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门内饰板间隙和面差对门内饰板外部美观和感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门内饰板的设计和工艺水平。文章主要论述门内饰板的间隙面差研究方法,分析门内饰板内部以及门内饰板和周围环境件的间隙面差,总结了门内饰板间隙面差设置方法和要点,用于设置合理的间隙面差,提高了门内饰板的感知质量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汽车门内饰板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静态挤压"试验工具,对门内饰板上在侧面撞击过程中对应的乘员胸部和腹部碰撞区域进行优化,使其在侧面碰撞发生时上述区域能够发生必要的变形甚至破坏,并且在变形或破坏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峰值不大于一定限值以保护乘员.通过具体车型的具体产品的实践,可以得出结论:使用适当的原材料,进行适当的空间布置,在局部区域进行结构弱化如开槽、切口、厚度减薄等,可以有效提高门内饰板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主要论述运用CAE分析对轿车门内饰板上的上装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以满足零件结构自身强度要求,同时满足整车造型设计及控制整车设计成本,最后通过实验验收零件设计可行性。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国家并无标准规定其强度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对于乘用车门内饰板上装设计没有要求,在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存在门内饰板脱出门钣金风险。在乘员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乘员的不当使用,门内饰板上装存在上装压溃及被拉出风险。乘用车门内饰板的上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设计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的应变,并采用收缩预测模型对混凝土板的平均收缩应变进行理论计算,同时结合有限元仿真手段,研究混凝土面板不同成型阶段产生的收缩应变对拉应力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各断面处的测点应变随着荷载增加呈非线性增长,混凝土试件临界荷载宜为120~140 k N,施加的荷载大于临界荷载时,各测点应变迅速增大,截面3和截面5的应变值和应变增长率最大,在混凝土板的裂缝控制中应予以考虑。试件存放的时间越久,平均收缩应变越大。受未收缩层约束和变形不协调的影响,混凝土板由收缩应变引起的最大拉应力不同,成型8、33,136 d后,混凝土板外层X向最大拉应力分别为2、3,2 MPa。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门内饰板中嵌饰板的造型、结构、材料及工艺分析,找出嵌饰板热压成型最优生产工艺,对过程中关键的产品特性及过程特性进行监控,杜绝起泡、起皱、褶皱破损等质量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现今软质包覆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对提升汽车内饰感知质量和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包覆定义入手,介绍了包覆工艺的种类,以汽车门内饰板扶手为例,介绍了门饰板基材的表面处理要求,泡棉触感要求,胶水的选择要求等,然后重点介绍了门饰板包覆的工艺选择,以及在设计初期,包覆工艺对A面的要求,扶手内部结构包覆工艺的要求,以及周边件匹配的要求、包覆辅助工器具的要求。通过扶手包覆的验证,面料、骨架、胶水材料、A面造型及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与过程中的胶水活化温度、表皮温度、基材温度、真空压力、保压冷却时间等同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工艺参数,出现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当出现包覆缺陷时,应综合材料的性质、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工艺状态及温度环境才能进行合理判断,找出缺陷形成的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向良明  徐以国 《上海汽车》2012,(11):15-18,22
主要论述了在汽车内饰头部碰撞区域零件设计要求和准则,以A柱饰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碰撞有限元理论引入到柱饰板的优化设计中,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柱饰板优化设计方案。利用仿真分析得到碰撞过程中加速度和伤害值HIC(d)等结果来指导柱饰板系统的优化设计。并通过碰撞物理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门饰板侧撞乘员保护的要求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侧撞部位胸部、腹部和骨盆区域的门饰板优化设计分析,总结出影响门饰板侧撞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及要求.通过某具体车型的CAE模拟分析验证,该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门饰板的侧撞乘员保护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混凝土浇筑早期水化反应引起的温度变化对钢混组合梁桥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以一简支梁桥为试验对象,测试了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梁在混凝土浇筑前后温度和应变变化数据,并对钢梁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进行了解析。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温度先升后降,在升温阶段结束后,混凝土板获得足够的刚度来约束钢梁的变形,在降温阶段结束后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变形协调。混凝土板在降温阶段的收缩受到了钢梁顶板的约束,拉应力开始产生。降温阶段结束后混凝土板中拉应力的大小与升温阶段结束后钢梁横截面上的温度梯度以及混凝土板与钢梁顶板的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货车车门进行有限元建模及下沉刚度仿真分析,得到车门应力、应变云图,进行该车门的下沉刚度试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和试验所得下沉变形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并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车门有限元模型能反映实际结构的刚度特性,改进后的车门满足车门下沉刚度的要求,该方法为新车门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能源动力电池包箱体在挤压时,出现的大面积材料撕裂失效行为,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增量应力状态依赖性损伤模型(GISSMO)材料断裂准则,采用LS-Dyna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实验数值模型的方法,通过设计失效物理样件,开展材料单向拉伸实验、胀形实验,标定不同应力三轴度状态下的失效塑性应变值,同时引入累积损伤参数以考虑累积损伤因素的影响。运用三点弯曲实验,矫正材料失效本构模型,通过比对箱体的挤压实验与仿真模拟结果,发现材料的失效区域、位置及过程失效行为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挤压力位移曲线的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所得的基于GISSMO材料断裂准则失效计算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动力电池包箱体受到挤压破坏时产生的裂纹产生、材料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2.
CAE技术已成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准确的CAE 分析需要精确的材料性能数据和本构表征。传 统的金属材料本构模型在表征材料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行为时,仅采用平行或发散的应力- 应变关系。如何通过材料 的本构模型更加准确地表征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一种新的且能够表征材料的收敛、 发散或平行应力-应变模式的本构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双相钢DP780 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且由新模型得到的双相钢DP780 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数据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适应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要求的路堤压实标准,采用专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路堤的分层填筑,分析了自重作用下的路堤压缩变形特性,选择在建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典型高路堤工点,测试了路堤不同部位的局部压缩沉降及压实状态,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路堤自重作用下的垂向应力及垂向应变基本呈线性分布;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区域将最先出现在路堤中下部;试验工点压实标准按规范提高一级后,路堤工后压缩沉降仍有时间效应;填高6~12m无砟轨道路基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建议压实系数K取0.95,地基系数K  相似文献   

14.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高液限黏土路基加宽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的差异沉降处治方法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从竣工时至工后若干年时路基的应力状态、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结合应力位移云图及沉降位移曲线,获得了改扩建路基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差异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路基拓宽1 a后沉降便已基本稳定,开挖台阶及加设土工格栅可以有效地减小施工时的差异沉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分析法的典型汽车冲压件成形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utoGrid网格应变测量系统对某轿车侧围加强板开裂区域进行了应变测量,并将应变点数据与材料成形极限曲线(FLC)相比较,分析了板材的成形性能,找到了开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及板料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某重型越野车驾驶室的有限元模型,并参照ECE R29法规的要求,对其进行非线性仿真,分析汽车翻车时驾驶室的变形.针对驾驶室顶部强度存在一定裕度的情况,进行了驾驶室质量和顶盖内饰板变形对板件厚度的灵敏度分析,并据此修改顶盖内饰板、翼子板和后围及其加强板的厚度.验证结果表明,修改后的驾驶室顶部强度满足法规要求,且减轻了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超高强钢材料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失效行为仿真预测精度,对比分析了主流求解器LS_DYNA中GISSMO等6种典型失效模型的原理,并针对GISSMO失效模型中影响整车碰撞失效仿真精度最为关键的参数材料断裂极限应变及网格尺寸修正特性设置方法进行了研究。断裂极限应变标定过程中应变路径存在非线性,需要采用加载历程平均应力三轴度来进行描述;默认的网格修正设置方法难以兼顾不同应力状态,采用自定义的网格尺寸修正设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典型应力状态下不同网格尺寸模型仿真预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EPS材料的参数特性、力学性能和大应变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常规土工试验无侧限压缩仪,对4种不同密度的Φ50mm×100mm圆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确定了材料对应的力学参数。考虑在大应变40%范围内的压缩过程,在相同应变率下的试验结果表明,EPS材料的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和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在5%应变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线弹性变化规律,在达到10%应变时,试件达到强度极限,应力应变关系由弹性变形进入到塑性变形。EPS材料的压缩试验结果对解决高填方涵洞减荷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UG仿真下的有限元分析对后驱动桥壳进行了结构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桥壳在四种典型工况下的的应力应变云图。结果表明该驱动桥壳满足强度要求和最大变形量的要求,该研究对驱动桥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坑开挖将导致周边土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忽略开挖过程中土体应力路径及应力-应变关系非线性影响的仿真计算将影响预测精度。通过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考虑土体应力路径与非线性影响的数值仿真模型合理性,并且分析了桩长、锚索预应力、土钉长度对支护桩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土体应力路径与非线性的影响将低估地表沉降、高估支护桩底部变形;与桩长、锚索预应力相比,土钉长度对支护桩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较小;支护桩反弯点出现在距离桩端约(0.4~0.6)H处;锚索预应力超过110 kN后对降低工点基坑支护桩变形的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