器与减振液粘度可调减振器的研究动态,指出了当前可调阻尼减振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可调阻尼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汽车简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简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指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振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基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模拟汽车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减振器的实际工作原理,分别建立了车用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的复原行程和压缩行程数学模型,以某型号汽车减振器的结构性能参数为例进行了软件仿真,并通过减振器振动台架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鉴于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阻尼力模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采用ANSYS软件Design Exploration模块,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减振器各参数的灵敏度,为普通双筒式液压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减振器噪声与其内部结构设计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研究了减振器内部结构与减振器空程冲击性噪声和液体截流噪声之间的关系,为避免这两种减振器噪声的产生.提出了一些减振器内部结构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汽油发动机上开展了扭振减振器螺栓力矩超差分析研究。对扭振减振器螺栓力矩进行校核,并分析了扭振减振器螺栓摩擦系数及扭振减振器本体材料属性的影响,对扭振减振器螺栓轴力进行了标定,研究结果表明:螺栓摩擦系数及扭振减振器本身都在合格范围内,扭振减振器螺栓拧紧工艺参数的误差是导致扭振减振器螺栓力矩超差的主要原因。确定合理的扭振减振器螺栓拧紧工艺可以有效避免螺栓力矩超差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和谐型电力机车一、二系悬挂装置装车的减振部件——油压减振器,以及减振器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现象。为了适应“高速重载”机车车辆的需要,需在机车大修时对减振器进行全面解体检修以恢复其良好功能状态。详细介绍了铁路机车进口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SACHS一系垂向油压减振器为例),并列举了几种型号油压减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概述了铁路机车进口减振器检修工艺流程和主要检修内容及范围;针对测试不合格的减振器,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发生部位,重新分解减振器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减振器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对筒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提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其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轿车减振器异响的特点,设计并进行了减振器整车道路试验,以找出减振器产生异响的成因.为进一步确认异响产生的部位,以及探索在减振器试验台上实现对此种异响的检测方法,设计了减振器单体台架试验.该试验采用单频率正弦信号对异响减振器进行激励.试验结果表明,该轿车减振器异响为活塞杆异常振动激发车身振动,并辐射到车内的结构传...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在"软"、"硬"阻尼状态下的阻尼力设计目标.设计了以电磁阀和摆动气缸作为驱动机构的电控气动式可调阻尼减振器,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该减振器的阻尼特性.研制了可调阻尼减振器样件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除后减振器压缩阻力外.其余各项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平均偏差小于7%,表明减振器的仿真模型有效.将该可调阻尼减振器装车进行的道路平顺性试验表明,与被动式减振器相比,采用可调阻尼减振器可使客车的行驶平顺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驱动轴减振器的动力学参数直接影响其减振效果,文章提出了一种减振器优化设计方法,对驱动轴-减振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减振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对其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考虑实际约束的基础上对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减振器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减小轿车驱动轴的振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通过对减振器测试所得的频响函数进行数据处理与拟合,得到了减振器垂直方向的等效刚度、阻尼曲线;所得曲线可作为减振器有限元模型的数据输入.其次通过对减振器进行模态试验、仿真结果分析对比,调整了减振器有限元模型CBUSH单元的径向刚度,使仿真、试验结果趋于一致,保证了所建减振器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上述试验、仿真分...  相似文献   

16.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摩托车减振器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实际运行中减振器的承受力以及外激力,并考虑减振器内各种连接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该减振器零部件受力进行了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位移相关减振器开槽段阻尼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关键速度点的阻尼力对减振器阻尼曲线进行简化,对减振器开槽段关键速度点处的阻尼力进行仿真优化,获得了理想的减振器开槽段阻尼特性曲线。将减振器在目标车后悬架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相关减振器对目标车的乘坐舒适性有明显改善,验证了阻尼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车辆液力减振器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北京工业学院和北京市汽车减震器厂联合研制S30-19A_2减振器的基本技术总结。文章用常规设计的观点分析了车辆液力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并就减振器内特性和外特性的关系、减振器开阀点的合理设计、减振器阻力热衰减率的控制等几个有关车辆液力减振器设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它的基本观点已反映在S30-19A_2减振器的设计中,并通过样品试验和技术鉴定获得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轻型载货车用减振器支架频繁发生断裂问题,利用Matlab软件开发减振器支架载荷谱提取程序,基于实际载荷谱输入,应用CAE分析方法进行减振器支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分析,发现危险位置与实际断裂位置吻合。利用上述方法进一步完成减振器支架优化设计,通过了整车可靠性试验验证,为判断减振器支架结构强度是否合格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并使减振器支架减重30%,实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TMD和TLD减振器基础上研究设计了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TLMD),与传统减振器相比,可以实现频率和阻尼参数的完全分离、更高的减振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等。本文基于固液双调谐设计了TLMD减振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减振器的参数稳定试验和STLMD及MTLMD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TLMD减振器具有较高的参数稳定性和减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