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都地铁已运营的7号线与新建13号线在东坡路站换乘。介绍了7号线东坡路站预留换乘条件;根据东坡路站客流情况和周边条件,结合13号线接入后的客流吸引、进出站流线组织、换乘客流组织需求分析,优化原有的两线换乘方案,将7号线和13号线的两线换乘形式由简单的通道换乘调整为"十"字型节点换乘,实现换乘功能的优化提升;通过优化对楼扶梯组的布置,改善了"十"字型节点换乘形式存在的换乘中心区域容易发生拥堵的问题。客流仿真验证了东坡路站换乘改造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地铁双寨站为例,探讨未预留换乘条件的既有高架站与新建地下站的换乘方案设计。分别从站位选择、换乘方式、换乘流线组织及既有车站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3号线既有车站改造规模后,得到如下改造方案:拆除车站东侧楼扶梯及电梯,增设地面换乘厅;西侧拆除3号线附属北侧楼梯;在南侧设置进出站厅,将3号线既有车站主体内部空间均转换为付费区。这样14号线便可采用通道结合地面换乘厅的形式进行换乘,并与3号线站厅层连接。客流模拟验证表明,该方案设计较为合理且改造工程量较少。  相似文献   

3.
依托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与既有1号线换乘的三阳路站,从公铁合建方案、站台方案比选、换乘方案等方面对公铁合建地下站与未预留条件既有高架站的换乘方案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充分利用公路隧道下部空间布置站厅及设备,并设置轨下通道进行换乘,可大幅缩小车站规模,节省投资。通过设置换乘专用通道代替地面厅,实现城市核心区有效换乘,乘客经由7号线地下二层直达地面,通过三阳路与京汉大道交叉口设置的市政过街天桥实现付费区换乘,同时满足行人非付费区过街需求。方案研究整体合理,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是大型换乘站,采用单向换乘模式。根据西直门站的周边条件,从客流量、站内设施布局和标志设置入手,通过分析4号线建成后西直门站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换乘流线(方案1)及工程改造(方案2)两个优化方案,并对方案2的换乘客流进行了仿真及评价。方案2解决了西直门站3线换乘问题,提高了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建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与成灌城际铁路同台换乘的犀浦站,为实现三线换乘,需要对犀浦站进行改造。本文分析了该站改工程的重难点,优化了站改方案,阐述了既有站房立柱的桩基托换技术;且在桩基托换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了周边地下水位、托换站房立柱及城铁桥墩的沉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换乘通道基坑开挖深度,可以做到城铁桥墩周边不降水,且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采用叠合梁被动托换技术对站房立柱进行托换,解决了新建换乘通道与既有站房立柱在空间上的冲突;这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呼家楼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家楼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与既有10号线换乘的车站,10号线车站在设计时为6号线的换乘预留了结构条件。由于建设年代较早,6号线的线路走向和列车制式并不明确,既有车站规模小,换乘预留条件不足。6号线为8列编组,呼家楼站又是全线换乘客流最大的车站,6号线车站设计时通过分析研究以及客流模拟,对既有结构进行改造实现扩容,同时增加换乘通道,形成"井"字形、"8节点"方便快捷的平层换乘车站。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地铁4、6号线并行段为例,探讨地铁线路并行段换乘接驳问题。深圳地铁4、6号线并行段预留了三站两区间的换乘条件,基于规划条件及客流预测,对并行段的换乘方式提出两个比选方案,包括一次同向同台换乘方案、两次同台换乘方案(一次同向、一次反向)。综合考虑客流需求、工程实施难度以及对4号线运营的影响程度,推荐采用一次同向同台换乘方案。同时研究同台换乘的接驳改造问题,分析相关系统的改造方案及实施风险。结合项目后期的设计方案,建议类似线路在前期规划时,应以人为本、注重乘客换乘效率,并不断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铁6号、7号线珠江道换乘站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可采用的换乘方案,拟定了L型节点换乘设计方案和通道换乘设计方案。为减少管线迁改工程量,推荐采用通道换乘方式。通道换乘方式,虽换乘通道相对偏长,但与地下站厅相连,将集散厅设置一个6号、7号线公共出入口直通地面,使车站布置更为灵活,并妥善解决了各约束要素的矛盾,因此,是适...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枢纽站大客流组织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上海轨道交通人民广场枢纽站是上海最大的公交枢纽与人员集散地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枢纽中的3条轨道交通线的站台不是一次规划建成的,因此在换乘通道、站台通行能力、收费区布局等方面均暴露出运营规模与客流总量不相适宜之处,给乘客的通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目前现状,以人民广场站为例,开展了大客流组织对策研究,通过行人仿真方案模型模拟,确定了8号线站台改善方案;提出了缓解换乘客流在1号线北侧站厅和2号线站厅通往大三角区域通道上对冲的措施,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大客流站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4号线宣武门站需要下穿既有2号线宣武门车站,形成十字交叉,需修建换乘结构,换乘通道垂直下穿既有站,然后顺着既有站底板开洞后接站台板,施工过程需保证既有线的正常运营.对既有线的保护标准、下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辅助措施和步序、拆除底板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施工效果和监控量测结果等进行研究,使4号线宣武门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并实现了最短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网络的稳定和优化,关乎整个信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真实线路硬件和组网方式为基础,模拟仿真了网络中的单播泛洪网络风暴,收集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通信系统(DCS)网络结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交流传动机车和动车主变压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几年交流传动机车和动车主变压器的发展,并结合“蓝箭”号车等主变压器论述了诸如绕组型式的选择、绕组排列、退耦、屏蔽,结构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阐述了HXN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转向架扫石器支架的结构设计和改进,通过对扫石器支架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转向架上类似扫石器的悬臂结构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KZ4A型机车车轮强度计算和轮对模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KZ4A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车轮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车轮强度满足要求。同时对轮对的模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轮对的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