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浮式LNG码头指浮式LNG接收终端(FSRU)与LNG船舶靠泊、作业的码头,国外多采用双船并靠方式进行作业,国内尚无先例。两艘大型LNG船舶并靠与常规码头在缆绳受力、平面布置有较大差别。根据某浮式LNG码头双船系泊项目,从泊位长度、缆绳数量及平面布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受风流影响为主的码头一般在满载时内档船舶倒缆受力最大,可增加FSRU艏艉缆数量、适当加大泊位长度并将艏艉缆系缆墩前移以减小艏艉缆角度可改善倒缆受力状态,宜对称布置缆绳。  相似文献   

2.
以目前国内设计可接卸26.6万m~3LNG船舶中泊位最短的某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工程为例,针对码头长度仅370 m时,26.6万m~3LNG船在不同风浪流组合作用下的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进行了研究,以达到LNG船舶安全系泊的要求。主要通过不规则波及规则波作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船艏艉对调试验对比等进行了多手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波作用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普遍大于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中,45°斜浪的作用对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的影响最大,30°斜浪次之;船舶艏艉对调停靠时船舶运动量与未对调前的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相差不大,艏、艉缆受力位置分布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1∶60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泊位长度对17. 2万m~3LNG船系泊的影响,分析了船舶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运动量和缆绳张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横浪、横风、落潮流条件下,泊位长度缩短,艏、艉缆力分担了部分横缆力,对均衡艏、艉缆和横缆力有利,最大缆力变小;顺浪、顺风、落潮流条件下,泊位长度变化对系缆力影响不大;斜浪、横风、落潮流条件下,船舶受斜波作用,其纵横向均分配波浪力,倒缆与横缆或艏艉缆的受力基本相当;顺风时,倒缆力会大于横缆力和艏、艉缆力。该研究为天津LNG项目推荐了合适的泊位长度,可为码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2014年12月12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发出通告,为避免钢丝大缆保养所使用的钢丝油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对船员和码头带缆工人的伤害,保障缆绳操作者的安全,在2018年1月1日前将所有缆绳(包括艏缆、倒缆、横缆和艉缆等)更换成高分子聚乙烯(HMWPE)大缆。为满足该要求,笔者所在船舶也完成所有缆绳的更换。1高分子聚乙烯缆绳特点笔者所在公司选配的高分子聚乙烯大缆为12股缆绳,直径48 mm,缆绳长度220 m,破断力约为  相似文献   

5.
运用MOSES软件分析了26.6万方LNG运输船的系泊响应,计算了蝶形布置方案和一字型布置方案下不同工况的时域结果,系缆墩间距对船舶运动响应的影响,分析了船舶运动响应、单根缆绳张力、护弦撞击力。计算表明:在南向0°波浪作用下,船舶的纵摇角最大、横摇角最小。在南向90°波浪作用下,船舶的纵摇角最小,横摇角最大;护舷的受力主要受风向的影响,随着风向的变化,系缆受力的最大值变化不大,但最大值的系缆位置略有不同;在吹开风向作用时,护舷上的受力在1,500k N左右,当船舶在南向30°波浪、吹开风作用时,护舷上受力为0。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LNG船舶靠泊安全,对浙江LNG接收站工程进行了船舶靠泊物理模型试验。采用牵引船模及直流力矩电机调节速度的方法,模拟了船舶不同靠泊速度和不同偏心距的靠泊方式。试验表明,船舶靠泊角度为5°时,4个护舷受力不均,1#护舷先受力且受力最大;不同偏心距条件下的撞击力没有明显规律,且相差不大;靠泊速度为0.15 m/s条件下,静水靠泊和顶流靠泊时设计护舷型号可满足要求,横浪1.5m时靠泊则撞击力不满足要求。建议尽量减小靠泊角度,使得护舷受力均匀,以减少靠泊时的撞击力。  相似文献   

7.
船舶系泊动力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道港口》2015,(6):494-501
利用动力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SHIP-MOORINGS对船舶系泊过程中的运动、波浪载荷及橡胶护舷的碰撞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试验中,系泊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随着波高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一般也增大,其变化关系还与船舶本身的自摇周期有关。当45°斜浪和90°横浪作用时,横移<1.0 m(PIANC,1995)的要求最容易超标,为该浪向作用下船舶作业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当0°顺浪作用时,升沉<1.0 m的要求最容易超标,为顺浪作用下船舶作业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在45°斜向浪作用时,沿船长方向布置的护舷所受碰撞力分布不均衡,艏、艉处的碰撞力较大,而在90°横浪和0°顺浪作用时,作业和系泊条件略好,因此控制浪向为艏来45°斜浪作用。其中,10 000DWT的船型由于吨位相对较小,风浪流作用下,运动量较大,其中横摇、横移表现最为明显。对于各泊位所选择的护舷型号,计算表明,系缆力控制工况下,护舷所受到的最大撞击力均小于其设计反力,护舷型号选择合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结构设计,综合分析了相关"一"字形码头断缆现象及断缆原因,针对40万吨级和15万吨级船舶进行了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试验分析,提出将横缆系船柱向码头后方移动30 m以增加横缆长度的带缆方案。横缆长度增加后,可有效减小横缆缆力30%以上,而艏艉缆缆力略有增大、倒缆缆力则有增有减,变幅在15%以内,各缆绳缆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避免断缆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0 引言大部分港口的20万吨级以上大型原油码头,如日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董家口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都是顺岸建造的,其码头前沿流向大多与码头平行。半载VLCC在靠泊这样的码头时,富余水深足够大即可顶流靠泊。此外,有些大型原油码头在建造时码头前沿潮流流向与码头存在交角,使得半载VLCC靠泊这些码头时需要考虑靠泊时机,以防VLCC的艏或艉受流太大而撞击码头。以青岛港二期油码头为例,分析码头前沿潮流对半载VLCC的作用,探讨适合靠  相似文献   

10.
<正>0 引言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跨海运输工具,客滚船发挥着巨大的海上桥梁作用。渤海湾是我国客滚运输业的标杆区域,对我国乃至世界客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目前,渤海湾90%以上的客滚船为艏艉开门型,船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其靠泊码头必须配备升降岸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艏艉开门型客滚船靠泊码头的范围。为提高艏艉开门型客滚船的作业区域,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有必要研究艏艉开门型客滚船如何靠泊无岸桥码头。笔者以客滚船"渤海晶珠"轮(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1.
正1手动绞缆机不足之处集装箱船舶往往在十几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装卸作业,缆绳的松紧极其频繁。以往船舶通过手动绞缆机(即刹车片制动)调节缆绳松紧程度,无法自动调节缆绳,在完成系泊操作且外部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船舶始终保持绞缆机刹车制动力来平衡系泊外力。因此,手动绞缆机需要值班驾驶员关注艏艉系泊缆绳的受力情况,根据系泊状态人为调节缆绳松紧程度,以期安全系泊。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13,(5):398-402
为满足山东LNG项目接收站码头工程设计和码头使用指南制定依据的需要,进行了LNG船模物理模型试验以测定船舶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不同工况组合条件下船舶运动量最大值、最大缆绳拉力、以及船舶对护舷撞击能量和撞击力,同时试验针对26.6万m3船型分别在370 m和390 m两种泊位长度进行了对比论证,并对两种系缆方式(3322和4222)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系泊条件随着泊位长度缩短有改善趋势,运动量平均减少约10%,系缆力减幅约4%11%,撞击力改变不明显。试验条件下各运动量均能够满足PIANC推荐值,系缆力除波周期在10 s和12 s时个别组次有超标外均能满足缆绳设计要求,其中系缆方式3322比4222要略好一些。各船型对护舷的撞击力和撞击能量均小于所选护舷的设计标准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蒋庆 《水运工程》2007,(9):123-126,136
对20万吨级以上、动力要素十分复杂的海域,码头轴线的确定需要考虑船舶对码头结构的作用、码头可作业天数及作业效率、航道引水靠泊作业等多种要素。以大连矿石专用码头工程为背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测量了波浪、潮流、风等动力要素耦合作用下的船舶对码头结构、系缆设施及护舷的作用;给出了波浪和潮流不同夹角时船舶系靠泊状态下的运动量及缆绳拉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水文资料及水动力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考虑航道引水靠泊作业之要素,优化确定出码头轴线方位,该结果可为同类码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0 引言马德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缅甸国内目前唯一的超大型深水码头,自2015年1月30日开港至今,已成功靠泊近50艘30万吨级满载VLCC。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满载VLCC系泊卸货期间受流水影响较大,断缆事故频发。为科学、合理地指导船舶调整缆绳受力,避免断缆事故的发生,笔者分析码头附近水域的水流特点,结合工作实践,给出船舶系泊期间的缆绳调整方法,供同人参考。1 码头位置概况马德岛地处缅甸西海岸,是印度洋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分析航道中带缆工程船舶间靠泊时产生的柔性撞击力影响,提前采取措施减小水中工程船舶靠泊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及国外相关的规范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推导了带缆船舶靠泊时的撞击力公式,并推荐了适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5 m二期工程工程船舶撞击力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实际条件计算,结合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的主要影响撞击力的因素,并提出了减小撞击力的措施,从而为工程施工提出了限制条件,可为类似工程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6.
船舶靠泊时撞击能量和橡胶护舷的受力分析是橡胶护舷选型最重要的部分。以加纳某新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对橡胶护舷吸能的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将原设计单个护舷吸能模式改为中外规范允许的多个护舷吸能的模式,并以靠泊时船艏撞击点的不同来分析不利靠泊工况,以船舶船艏圆弧半径、护舷组吸能能量及对应的变形为分析因素,确定不同撞击点时参与吸能的护舷数量(不同的吸能护舷的数量也称为不同的靠泊工况)。根据不同的靠泊工况对护舷组的吸能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满足吸能及码头结构保护的最佳橡胶护舷型号,实现对护舷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贾立校  赵仓龙 《中国水运》2013,(12):109-111
根据某工程新建码头实际情况,船舶停靠该码头时受工程水域风、浪、流等工况影响及系缆过程中使用系缆墩数量的不同,则对于不同等级船舶靠泊时所需缆绳数量、直径有差别。文中就靠泊船舶的系缆力及缆绳配置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依据船型主参数,建立了计算266,000m3LNG船型的计算模型,使用法国船级社开发的水动力/系泊软件的Hydro STAR/Ariane对该船型在不同工况组合下的6自由度运动量、系缆力和护舷撞击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码头长度和系缆方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缩短码头长度对缆力数值以及缆力间的均匀性有一定的改善;从缆绳受力均匀性角度考虑,建议采用442系缆方式,避免横缆的长度不一,较短的横缆承担较大的受力。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船舶靠泊时的安全性,设计研究一种液压缓冲装置作为码头上的护舷装置。根据液压缓冲原理设计该防撞装置,借液压阻尼作用,通过能量的转换,使船舶靠泊时速度逐渐降低并停靠;设计时考虑船舶靠泊时的撞击力和系缆后风流对护舷的作用力,最终得到防撞装置的结构模型,为后期进行结构建模、受力分析奠定基础,为液压式码头护舷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守军 《珠江水运》2023,(14):77-7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岸基激光雷达来获取靠泊船舶的辅助信息估计方法。本文通过岸基激光雷达获取靠泊船舶的点云数据,从船舶靠泊时的船艏和船艉处的点云数据中确定了船舶靠泊偏角和离岸距离,然后根据船舶的船艏和船艉处点云的轨迹变化,计算出船舶法向靠岸速度。相对于传统靠泊时利用AIS和雷达获取船舶靠泊速度和航向角,本文算法能够更加直观获取船舶的靠泊偏角、离岸距离和法向靠岸速度,能够降低平行靠泊的难度,提高靠泊作业的效率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