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闽台直航航线不仅是惠及两岸人民的民生工程,而且承载着两岸共建美好家园的伟大使命。"海峡号"是中国第一艘往返于福建平潭至台湾台北港和台中港的穿浪型高速客滚船。该船为双片体铝合金船,总长97.22 m,型宽26.16 m,型深4.57 m,总吨6556,最大载客量是760人,静水中最高营运船速可达45 kn,通常情况下每周执行三班台中、两班台北的往返营运任务。本文以"海峡号"为例,对于穿浪型高速客滚轮旅客运输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双片体穿浪型高速船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海上交通工具,与其他类型高速船相比,其航行的综合性能与操纵性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在有风浪影响的近海航线运输以及执行海湾、岛屿、海峡之间交通运输的理想选择。我国闽台航线在2011年引进往返航行于福建平潭至台湾台北港、台中港的穿浪型高速客滚船"海峡号"(见图1),其操纵系统非常独特和优异,熟悉、掌握该船的操纵系统和操纵要点对安全营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造船》2015,31(6):38-41
潮位是船舶进出坞的必要条件,船舶在低潮位时的进出坞有别于潮位充裕时的进出坞。针对低潮位对某型舰船进出坞的影响,从进出坞方式、船舶配载、坞墩、船坞、钢浮箱5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选择合理的进出坞方式,制定合适的配载方案,降低坞墩高度,运用轨道式坞墩和可移动式坞墩,采取挖坞坑的方式优化船坞并采用钢浮箱工装。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低潮位对水面舰船进出坞的限制,对其他船舶的进出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穿浪型高速客滚船具有的优良性能一直为业界称道,是海湾、岛屿、海峡之间交通旅游的理想选择,而对于横穿台湾海峡的航线,穿浪型高速客滚船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速船,更是具有良好的航行综合性能指标。因此打造未来的两岸之间海上快速通道将会首选此种船型。冬季来临,关于冬防的内容,因区域不同,气候水文不同,关注的重点差别较大,要因地制宜,才能做好冬防工作。由于闽台线地理环境和气候水文环境的特殊性,本文针对闽台航线上的双片体穿浪型高速客滚船的冬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穿浪双体船在海洋中高速航行时,纵向运动会对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产生的垂向加速度使乘员晕船,设备短期失效。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建立穿浪双体船纵摇和垂荡运动模型,然后运用切片理论求解运动方程中的水动力系数,将随机海浪作为外界干扰,以T型水翼为纵向运动稳定装置,进而建立带T型水翼的穿浪双体船纵向运动模型。最后以90 m长的穿浪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利用状态反馈H∞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对船体的纵摇和垂荡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状态反馈H∞控制器可有效地减小船舶纵向运动,降低晕船率,为减小高速船纵向运动提供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两座船坞和4座舾装码头所处的位置和潮位、潮流、波浪和风等自然条件的详细情况,以及进出坞船舶的主尺度和两座造船坞的参数。设想船舶进出两座造船坞的两种情况和进出坞操作程序。还提出了当拖轮吊拖船舶时缆绳的长度和进、出坞时系挂在引船小车拖钩上拖缆的长度。最后,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往来不断的增加,从开始的探亲访友到现在的商业往来,双方的经济贸易增长很快,产业合作涉及到很多领域。两岸之间传统的小集装箱船为主导的货物运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两岸之间部分货物要求的快速运输。两岸之间航线都要穿越台湾海峡这个著名的大风浪区域,而双片体穿浪型高速客滚船在恶劣海况下的航行综合性能具有其他高速船无可比拟的综合性能优势。本文对于双片体穿浪型高速客滚船的结构特点以及高速航行中带来的各种风险,从安全角度进行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不同附体对穿浪双体船阻力和耐波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7):20-23
为了评估目前国际上穿浪双体船航行控制系统常采用的控制面即不同附体对穿浪双体船阻力和耐波性的影响,对某穿浪双体船进行不同附体阻力和耐波性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穿浪双体船尾部安装水平尾板、垂直尾板或鳍,首部安装倒T型翼3种不同组合附体形式,进行静水阻力和规则波耐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附体组合均可以不同程度减小船体阻力和船舶运动,其中垂直尾板与倒T型翼组合减阻效果最佳,鳍与倒T型翼减小船舶运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于基线平整、不含突出附体的船舶,采用纵向进出坞,是一种传统、安全且便捷的进出坞工艺。有附体的船舶采用常规纵向进出坞会导致进出坞水深要求的增加。本文结合实例,对带有附体的船舶进出坞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进出坞工艺下的水深要求,优化进出坞工艺,提高船坞的适应性,以获得较好的工程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穿浪型双体高速客滚船是一种客货同载的高性能高速船,在恶劣海况下具有其他类型高速船不可逾越的航行综合性能,未来在海上短途客滚轮渡、海运快递以及岛屿、海峡之间的海上快速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穿浪型双体高速客滚船在营运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火灾就是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本文分析穿浪型双体高速客滚船火灾事故成因,探讨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应对策,为穿浪型双体高速客滚船的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船坞引船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设备主要参数选取是影响船舶进出坞作业流程的重要因素,引船系统的选型及布置需要综合考虑设计船型、工程投资、船舶进出坞作业效率等多方面。本文阐述了引船系统主要机构组成,说明了不同等级船坞所适应的引船系统配置方案,并列举了相关实例。针对国外某船厂项目,对引船系统主要设备(绞车)的参数选取进行论述,提供绞车两种不同的布置型式,即绞车布置于轨道延长线和绞车布置于坞首中部两种设计方案,从多个角度对两种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最后对该项目整体进出坞流程及人员配备进行阐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船坞引船系统设计经验,为相关船厂项目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双排桩为基础的桩基式坞墙是一种新型的坞墙结构,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计算理论,一般根据相似结构型式按单锚板桩墙结构、前板桩高桩无梁板式结构及双排桩支护结构等理论做近似计算分析。文中结合温州灵昆船舶修理所的船坞工程,借助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坞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坞内无水时的使用状态进行加载计算,得到其应力和位移的云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穿浪双体船作为一种有着优良快速性与耐波性的新船型,在海上高速运输方面显示出了普通船舶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喷水推进器作为一种适于高速船舶的新型推进器,其技术也日臻成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众多高速穿浪双体船采用了喷水推进器,实践证明了其卓越的综合航行性能。本文以200t高速穿浪双体渡船为例,进行了喷水推进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校核以及双体船航行特性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14.
穿浪双体船的中间艏采用平首结构,可以为驾驶员提供首部宽度参照,在航行或靠泊的操船过程中对水下片体进行保护。将常规双体船的平首结构应用到穿浪双体船中,形成一种国内特有的杂交穿浪双体船型,通过对穿浪双体船中间艏线型改型和模型的耐波性试验,结合平首结构的施工工艺设计和结构强度分析,解决了平首结构在穿浪双体船上的工程应用问题,为同类型穿浪船的研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穿浪双体船是在双体船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新船型。它因具有速度快,适航性好,布置宽敞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穿浪双体船左,右片体比普通双体船片体窄而高,连接桥宽度很大而其高度又很小的特点,使连接桥的横向强度,扭转强度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穿浪双体船在航行中的波浪载荷是很复杂的,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关于双体船设计“规范”专门对双体船外载荷进行准确,详细的研究与计算,这就给穿浪双体船的研究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针对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中的受力状态,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在研究计算总纵弯矩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积分的理论方法,推导出了穿浪双体船波浪外载荷及连接桥扭矩,横向弯矩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某型穿浪双体船的计算,并与其他近似方法比较,认为本方法的计算经是相当精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30~60米级穿浪双体船系列模型试验研究和实船设计的基础上,对影响穿浪双体船剩余阻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片体瘦削系数L/△<'1/3>、片体间距比K/b和艉扰流板深度h对于穿浪双体船的剩余阻力影响显著,实船设计中存在最佳状态.文中对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绘制了不同片体间距比下的剩余阻力系数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试验的穿浪双体船总阻力预报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在设计初期缺少模型试验的情况下,能够较准确、高效地预报穿浪双体船的总阻力,对穿浪双体船参数的优化和快速性预报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艉扰流板对穿浪双体船阻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两种典型片体线型的穿浪双体船静水阻力模型试验,研究了艉扰流板深度变化对穿浪双体船总阻力、航行纵倾角、船体上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艉扰流板可以调整穿浪双体船的航态,达到有效降低阻力的目的,减阻率可达6%~14%,略优于艉部楔形板的减阻效果,且安装和调整更方便;艉扰流板深度对总阻力的影响较大,深度过小,无减阻效果;过大,会引起高速时船体埋艏和阻力增加,其适宜的深度与艉板宽度之比约为1%~2.5%;艉扰流板减阻效果的获得主要是来源剩余阻力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水翼增升穿浪双体船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船艇》1998,(12):18-23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对穿浪型双体船型线参数的船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两个片体间引入一个和二个增升水翼,对一些主要的船模参数进行了系列优化试验,由此获得的水翼增升穿浪双体船显示了其优越的水动力性能。该船型可应用于遮蔽和沿海海域或作为海峡高速渡轮。  相似文献   

19.
《上海造船》2009,(2):47-47
国内最大铝合金穿浪双体船下水。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我国最大、最先进的全铝合金穿浪双体试验船6月1日下水。该船总长60m、型宽18m、型深5.9m,最高航速可达到38kn。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拖曳装置设在艏部的防磨缆桥、缆桩和锚绞机进行优化设计,研发一种艏部具有拖曳装置的全回转拖船,在完全不影响顶推作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回转拖船的倒拖功能,增强了拖船的作业功能和灵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