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桩帽节点受弯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节点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7.
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设计计算为研究对象,从材料指标选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其他构造要求等方面对水运行业标准和水利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以某临海水闸工程为例进行计算结果对比,为类似的行业交叉领域工程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配筋计算的简化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简支梁、连续梁、单向板、双向板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配筋计算是设计人员经常会遇到的,除了采用理正、MorGain、探索者等计算机结构设计软件外,如何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计算器快速、准确的计算出这些构件的抗弯承载力配筋,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时,使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给出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会遇到求解超越方程的困难。文中提出了简化计算的方法,可以方便地用于工程设计和强度复核,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钢筋锈蚀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退化的基础上,根据海港码头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规律及混凝土保护层锈胀裂缝宽度与钢筋锈蚀深度的关系,建立了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前和锈胀开裂后现役海港码头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评估模型,可为现役海港码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及构件修复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具体算例经过材料强度换算及验算指标的控制,对中美预应力混凝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使我们对两国规范相应的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E50作为表征材料变形特性的参数,在有限元计算中有着重要作用。E50由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由于试验过程中的某些不确定性因素,E50的值一般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利用Logistic函数拟合土体的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推导出的曲线具有(σ1)f、(ε1)f、Rf三个独立的参数,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E50,对于提高有限元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以溪洛渡无压泄洪洞为基础,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徐变与应力松弛对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同时,对比采用朱伯芳院士推荐的徐变度计算公式,与采用复合幂指函数式为徐变度计算公式并根据实测混凝土徐变资料拟合该公式中各系数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①混凝土徐变与应力松弛对泄洪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冬季温度应力最大时达到最大,分别可以降低最大温度应力0.2MPa和0.28MPa。②推荐的徐变度计算公式与拟合复合幂指函数徐变度公式系数计算的结果相比,混凝土温度应力最大相差不超过4%,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运工程混凝土受弯构件采用高强钢筋后裂缝宽度计算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各专业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得出水运工程规范裂缝宽度的计算结果最大。在设计中虽然采用高强钢筋,但钢筋用量基本不变,限制其强度的发挥,不利于高强钢筋的推广,根据其他学者的同类统计公式,提出适用于水运工程的裂缝宽度修正公式,并经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公式与其他公式符合性较好,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受力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更全面评价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受力性能,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了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轴向应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构件处于大偏心受力的危险截面及其内力分布情况。其结果可以为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摘要基于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曲线钢一混凝土结合梁桥整体升温25℃和桥面板降温7.5℃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在整体升温的温度应力作用下沿桥宽方向桥梁跨中挠度值、桥面板横向位置值、纵向应力值,并给出了整桥的变形云图;降温的温度应力下桥面板沿桥宽方向桥梁跨中挠度值、桥面板横向位置值、混凝土板及钢箱梁底板纵向应力值,同样给出了桥面板及钢箱竖向位移分布云图。通过对陆线钢一混凝土结合梁的有限元分析,说明曲率效应和扭转效应在曲线梁桥计算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ANSYS大型分析软件,对曲线预应力防崩钢筋改善混凝土受力状况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通过分析对比,探究了弯曲半径、钢筋间距、预应力束的数量及预应力大小对小半径曲线预应力梁体受力状态的影响,为改善的程度提供了定量的参考,对小半径曲线预应力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船舶设计阶段,主要是按照外载荷对船体结构进行强度校核,未充分考虑到建造过程中构件所产生的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船厂生产实际出发,分析船舶建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残余应力的部位以及产生原因,并对典型部位的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合船体建造过程及船舶航运期间出现的若干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改进工艺,从实际生产反馈的效果来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